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模块的人机交互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516035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605120.7

    申请日:2019-07-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模块的人机交互方法和系统,该交互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用户输入的中文语料数据;对中文语料进行分词处理并且获取词向量;根据词向量通过LSTM网络进行用户意图分类,判断是闲聊还是完成特定任务;若判断为闲聊则非任务导向的Seq2Seq网络响应并进行处理;若判断为完成特定任务则任务导向的Mem2Seq网络响应并进行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既能完成用户指定的特定任务,又可以与用户进行沟通闲聊,具有更好的实用性与全面性。

    一种基于图信号处理的非侵入式设备负载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01568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10606143.X

    申请日:2019-07-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图信号处理的非侵入式设备负载监测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起始点获取和目标函数整体优化三个步骤,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为各已知设备选取合适的时间段作为训练集;然后确定目标函数,对目标函数的正则化项进行最小值求解,获得解析解;最后将已获得的解析解作为起始点,执行梯度投影优化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整体优化求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了算法性能,获得更好的电力分离结果,实现更高精度的非侵入式设备的负载监测等优点。

    太阳能驱动一体式着生藻生态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826658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210321686.5

    申请日:2012-09-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驱动一体式着生藻生态堡系统,提供给堡体营养物质,使其中的着生藻成为优势藻种,达到吸收和分离水中营养物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目的。结构采用一体式模式,由太阳能板、启动控制器、直流无刷泵、着生藻堡及固定支撑结构组成,着生藻堡是由竹棒整齐固定在木板上,着生藻生长在竹棒上。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推动水泵运转,驱动水流为着生藻堡源源不断提供营养元素,使之成为优势藻种,通过清理老化的藻体,达到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从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本发明适合于封闭性景观水体的水质维护与生态修复,且就其装置造型优雅简洁而言,本身不失为一种景观。采用太阳能供电,在无二次污染的情况下有效防治水中藻类过度生长,达到修复水体的目的。着生藻堡在水面下,不需要占用土地面积,结构紧凑,便于运输与安装。

    污水培养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42358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410081714.X

    申请日:2014-03-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污水培养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方法。具体步骤为:在小球藻自养生长动力学与异养生长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小球藻混养生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有机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一个基于欧拉‑欧拉两流体体系的光生物反应器流场和小球藻生化反应相耦合的气液两相二维瞬态CFD模型,对气液两相气升式平板光生物反应器内小球藻降解有机底物间歇过程动态行为特征进行模拟研究;最后通过小球藻浓度和有机底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曲线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建立起能够预测光生物反应器内小球藻生长情况和有机物降解情况的模型,为反应器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的优化设计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污水培养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42358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081714.X

    申请日:2014-03-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污水培养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方法。具体步骤为:在小球藻自养生长动力学与异养生长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小球藻混养生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有机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一个基于欧拉-欧拉两流体体系的光生物反应器流场和小球藻生化反应相耦合的气液两相二维瞬态CFD模型,对气液两相气升式平板光生物反应器内小球藻降解有机底物间歇过程动态行为特征进行模拟研究;最后通过小球藻浓度和有机底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曲线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建立起能够预测光生物反应器内小球藻生长情况和有机物降解情况的模型,为反应器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的优化设计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太阳能驱动一体式着生藻生态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826658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321686.5

    申请日:2012-09-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驱动一体式着生藻生态堡系统,提供给堡体营养物质,使其中的着生藻成为优势藻种,达到吸收和分离水中营养物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目的。结构采用一体式模式,由太阳能板、启动控制器、直流无刷泵、着生藻堡及固定支撑结构组成,着生藻堡是由竹棒整齐固定在木板上,着生藻生长在竹棒上。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推动水泵运转,驱动水流为着生藻堡源源不断提供营养元素,使之成为优势藻种,通过清理老化的藻体,达到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从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本发明适合于封闭性景观水体的水质维护与生态修复,且就其装置造型优雅简洁而言,本身不失为一种景观。采用太阳能供电,在无二次污染的情况下有效防治水中藻类过度生长,达到修复水体的目的。着生藻堡在水面下,不需要占用土地面积,结构紧凑,便于运输与安装。

    一种快速装配的无动力应急供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03746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410069475.6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装配的无动力应急供水装置,由水箱、手动隔膜泵、过滤罐和水袋组成,所述水箱由内设置第二水袋,水箱框架的顶部一侧设有封口拉链,所述过滤罐由盖帽、炭芯、外壳、第二进水口、尾帽和第二出水口组成,所述水箱依次通过管道、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连接地表原水,水箱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管道、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连接过滤罐的第二进水口;过滤罐底部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水袋;所述手压隔膜泵一端通过管道接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连接的管路上,另一端通过管道接于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连接的管路上;本发明设备简单,可折叠成箱,便于携带,完成整体装配只需15分钟即可,另不需电源,仅需一个人手动加压即可完成地表原水注入水箱。

    一种基于图信号处理的非侵入式设备负载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01568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606143.X

    申请日:2019-07-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图信号处理的非侵入式设备负载监测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起始点获取和目标函数整体优化三个步骤,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为各已知设备选取合适的时间段作为训练集;然后确定目标函数,对目标函数的正则化项进行最小值求解,获得解析解;最后将已获得的解析解作为起始点,执行梯度投影优化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整体优化求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了算法性能,获得更好的电力分离结果,实现更高精度的非侵入式设备的负载监测等优点。

    一种快速装配的无动力应急供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03746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410069475.6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装配的无动力应急供水装置,由水箱、手动隔膜泵、过滤罐和水袋组成,所述水箱由内设置第二水袋,水箱框架的顶部一侧设有封口拉链,所述过滤罐由盖帽、炭芯、外壳、第二进水口、尾帽和第二出水口组成,所述水箱依次通过管道、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连接地表原水,水箱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管道、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连接过滤罐的第二进水口;过滤罐底部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水袋;所述手压隔膜泵一端通过管道接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连接的管路上,另一端通过管道接于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连接的管路上;本发明设备简单,可折叠成箱,便于携带,完成整体装配只需15分钟即可,另不需电源,仅需一个人手动加压即可完成地表原水注入水箱。

    一种厌氧连续流搅拌槽式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55342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076936.3

    申请日:2012-05-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张冰 杨海真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厌氧连续流搅拌槽式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方法。具体步骤为:利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不同类型搅拌桨在不同桨槽径比和不同搅拌转速条件下反应器内部流场特性以及对制氢工艺的影响;采用两相流模型获得了速度场、湍动能及其耗散率、生物气体积分率和剪切率分布等详细流场信息,并且根据各流场信息对制氢工艺的影响,将模拟得到的不同的流场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从而确定最优的搅拌桨类型和搅拌转速组合,为搅拌槽式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发明技术成熟,避免了利用经验或半经验关联式的方法对反应器进行水力设计的盲目性,并且具有优化效果直观,优化周期短,节约成本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