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高效人工苔藓湿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139963B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110109654.4

    申请日:2011-04-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高效人工苔藓湿地系统,包括床体、基质层和苔藓植株,床体一侧布置有穿孔布水管连接进水管,另一侧布置有穿孔收集管连接出水管,床体的长宽比为2:1~10:1,高为30-40cm;基质层位于床体内,基质层由底层、中层和上层组成,底层厚度为4-5cm,中层厚度为10-20cm,由土壤和细沙复配而成,复配比为2:1-3:1;上层厚度为10-20cm,由南极苔藓湿地表层下伏土和当地土壤复配,复配比为1:1-1:2;苔藓植株位于基质层上方,苔藓植株高度为7-10cm,种植密度为1×105~4×105株/m2,苔藓植株选用Bryummuehlenbeckii;床体内部可设置与进水方向平行或垂直的隔板。本发明可用于低温区生活污水的处理。在10℃以下的低温条件下对氨氮、有机物、总磷、悬浮物等主要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一种低温高效人工苔藓湿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139963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1110109654.4

    申请日:2011-04-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高效人工苔藓湿地系统。包括床体、基质层和苔藓植株,床体一侧布置有穿孔布水管连接进水管,另一侧布置有穿孔收集管连接出水管,床体的长宽比为2:1~10:1,高为30-40cm;基层层位于床体内,基质层由底层、中层和上层组成,底层厚度为4-5cm,中层厚度为10-20cm,由土壤和细沙复配而成,复配比为2:1-3:1;上层厚度为10-20cm,由南极苔藓湿地表层下伏土和当地土壤复配,复配比为1:1-1:2;苔藓植株位于基质层上方,苔藓植株高度为7-10cm,种植密度为1×105~4×105株/m2,苔苔藓植株选用Bryummuehlenbeckii;床体内部可设置与进水方向平行或垂直的隔板。本发明可用于低温区生活污水的处理。在10℃以下的低温条件下对氨氮、有机物、总磷、悬浮物等主要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一种强化生物前处理的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1955304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1010509026.0

    申请日:2010-10-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生物前处理的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前处理单元和土明沟湿地处理系统,前处理单元包括前处理装置壳体、进水管、隔板、曝气器、生物填料和出水管,土明沟湿地处理系统包括湿地系统前区域填料、穿孔板、后区域填料、植被和受纳水体,穿孔板垂直位于土明沟湿地处理系统内,将土明沟湿地处理系统分隔成前、后两个区域,前区内设有湿地系统前区域填料,后区内设有后区域填料,后区域填料顶部种植有植被,后区一侧设有受纳水体。本发明在生态处理单元前用一种农村分散型污水生物强化处理设备对污水进行前处理,大大减轻后续生态处理的负荷,保证了生态处理单元长期稳定的运行。生态处理单元利用农村常见的排水土明沟,改造成湿地处理系统,本发明因地制宜、经济方便,非常适合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分散型污水的处理。

    污水培养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42358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410081714.X

    申请日:2014-03-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污水培养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方法。具体步骤为:在小球藻自养生长动力学与异养生长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小球藻混养生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有机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一个基于欧拉‑欧拉两流体体系的光生物反应器流场和小球藻生化反应相耦合的气液两相二维瞬态CFD模型,对气液两相气升式平板光生物反应器内小球藻降解有机底物间歇过程动态行为特征进行模拟研究;最后通过小球藻浓度和有机底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曲线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建立起能够预测光生物反应器内小球藻生长情况和有机物降解情况的模型,为反应器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的优化设计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污水培养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42358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081714.X

    申请日:2014-03-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污水培养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方法。具体步骤为:在小球藻自养生长动力学与异养生长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小球藻混养生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有机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一个基于欧拉-欧拉两流体体系的光生物反应器流场和小球藻生化反应相耦合的气液两相二维瞬态CFD模型,对气液两相气升式平板光生物反应器内小球藻降解有机底物间歇过程动态行为特征进行模拟研究;最后通过小球藻浓度和有机底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曲线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建立起能够预测光生物反应器内小球藻生长情况和有机物降解情况的模型,为反应器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的优化设计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一种畜禽养殖厌氧发酵沼液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01512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110174168.0

    申请日:2011-06-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畜禽养殖厌氧发酵沼液处理方法。厌氧发酵沼液经调节pH后进入氨吹脱柱进行氨氮预处理;出水调节pH值后进入SBR池进行生化处理,在SBR池中易降解COD通过微生物代谢得以去除,氨氮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一步去除,总磷也得到部分去除;SBR出水进入混凝斜板沉淀池完成难降解有机物和剩余总磷的去除。本发明得出一种简洁、高效、高适用性的畜禽养殖厌氧发酵沼液达标处理技术。

    一种畜禽养殖厌氧发酵沼液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01512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110174168.0

    申请日:2011-06-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畜禽养殖厌氧发酵沼液处理方法。厌氧发酵沼液经调节pH后进入氨吹脱柱进行氨氮预处理;出水调节pH值后进入SBR池进行生化处理,在SBR池中易降解COD通过微生物代谢得以去除,氨氮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一步去除,总磷也得到部分去除;SBR出水进入混凝斜板沉淀池完成难降解有机物和剩余总磷的去除。本发明得出一种简洁、高效、高适用性的畜禽养殖厌氧发酵沼液达标处理技术。

    菌藻协同低碳膜生物反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885534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209065.9

    申请日:2010-06-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菌藻协同膜生物光合反应系统,能够实现低碳排放。系统包括池体、进水管、填料、光照装置、曝气装置、膜组件、出水管和抽吸泵,其特征在于池体内设置有填料,光照装置均匀分布于填料两侧,曝气装置位于池体底部,膜组件位于池体内,且靠近出水管,出水管连接吸泵;进水管位于池体一侧,出水管位于池体另一侧。本系统利用细菌类和藻类生理化特性,根据其底物和产物的代谢耦合进行协同作用,达到系统代谢流平衡,减小污水处理系统的曝气消耗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同时利用膜分离技术,实现菌、藻与水的分离,保证出水水质稳定。

    一种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01467U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20088014.9

    申请日:2014-02-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395

    Abstract: 一种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在雨水流经的线路上依次包括房屋的屋顶绿化区域、屋檐排水沟、庭院地面排水沟、庭院的院墙底部边侧的排水口、庭院外侧下凹式绿地、生态排水沟渠、末端水塘。所述末端水塘是蓄水稳定塘。所述蓄水稳定塘池底设置防渗层,在其上铺设粘土层种植水生植物;边界加入自然沙石,形态上接近自然景观水体,作为小区休闲观赏景观。所述屋顶绿化区域的形式包括草坪、适宜当地气候的庄稼园或两者的结合。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雨洪污染,减少路面积水,同时可以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形成社区生态景观水体,具有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雨量相对充沛、雨洪显著,雨洪与生活垃圾可能相互作用形成的混合污染地区尤其具有显著的效果。

    一种太阳能曝气的农村单户型污水处理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02063795U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120060622.5

    申请日:2011-03-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212 Y02W10/3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曝气的农村单户型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农村单户型污水处理设备,太阳能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组件、蓄电池组和直流/交流逆变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农村单户型污水处理设备由壳体、进水管、隔板、曝气器、生物填料、出水管和时控器组成,隔板垂直放置于壳体内,将壳体内分为两个独立的处理单元,每个处理单元内均设有曝气器和生物填料,形成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单元;壳体内一侧开有进水管,另一侧开有出水管;曝气器连接时控器,时控器连接直流/交流逆变器。本实用新型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支持农村单户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曝气器运行,降低处理成本,且设备运行稳定、易于维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