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强化自然通风脱氮除磷生物滴滤池

    公开(公告)号:CN101870519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167021.4

    申请日:2010-05-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强化自然通风脱氮除磷生物滴滤池,包括池体、进水布水管、集水出水管、无动力通风装置、承托层和滤料层,其特征在于滤料层位于滤体内,承托层位于滤料层底部,承托层内布置有集水出水管,进水布水管位于滤料层上方,池体顶部设有无动力通风装置,滤料层自上而下由好氧区、兼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组成。本发明通过在生物滴滤滤池顶部安装全向无动力强化通风装置自然通风强度,同时利用滤池边壁的开孔个数变化,结合自上而下滤料粒径的变化,控制反应器内不同区域通风条件,调节通风量,形成集好氧、兼氧、缺氧以及厌氧于一体的生物滴滤池,从而达到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的目的。

    一体可组合拼装式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62219A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1010509243.X

    申请日:2010-10-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组合拼装式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装置整体呈圆筒形结构,由壳体、进水管、出水管、挂件固定架、隔板、顶盖、电机固定架和电机构成,其中:隔板垂直布置于壳体内,将装置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处理单元,在壳体内部上放置有固定架,进水管一端位于壳体上部,另一端插入壳体底部,出水管一端位于壳体上部,另一端插入壳体内;顶盖位于壳体顶部,顶盖通过支架支撑于壳体之上,顶盖内壁上安装有电机固定架,电机固定于电机固定架上。本装置采用商品化200L的标准铁桶作为反应器单元改造制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内部曝气、填料等组件均可灵活组合和拆卸,实现了功能多样化。装置的进出水管都设有法兰,按工艺需要,可将若干处理单元任意组合,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户数的农村分散型污水的处置需求。

    人工强化自然通风脱氮除磷生物滴滤池

    公开(公告)号:CN101870519A

    公开(公告)日:2010-10-27

    申请号:CN201010167021.4

    申请日:2010-05-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强化自然通风脱氮除磷生物滴滤池,包括池体、进水布水管、集水出水管、无动力通风装置、承托层和滤料层,其特征在于滤料层位于滤体内,承托层位于滤料层底部,承托层内布置有集水出水管,进水布水管位于滤料层上方,池体顶部设有无动力通风装置,滤料层自上而下由好氧区、兼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组成。本发明通过在生物滴滤滤池顶部安装全向无动力强化通风装置自然通风强度,同时利用滤池边壁的开孔个数变化,结合自上而下滤料粒径的变化,控制反应器内不同区域通风条件,调节通风量,形成集好氧、兼氧、缺氧以及厌氧于一体的生物滴滤池,从而达到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的目的。

    一种快速装配的无动力应急供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03746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410069475.6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装配的无动力应急供水装置,由水箱、手动隔膜泵、过滤罐和水袋组成,所述水箱由内设置第二水袋,水箱框架的顶部一侧设有封口拉链,所述过滤罐由盖帽、炭芯、外壳、第二进水口、尾帽和第二出水口组成,所述水箱依次通过管道、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连接地表原水,水箱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管道、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连接过滤罐的第二进水口;过滤罐底部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水袋;所述手压隔膜泵一端通过管道接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连接的管路上,另一端通过管道接于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连接的管路上;本发明设备简单,可折叠成箱,便于携带,完成整体装配只需15分钟即可,另不需电源,仅需一个人手动加压即可完成地表原水注入水箱。

    一体可组合拼装式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62219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509243.X

    申请日:2010-10-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组合拼装式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装置整体呈圆筒形结构,由壳体、进水管、出水管、挂件固定架、隔板、顶盖、电机固定架和电机构成,其中:隔板垂直布置于壳体内,将装置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处理单元,在壳体内部上放置有固定架,进水管一端位于壳体上部,另一端插入壳体底部,出水管一端位于壳体上部,另一端插入壳体内;顶盖位于壳体顶部,顶盖通过支架支撑于壳体之上,顶盖内壁上安装有电机固定架,电机固定于电机固定架上。本装置采用商品化200L的标准铁桶作为反应器单元改造制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内部曝气、填料等组件均可灵活组合和拆卸,实现了功能多样化。装置的进出水管都设有法兰,按工艺需要,可将若干处理单元任意组合,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户数的农村分散型污水的处置需求。

    单户雨水净化一体柜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52460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29005.0

    申请日:2015-07-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套农村庭院型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即单户雨水净化一体柜。所述装置没有电气控制单元,无能耗,集成了初期雨水弃置、流量控制、雨水净化、雨水存储等功能单元,雨水经过初滤后通过无动力漂浮型滗水器控制过滤流量,核心过滤单元采用第一级多空泡沫填料和第二级生物陶粒分别形成“好氧”和“兼氧”单元,强化过滤效果;雨水调节池和存储池之间通过弹性材料分隔,高效利用空间;整体系统具有操控维护方便、无能耗、成本低廉等优点。

    菌藻协同低碳膜生物反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885534B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010209065.9

    申请日:2010-06-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菌藻协同膜生物光合反应系统,能够实现低碳排放。系统包括池体、进水管、填料、光照装置、曝气装置、膜组件、出水管和抽吸泵,其特征在于池体内设置有填料,光照装置均匀分布于填料两侧,曝气装置位于池体底部,膜组件位于池体内,且靠近出水管,出水管连接吸泵;进水管位于池体一侧,出水管位于池体另一侧。本系统利用细菌类和藻类生理化特性,根据其底物和产物的代谢耦合进行协同作用,达到系统代谢流平衡,减小污水处理系统的曝气消耗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同时利用膜分离技术,实现菌、藻与水的分离,保证出水水质稳定。

    水位自调式调节池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23773A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1010162326.6

    申请日:2010-04-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王峰 潘琦 杨海真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位自调式调节池。由外筒、进水管、内置水囊、固定密封环、承托隔板、弹簧装置和出水管组成,内置水囊、固定密封环、承托隔板和弹簧装置分别位于外筒内,弹簧装置一端位于外筒底部上方,另一端位于承托隔板下方,内置水囊位于承托隔板上方,内置水囊四周通过固定密封坏固定于外筒内壁上,内置水囊可在外筒内上、下伸缩移动;进水管位于外筒一侧上方,出水管位于外筒一侧中上方。本发明在无动力条件下缓和出水负荷,均匀出水水量。该设备结构简单,主要的功能单元设置在池外,避免污水的腐蚀和堵塞,无能耗,少维护,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工艺的水量控制和调节,特别是农村地区单户型污水处理工艺。

    一种快速装配的无动力应急供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03746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410069475.6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装配的无动力应急供水装置,由水箱、手动隔膜泵、过滤罐和水袋组成,所述水箱由内设置第二水袋,水箱框架的顶部一侧设有封口拉链,所述过滤罐由盖帽、炭芯、外壳、第二进水口、尾帽和第二出水口组成,所述水箱依次通过管道、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连接地表原水,水箱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管道、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连接过滤罐的第二进水口;过滤罐底部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水袋;所述手压隔膜泵一端通过管道接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连接的管路上,另一端通过管道接于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连接的管路上;本发明设备简单,可折叠成箱,便于携带,完成整体装配只需15分钟即可,另不需电源,仅需一个人手动加压即可完成地表原水注入水箱。

    一种厌氧连续流搅拌槽式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55342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076936.3

    申请日:2012-05-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张冰 杨海真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厌氧连续流搅拌槽式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方法。具体步骤为:利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不同类型搅拌桨在不同桨槽径比和不同搅拌转速条件下反应器内部流场特性以及对制氢工艺的影响;采用两相流模型获得了速度场、湍动能及其耗散率、生物气体积分率和剪切率分布等详细流场信息,并且根据各流场信息对制氢工艺的影响,将模拟得到的不同的流场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从而确定最优的搅拌桨类型和搅拌转速组合,为搅拌槽式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发明技术成熟,避免了利用经验或半经验关联式的方法对反应器进行水力设计的盲目性,并且具有优化效果直观,优化周期短,节约成本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