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95801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489165.9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C01G53/00 , C01G51/00 , C12Q1/6844 , C12Q1/14 , G01N33/569 , G01N33/533 , G01N33/5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空球形的硫空位氧掺杂高熵硫化物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与POCT应用。首先采用两步高温火焰喷射法制备高熵硫化物纳米酶;然后将制得的纳米酶置于氧气环境中,纳米酶中的硫离子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同时多余的氧掺杂在纳米酶颗粒中,得到硫空位氧掺杂的高熵硫化物纳米酶;最后将硫空位氧掺杂的高熵硫化物纳米酶与生物质酸进行反应,生物质酸中的氢以离子方式解离,氢离子取代纳米酶中的金属离子进而对该纳米酶的结构进行刻蚀,得到中空球形且表面带负电荷的硫空位氧掺杂高熵硫化物纳米酶。本方法简单易行,制得纳米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溶血性链球菌等POCT免疫分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456764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1811518200.0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C09K11/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流控的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微流控技术,以由卤化铅、卤化锡、卤化铯、极性溶剂和稳定剂组成的极性溶液为流相A,以非极性溶剂为流相B,控制所述流相A与所述流相B的流量比为1:(10~120),制备得到钙钛矿量子点。本发明采用微流控技术,能够实现反应原料的高效利用,通过调控反应物的组分,实现对量子点的快速、高通量和可控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606369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132138.6
申请日:2023-02-19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基共价有机框架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纳米酶是微流体装置向纸芯片上注入原料,并通过在纸芯片上的流速控制以及磁性粒子在磁场的磁热反应带动原料的相互作用进行制备的。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多种COF类纳米酶的制备,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反应时间短,制得的纳米酶具有丰富的活性位点。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得的纳米酶在酶联免疫分析中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胆固醇等免疫分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81870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91408.1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C01G17/00 , G01N33/532 , G01N33/543 , G01N33/553 , G01N33/58 , B82Y40/00 , B82Y30/00 , B82Y15/00 , C01B32/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负载GeO量子点和单离子位点的富勒烯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纳米酶是通过等离子技术将富勒烯C60形成表面带负电的具有缺陷态的载体,然后GeO量子点在静电吸附作用下附着于富勒烯表面上,金属离子与富勒烯发生静电作用和配位作用以离子形式固定在C60表面。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多种单离子位点的纳米酶的制备,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制得的纳米酶具有丰富的活性位点。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得的纳米酶在GeO量子点的红外光热效应帮助下具有增强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Ι、C反应蛋白等免疫分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563850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0937812.9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元杂化无机单壳多温区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相变微胶囊包括有机相变芯材和包覆在有机相变芯材外的无机单壳层无机单壳层是多种无机壳层前驱体在微流控乳化界面相互竞争,原位生长而生成的多元杂化无机单壳层,有机相变芯材是由多种有机相变材料混匀的多温区多组分有机相变材料。在该相变微胶囊中,多元杂化无机单壳与传统单组分壳层或杂化多重壳相比,具有更好的强度及致密性,不易破裂,对芯材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该相变微胶囊,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内部有机相变材料,使得该相变微胶囊具有多温区相变的特点,从而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011422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85523.1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B01J23/80 , B01J23/755 , B01J23/75 , B01J23/745 , B01J23/72 , B01J23/60 , B01J23/46 , B01J23/22 , B01J23/18 , B01J23/06 , B01J21/10 , B22F9/30 , B22F1/07 , G01N21/31 , G01N33/68 , B82Y40/00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原子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单原子纳米酶是通过将掺杂金属离子和主体金属离子与有机单体在微流体反应装置中配位形成缺陷态的共轭超分子,再在惰性气氛下对缺陷态的共轭超分子进行高温热解后得到的,有机单体配位形成非金属杂原子掺杂的载体,金属离子与非金属杂原子相互作用,发生部分还原反应,并包覆在多孔超共轭碳载体中以单原子形式存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多种金属的单原子体的制备,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制得的单原子纳米酶具有原子级分散活性位点。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得的单原子纳米酶具有良好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等快速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402669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802440.9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C08F251/00 , C08F220/06 , C08F222/38 , C08F220/56 , C08F2/44 , C08K3/00 , C08K3/30 , C08K3/38 , C08K3/32 , C08K5/098 , C08K13/02 ,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愈合水凝胶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包括无机相变材料、水凝胶基材、成核剂、晶型改变剂,所述水凝胶基材包括具有自愈合功能的单体、耐盐性单体、主交联剂、副交联剂、引发剂和去离子水,先制备无机相变材料熔融液;将成核剂、晶型改变剂、交联单体、交联剂,按一定比例分散均匀,最后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以及引发剂,搅拌交联即得。本发明利用带有氢键的单体使其交联自愈合成水凝胶,使得水凝胶即使在破裂断开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自我愈合,且水凝胶相变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性,价格低廉,绿色环保,生产工艺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1909662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010886405.5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相变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相变材料,该复合相变材料将相变材料作为内核,透明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织性模量,凝胶聚合物作为壳层将相变材料限域保护起来,可以阻止其泄露,还能增加相变材料的换热面积,使其便于储存和运输;透明高分子材料具有高的透光度,胆甾相液晶的颜色的温敏变化可以显示出来,液晶颜色的变化温度与相变材料的相转化温度范围匹配,实现相变材料的“可视化”;一维导热材料具有很好导热能力,其位于壳层与核层之间径向排列的阵列纳米结构,阵列的纳米结构能使热量沿着导热材料传输,能够很好的提升相变材料的充放热速度,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1961229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886354.6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C08J3/075 , C08J3/24 , C08L25/18 , C08L5/12 , C08L33/02 , C08L89/00 , C08L71/02 , C08L5/02 , C08K3/22 , C08K3/04 , B01J13/00 , B01J20/26 , B01J20/28 , C02F1/28 , C02F103/0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凝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水凝胶,该双层水凝胶上层混合水凝胶的多孔结构可以从底部输送海水至水凝胶中,光热纳米材料可吸收光能,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从而实现蒸发水分淡化海水的目的;当太阳光较弱或者没有太阳光的情况下,通过对双层水凝胶下层含超顺磁纳米材料外加交变磁场,下层的超顺磁纳米材料进行电热转换将水分蒸发,同时超顺磁纳米材料的磁场响应作用还可以提高海水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该双层水凝胶的多孔结构提高了水的输送速率和水分蒸发速率,上层光热纳米材料混合水凝胶和下层超顺磁纳米材料水凝胶可以有效地持续蒸发水分,淡化海水,提高了海水淡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90966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86405.5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相变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相变材料,该复合相变材料将相变材料作为内核,透明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织性模量,凝胶聚合物作为壳层将相变材料限域保护起来,可以阻止其泄露,还能增加相变材料的换热面积,使其便于储存和运输;透明高分子材料具有高的透光度,胆甾相液晶的颜色的温敏变化可以显示出来,液晶颜色的变化温度与相变材料的相转化温度范围匹配,实现相变材料的“可视化”;一维导热材料具有很好导热能力,其位于壳层与核层之间径向排列的阵列纳米结构,阵列的纳米结构能使热量沿着导热材料传输,能够很好的提升相变材料的充放热速度,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