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21699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211590863.X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E01C23/01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大空隙水泥混凝土路面压实度检测方法,以大空隙混凝土强度最佳状态的密度为标准密度,通过空隙率、强度指标计算不同密度下成型试件的质量,建立密度与强度关系,确定压实度检测过程中标准密度,将压实度指标控制直接反应抗压强度,确保施工达到大空隙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效果,试件采用多次装料、逐层捣实、静压法成型,这种成型方法使得大空隙混凝土试件内部结构均匀,有利于标准密度测试的准确性。本方法测定的压实度指标,能够为施工过程中碾压工艺确定提供指导,通过压实度指标确定大空隙混凝土施工中压路机的吨位及碾压遍数,减少施工碾压的盲目性和过度依耐经验,本方法可提供过程控制以及验收控制压实度检测,有效提高施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51448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00472.5
申请日:2023-04-14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C04B28/04 , C04B111/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密实高韧性半柔路面灌浆料及制备方法,所述半柔路面灌浆料包括尾矿砂、磷石膏、水泥、橡胶颗粒、界面剂、可再分散乳胶粉、白砂糖和水;本发明的半柔路面灌浆料的抗拉强度等级达到M30,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主灌满沥青混合料基体空隙;同时具有高粘性能,与沥青混合料基体间无缝粘结;在硬化后无收缩现象,支撑基体骨架,有效避免半柔路面变形病害发生。利用连续级配的尾矿砂,增强灌浆料骨架结构稳定性,提升其强度;利用磷石膏替代部分水泥作为胶凝材料,低碳化高值利用固废,有助于节能降碳。
-
公开(公告)号:CN11651446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80204.9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C04B28/00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抗油污特性的泛柔混合料制备方法,通过拌和机拌和集料、砂、矿粉、沥青、抗油污改性剂并成型好试件;按配合比20%称量好质量的水泥、水和增强剂勾兑形成水泥基灌浆材料,灌入成型好的试件孔隙中并振动10s;随后将剩余80%称量好质量的水泥基灌浆材料继续灌入成型好的试件孔隙中。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混合料的抗永久变形能力、强度以及路面的耐久性,同时可以有效的抵抗油污的侵蚀,更是大大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33499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30949.7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功能透水混凝土施工棚,包括左右两侧围挡和遮盖组成的棚体,所述棚体底部两侧有若干滚轮组成的移动系统,所述棚体底部设有操作平台,操作平台位于移动系统上方,所述棚体内设有水分调节系统、抹平系统、补料系统和切除系统;水分调节系统和补料系统设置在围挡上,抹平系统和切除系统位于操作平台下方。本发明为集移动、补水、抹平、补料以及切除等功能于一体的施工机械,对于刚施工完的透水混凝土路面进行修补与完善进而提高路面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881251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455582.3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13/2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拌再生沥青混凝土碳排放计算与评价方法,包括根据温拌再生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参数计算具体碳排放数值,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方法,用于沥青路面建设的碳排放定量计算,可有效评价碳排放水平。建立的碳排放评价方法,不仅仅适用于温拌再生沥青混凝土单向技术方案的碳排放评价,可延伸扩展至不同分项工程、单位工程以及整个项目的碳排放评价,填补国内节能减排定量评估的技术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5689103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191266.X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区域性公路建设期碳排放基准值估算方法,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筑路材料资源分布等因素差异进行区域划分;依据工程量清单或工程造价预算文件获取公路筑路材料和能源消耗量;采用碳排放因子法计算项目单位工程碳排放量,并统计形成区域性碳排放基准值。本发明解决了当前我国公路建设期碳排放核算方法不明确、评价方法缺失的问题;面对碳排放区域性差异大的现状,提出区域划分原则和公路建设期碳排放核算方法,并建立区域性碳排放基准值估算方法,填补了公路区域性碳排放水平量化的研究空白,有助于加快我国公路建设期的碳排放数据积累速度,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评价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09470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596492.X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改黑路面反射裂缝处治方法,采用探地雷达对白改黑路面反射裂缝部位进行无损检测;铣刨病害所在车道的沥青结构层至旧水泥路面顶面;采用水泥浆对板底脱空部位进行注浆,直至水泥浆在相邻注浆孔或水泥面板裂缝、接缝处溢出;修复破坏的面板,并在面板开裂处开槽埋设传力杆;在裂缝处贴1m宽自粘式高强防水抗裂贴,然后依次施工乳化沥青透层、橡胶沥青碎石封层、3cm厚沥青砂,再在对应裂缝位置贴1m宽自粘式高强防水抗裂贴;采用常规沥青混合料恢复至路面原标高。传力杆提高了水泥路面的接缝传荷能力,增强了水泥面板间的协同变形,减小了水泥面板位移高差,降低了沥青铺装层的应力集中,解决了白改黑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02695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596511.9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骨料采用4.75~9.5mm、1.18~2.36mm两档断级配建筑垃圾,在实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建设,同时有效增大集料之间接触面,利于水泥胶凝材料形成连续的浆桥,进而大大提升透水混凝土强度,利用断级配的两档建筑垃圾作为骨料,在形成透水混凝土骨架的同时,减少骨料之间的干涉作用,利于骨架稳定性,同时减少因粒径差异过大带来的离析现象,利于现场施工作业。该方法综合透水混凝土强度与工作性能之间的协调性,能有效减少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以一种性能的损失为代价而进行的施工,再实现固废循环再利用同时,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174577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0980507.3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彩色胶浆抗滑磨耗层混合料及设计方法,混合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水性硅氟树脂乳液14~20%、耐磨骨料45%~60%、煅烧高岭土6~12%、硅粉6~12%、附着力促进剂0.5~1.2%、水性颜料3.0~3.5%、固化剂1~1.5%、水6%~10%,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该彩色胶浆抗滑磨耗层混合料结构空隙率小、强度高、粘聚力强、抗滑性能好、颜色均匀美观,可以与不同下承层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结合形成稳定的整体,并且因其密实结构增强路面防水性、抗变形能力与防滑耐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302680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010156485.9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细粒度尾矿砂的回收利用方法,将尾矿砂与粘土、石灰石作为原材料生产道路用水泥熟料,根据原材料的组分,结合化学反应前后生成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建立关联规则,基于此,精确的计算原材料掺配比例,并通过参数调整,控制水泥性能和质量,选择细粒度的尾矿砂,减少研磨工序,各组分之间相容性较好。本发明充分利用铁尾矿组分优势、磷石膏缓凝作用以及粉煤灰增强水泥后期强度,确保在道路工程使用中具有较好性能,同时最大程度利用固体废弃物尾矿,促进尾矿砂的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使废物资源化、资源高效化、成果环保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