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0705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60416.X
申请日:2023-07-1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24F11/74 , G05D27/02 , H02B1/56 , H02B13/065 , H02B7/06 , G01D21/02 , F24F11/64 , F24F110/10 , F24F110/20 , F24F110/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智能通风控制系统及方法,本包括设备信息获取模块、区域划分模块、空气质量参数监测分析模块、站外近区域空气监测分析模块、智能控制模块和数据库、通过实时分析目标变电站中各设备子区域和目标变电站外进区域的空气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影响系数来确定调节方式,通过分析目标变电站中各设备子区域空气质量综合影响系数,有限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和数据分析的不全面性,实现了对目标变电站中各设备子区域空气安全的快速精准判断,进而提高了目标变电站空气安全监测分析的时效性,提高了变电站内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保障了电力变压和电力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2681851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011502840.X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4H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体积地下构筑物的预制单元装配构造,包括中间单元、端部单元和连接单元,所述中间单元与所述中间单元、所述中间单元与所述端部单元分别通过所述连接单元拼装后形成第一注浆孔,所述中间单元、所述端部单元和所述连接单元之间通过水平定位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中间单元、所述端部单元和所述连接单元的连接处分别覆盖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与所述连接处通过竖向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当前在变电站内尚未实践的大体积事故油池或消防水池的预制装配化,且在工厂加工、现场拼装后仅需简易的操作如螺栓紧固、后注浆后即可完成整个操作作业,该做法不仅方便了运输、吊装,更能够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849892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163377.5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E02D33/00 , G06F119/1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次固结效应的吹填土单桩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方法,其通过对场地吹填土进行一维次固结试验,获得孔隙比‑时间对数(e‑lgt)曲线,利用曲线拟合获得次固结系数及相应计算参数,计算任意时刻的次固结沉降量,获得桩侧负摩阻力中性点位置,并进一步计算得到总的桩侧负摩阻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94006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11465186.3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30/17 , G06Q50/06 , G06F18/24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地索支承光伏电站结构的风荷载的确定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及应用,通过有限振动传感器获取振动信号数据,然后对索支承光伏结构的基本频率参数和基本阻尼参数进行识别,并以此构建索支承光伏支架结构的风振动力模型,基于所构建的索支承光伏支架结构的风振动力模型,对获得3个或者3个以上振动信号的索支承光伏支架的风荷载进行分布计算。本发明可以获得大跨度光伏电站结构全跨的风荷载分布,解决了复杂山地情况下柔性光伏支架真实风效应评估工程难题,为工程风灾预警、健康评估和防灾设计提供关键技术,保障山地光伏电站的长期安全运行,可为复杂地形下光伏电站全寿命期健康监测系统和设备研发奠定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74855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81832.1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宁波永耀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发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以碳为介质的供电储能系统,综合供电系统通过将二氧化碳和空气进行反应产生能量,且通过设置加压装置和气体存储装置收集一氧化碳,在用电高高峰的阶段时通过将收集的一氧化碳回送至供能装置,平抑了负荷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缺额,并兼顾了综合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与经济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93809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730753.7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与预制墙板的连接方法,包括光伏组件和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先由工作人员将光伏组件间的导线连接完成,并将导线放置在光伏组件后侧的接线盒中,然后将光伏组件向靠近连接件的预制墙板的一侧移动与连接件连接,再向光伏组件四角处的限位孔安装固定件,使光伏组件与预制墙板进一步连接,并且光伏组件与预制墙板间留有一定空间作为接线盒及走线空间。按上述步骤将各个光伏组件依次安装,完成后将铝合金扣条卡在包边上,完成整个安装步骤。本发明不仅满足建筑物外围护墙坚固耐久的要求,同时可以利用外墙面阳光资源进行光伏发电,减少光伏建筑一体化预制墙板运行的碳排放,并且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以及施工周期短。
-
公开(公告)号:CN11692742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767629.8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4D11/00 , E04D13/14 , E04D3/35 , H02S20/30 , F24S3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光伏屋面支架系统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屋面板采用带保温的预制预应力空心板,作为承担楼面的荷载的基层,在预制预应力空心板上安装预埋工字钢支撑架作为光伏支架,在预制预应力空心板内进行防水层和保护层的施工,最后在预埋工字钢支撑架上进行屋面光伏板的安装,通过耳板将光伏板与预埋工字钢支撑架远离屋顶的一端进行可转动连接,实现屋面光伏板角度的调节,本发明在满足屋面施工要求的基础上,同时可以利用屋面阳光资源进行光伏发电,减少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板运行阶段的碳排放,且兼具简化施工工艺、降低成本及缩短工期等显著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5659228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671057.5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 , G06Q30/020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用电激励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通过计算用电高峰时段与用电低谷时段的用电量的偏重比,根据偏重比拾取第二拟合权重和第三拟合权重,对用户的用电量进行拟合获得拟合用电量,通过拟合用电量夸大用电高峰时段的用电量的影响力,抑制用电低谷时段的用电量的影响力,引导用户减少在用电高峰时段用电,转而在用电低谷时段用电,采用与类别对应的评判标准,获得用户用电行为的优异度,据此筛选出最佳用户并进行公示,能够在该地域范围内的用户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意识,从而主动改变用户用电行为习惯,进而影响用户端的用电行为,用电总量自然会下降,在用电高峰时段的用电量也会转移至用电低谷时段。
-
公开(公告)号:CN11677132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0750540.0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地层导电性测量仪,包括井体、回路结构、检测结构,检测结构包括探头和共同延伸的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第三导线,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第三导线长度相同且被同一电缆护套包裹形成总导线,总导线一端与探头连通,总导线另一端在收线筒上缠绕后连有接地结构,接地结构设有测电阻电路,第一导线一端和第二导线一端在探头处连通,第一导线另一端和第二导线另一端都与测电阻电路连接后形成电路,第三导线一端与探头电路连接,第三导线另一端与接地结构电路连接,放总导线只需要利用重力或者转动收线筒来放线,而收总导线就在将探头向上升起后再反方向转动收线筒来收线,实现了能够减少导线的电阻变化对最后测量结果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00546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791957.1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3F3/04 , E03F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缆沟单元及全装配式电缆沟,属于电缆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电缆沟单元因重量较大,导致运输、安装过程中极为不便的问题。其中电缆沟单元包括沟槽主体,所述沟槽主体包括底板与侧板,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两块侧板与所述底板组合形成U形沟槽,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为夹心结构,所述夹心结构外侧由活性粉末混凝土制成,内部设置轻质夹心材料和连接桁架,连接桁架两侧与夹心结构外侧的活性粉末混凝土连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