-
公开(公告)号:CN104573277B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510044528.3
申请日:2015-01-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悬架系统性能分解方法,包括整车主观性能量化、整车客观指标重构以及悬架特性分解及优化,所述的整车主观性能量化用数学模型描述和量化整车性能评价师的主观评价结果;所述的整车客观指标重构根据实车试验数据建立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新的客观评价指标来判断悬架特性是否满足整车要求,对客观评价指标重新提取以构建客观指标函数值,通过权值大小提取或重构指标;所述的悬架特性分解及优化通过优化方法确定需要的悬架特性,搭建优化平台;本发明将主观评价、客观评价以及CAE分析集成车辆的前期开发流程中,为车辆模块化、数字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5782320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84664.4
申请日:2016-05-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3G7/08 , F16F9/06 , B60G13/14 , B60G2202/24 , F16F9/061 , F16F9/062 , F16F9/3207 , F16F9/362 , F16F2230/0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塞馈能组件以及基于该组件的多种能量回收减振器,活塞馈能组件主要包括活塞杆、缸筒以及与活塞杆固连的馈能模块,其中馈能模块主要包括同轴安装的发电机和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设置有液压整流阀系;所述的液压整流阀系包括滑阀,滑阀的内表面与马达壳体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滑阀的外表面与缸筒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的马达壳体一侧外表面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进油口和下进油口,马达壳体另一侧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上出油单向阀和下出油单向阀;本发明能够将往复的悬架振动机械能转变为单向流动的油液液压能,进而推动液压马达及发电机单向旋转,提高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及工作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899810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410161124.8
申请日:2014-04-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作用流量控制阀,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上阀体2和下阀体11,其中上阀体2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同轴安装有上阀芯1、上推力杆3和上内阀体4;下阀体11的内部从下至上依次同轴安装有下推力杆12和下内阀体10,以及嵌套安装的线圈6和隔磁套筒7;在隔磁套筒7内部、上推力杆3和下推力杆12之间,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上极板16、磁流变弹性体8和下极板15;并设有两套进出油口。本发明能够通过控制磁场的强度来实现流量连续控制和开阀压力控制的双向作用流量控制阀,它不仅能够根据外部使用条件改变开阀压力的大小,而且共用一套线圈实现两个作用方向的压力控制,也可作为两个单向流量控制阀,其响应快,压力调节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4930110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33976.5
申请日:2015-06-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F9/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44 , F16F9/32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手动可调阻尼减振器的挡位显示装置,属于阻尼可调减振器技术领域。由减振器高速特性调节组件和减振器低速特性调节组件构成,其中减振器低速特性调节轴的外齿轮、低速挡齿轮、内齿圈和低速挡基准指针轴构成行星轮系,并通过减振器高速特性调节旋钮和减振器低速特性调节旋钮调节减震器阻尼特性,最终通过高、底档位显示指针显示档位,本发明能够实时显示多挡位手动可调阻尼减振器的挡位,便于对减振器阻尼特性进行准确的调节;通过行星轮系结构保证调节减振器高速阻尼特性和低速阻尼特性时互不干扰,便于随时了解减振器的工作状态。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拆装方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267159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160775.0
申请日:2013-05-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作用磁流变压力流量控制阀,包括上下对称布置的上端盖和下端盖,两者中间形成的空腔内部滑动连接有推力轴;推力轴的两端与上端盖和下端盖的中空内部形成两个空腔,分别安装有上流量控制腔和下流量控制腔;上端盖和下端盖通过活塞固定在一起,上端盖和下端盖上分别加工有上辅助阻尼孔、下辅助阻尼孔,活塞内环开有与阻尼孔连通的辅助通道;辅助通道的开度由推力轴的滑动行程来决定。本发明采用的磁流变液屈服强度变化响应快,范围广,可以使本发明获得响应速度快和承压范围极大的优点;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方便,可移植性强,能够接入电控单元实现智能化控制,且能够实现对双向流量的无级化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3148810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210289851.3
申请日:2012-08-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B1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汽车迎风面积的方法及其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包括:一个能够确保试验车辆进行调整和对齐的水平试验场地、被测试验车辆、放置在试验车辆正后方的背景幕布、设置在可升降三脚架上的照相机、放置在试验车辆正前方,并设置在可升降支架上的一块已知面积的可展开式参考板、一台用于对所拍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的计算机。本发明利用提取边线法来计算汽车迎风面积更能准确测定汽车迎风面积,有效地减少了查像素点法的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改善了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快捷,装置简单,并对不同车型均可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70103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57906.6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重稳定包络的车辆稳定性集成控制方法,通过车辆状态软约束和执行器稳定硬约束,构建双重稳定包络控制框架,将车辆失稳工况映射到执行器稳定极限值作为执行器硬约束,结合考虑车轮姿态动态更新和稳定边界修正函数的车辆状态软约束确定双重稳定包络范围,进而均衡车辆稳定性能和控制器计算量。本发明提出车轮姿态动态更新方法和稳定边界修正函数,根据行驶工况、驾驶员和主动安全系统控制输入对车辆稳定边界实时调整,提高车辆稳定边界描述的准确性;根据车辆稳定边界推导执行器稳定极限值公式,将车辆失稳工况映射到执行器稳定极限值以确定执行器稳定包络范围,从控制输入角度避免车辆失稳,最大限度地扩大车辆稳定边界。
-
公开(公告)号:CN110516746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805954.2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标签数据的驾驶员跟车行为风格分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跟据所采集跟车行为驾驶数据,建立跟车模型,对跟车模型特征参数进行寻优,根据特征参数表征跟车行为特征,依据区分度大的特征参数确定评价指标,并依据特征参数建立驾驶员跟车行为特征数据库;步骤二、对特征数据库内的跟车行为数据进行聚类,并对聚类结果进行评价,根据最优聚类结果的样本分布特征确定跟车行为风格分类类型;步骤三、依据最优聚类结果和分类类型建立跟车行为风格分类模型;步骤四、在线监测驾驶员跟车行为数据,根据风格分类模型进行驾驶员跟车风格的在线识别。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无标签数据的驾驶员跟车行为风格分类方法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505910B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611099462.9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2N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包括馈能模块、传动机构以及振动传递机构,振动传动机构接收外部振源传递来的振动,使其内部的移动件甲和移动件乙产生相对直线振动;所述的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移动件甲固连,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馈能模块的转子固连,传动机构将振动传动机构的相对直线运动转化成旋转运动传递给馈能模块1。本发明利用传动机构将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连续下幅度的敲击动作,进而通过压电组件进行高效地发电;通过该型设计很容易应用于建筑桥梁、车辆系统、海浪甚至人体运动的振动能量回收;在此基础上能够开发出多种应用于不同机电系统的集成功能装置,不仅对振动能量进行高效回收,还可以实现振动主动控制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374685B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611024275.4
申请日:2016-11-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传感‑执行‑能量回收装置和制动系统,包括转子和定子,转子与定子同轴安装,多于两个的压电组件均匀安装在定子的内侧,压电组件的变形方向指向转子的中轴线,转子外表面均匀布置有多于两个凸起触点,当压电组件伸长时,转子外表面的凸起触点与压电组件产生摩擦与碰撞;本发明能够在紧凑的体积内实现传感器、执行器和能量回收器的各项功能;在此基础上能够开发出多种应用于不同机电系统的集成功能装置;本发明提供的线控制动系统能够同时实现传感与能量回收功能,在新能源车辆、智能驾驶车辆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