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目标三维位姿视觉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64134B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910071293.1

    申请日:2009-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位姿计算采用绝对定向问题解算和景深估计两阶段迭代求解的空间目标三维位姿视觉测量方法。本发明采用在被测目标上设置特征光标点的视觉测量方式,包括相机标定、对目标成像、图像处理、特征点提取和匹配、三维位姿计算。三维位姿计算是一个基于逆投影线的包含绝对定向问题解算和景深估计两阶段的迭代过程:在绝对定向解算阶段采用绝对定向解算解析算法计算空间目标的相对位姿;在景深估计阶段利用前一阶段给出的相对位姿重构各特征点物空间坐标,并用其在逆投影线上的投影更新各特征点的景深。三维位姿计算采用两解析算法迭代进行的求解方式,具有精度高、收敛快、计算量小、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一种低光照空间目标图像亮度增强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0063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07554.4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一种低光照空间目标图像亮度增强方法及系统,涉及在轨图像处理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在太空环境下常见的低光照以及太空环境独特且光照条件极为不稳定时,常常因太阳光的遮挡或宇宙背景光的缺失而导致获取的图像亮度不足,从而影响图像的质量和后续的图像分析及应用的问题。技术要点:利用仿真引擎制作了作为输入的低光照图像,基于无监督深度学习和Retinex算法结合的神经网络,利用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来估计低光照图像的照明成分,在该网络中采用了无监督学习策略,通过无参考损失函数如曝光损失、空间损失和照明平滑损失训练网络,从而避免了对成对训练数据的依赖。在获取经过神经网络得到光照条件增强的图像后,与原图像进行融合处理。本发明用于改善在低光照条件下捕获的图像的质量。

    一种针对同轨卫星群的天基拦截制导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77057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018236.8

    申请日:2024-07-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同轨卫星群的天基拦截制导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空间目标拦截制导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拦截制导方法中,在复杂空间环境中,同轨卫星群轨道设计时受J2摄动造成稳定性差和拦截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在对拦截卫星和目标卫星分别进行二体运动建模后,求解了J2摄动下的拦截卫星轨道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合J2摄动的影响建立了轨道修正算法对拦截卫星轨道进行了修正,得到修正过的拦截卫星轨道后设计比例导引律控制拦截器进一步逼近目标卫星,实现对空间目标同轨卫星群的拦截打击。本发明确保拦截器能在复杂空间环境中准确接近和摧毁目标卫星,保障系统的拦截成功率和稳定性,且提升了制导精度和响应速度,实现精准打击。

    一种空间目标数据集构建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7944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89722.1

    申请日:2024-04-23

    Inventor: 张泽旭 宋卓 张凡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目标数据集构建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集构建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要点包括: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多个卫星空间几何模型;建立空间目标在轨场景,所述场景包括:包含地球背景的场景、包含不同太阳光照角度及效果的场景、引入深空背景噪声的场景;设置相关参数,使得多个卫星空间几何模型在所述空间目标在轨场景中进行运动,进而获得对应多个卫星、不同位姿的多组图片;对多组图片进行处理,获得空间目标数据集。本发明大幅提高了数据集的规模和多样性,显著提升了数据精度和真实性,显著降低了数据获取成本和时间,极大降低了研究和开发的门槛。

    一种限定相对姿态的大规模编队航天器姿态一致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19597A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110397491.4

    申请日:2011-12-05

    Abstract: 一种限定相对姿态的大规模编队航天器姿态一致控制方法,涉及大规模编队航天器的姿态协同控制方法,为了解决目前在有限敏感器、星载处理器能力较弱、通信带宽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完成大规模编队飞行任务的问题,它包括具体步骤如下:在控制过程中的每个调整姿态周期中,通过下述方法获得每颗航天器的控制力矩实现姿态调整:步骤一、基于近邻原则设计星间通信拓扑结构;决定敏感范围δ,将距第i颗航天器δ范围内所有的其它航天器都视为与所述第i颗航天器发生信息交互、协同;步骤二、实现两两邻近航天器间的相对姿态不超出预期的上限σ;第三步、获得第i颗航天器的控制输入力矩τi,τi作为输入力矩控制其姿态。用于航天器大规模编队飞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