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80695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011148419.3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1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茶树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SSR分子标记(SSR1‑SAMS、SSR2‑SAMS)引物及其应用。研究表明,本发明依据具体特定的基因,在茶树全基因组上开发其SSR引物方法可行,所得引物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针对性。据此,发明人开展了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的研究。综上,本发明的研究方法、SSR分子标记及其引物,可广泛应用于茶树品种鉴定、遗传结构和资源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功能基因定位及QTL定位、种子纯度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种研究中,便于进一步研究茶树生物碱合成以及茶树遗传多态性,促进深入开发茶树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448069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011150048.2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茶树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SSR分子标记(SSR1‑GS、SSR2‑GS)引物及其应用。研究表明,本发明依据具体特定的基因,在茶树全基因组上开发其SSR引物方法可行,所得引物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针对性。据此,发明人开展了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的研究。综上,本发明的研究方法、SSR分子标记及其引物,可广泛应用于茶树品种鉴定、遗传结构和资源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功能基因定位及QTL定位、种子纯度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种研究中,便于进一步研究茶树茶氨酸合成以及茶树遗传多态性,促进深入开发茶树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3678924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88650.1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IPC: A23F3/34 , A01K67/033 , A23K50/90 , A23K10/30 , A23K1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虫茶加工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双直巢螟在虫茶制备方面的应用以及一种虫茶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茶昆虫双直巢螟,其具有寄主植物广泛、蚕食周期长、产茶量大、制备虫茶得率高、营养物质丰富等优点,适宜用作虫茶的生产制备。通过本申请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虫茶产品干茶颗粒饱满,乌润油亮,呈圆柱状,两端平截,直径0.20‑0.55mm,高度0.60‑1.90mm,干茶显药香,汤色红褐明亮,无沉淀物,滋味醇厚甘甜,茶汤香气浓郁持久,药香明显。营养物质丰富,水浸出物含量32.45‑38.67%,茶多酚4‑7%,氨基酸5.05‑6.66%,必需氨基酸种类尤其丰富,EAA/TAA值达到40.06%,EAA/NEAA值最高达66.83%,达到FAO/WHO推荐的食物蛋白氨基酸理想比例。
-
公开(公告)号:CN110716021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911045673.8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IPC: G01N3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判断六堡茶渥堆发酵程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渥堆发酵中的六堡茶在制品作为待测样品,将其冲泡成茶汤后,用pH酸度计测定茶汤的pH值,根据渥堆发酵特定阶段六堡茶茶多酚含量与pH值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茶汤的pH值得出茶多酚含量,进而确定六堡茶渥堆发酵程度。本发明六堡茶渥堆发酵程度判定方法能够科学、快速、可靠、有效的判定六堡茶渥堆发酵程度,准确率不低于88.46%%,耗时短,省时省事,且节约了成本,降低了对制茶师经验的依赖及环境条件等的影响,为实现六堡茶品质稳定及加工机械化、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1171073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14296.8
申请日:2020-01-07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Inventor: 吕丽兰 , 何丽珊 , 张娅 , 邹承武 , 甘志勇 , 彭靖茹 , 吴静娜 , 吕玉莲 , 吴凤 , 李鸿 , 李乾坤 , 杜国冬 , 何惠欢 , 易国强 , 温绍聪 , 陈能 , 刘唯
IPC: C07F9/18 , C07K14/765 , C07K1/107 , C07K16/44 , G01N33/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硫磷半抗原、完全抗原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对硫磷抗原以1份3-氯-4-羟基苯甲酸甲酯溶解在3-4份乙腈中,加入2-3份无水碳酸钾和1.2份氯硫代磷酸二乙酯制得中间体:3-氯-4-((二乙氧基硫代硫代)氧基)苯甲酸甲酯,将中间体溶于3-4份四氢呋喃,加入等体积的6mol/L盐酸,制得化合物:3-氯-4-((二乙氧基硫代磷酰基)氧基)苯甲酸,即为对硫磷半抗原。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得到完全抗原。免疫动物实验表明本发明制备的人工抗原具有良好免疫原性。本发明的抗原和抗原可用于对硫磷免疫分析检测,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4480696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011148432.9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1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茶树AMP脱氨酶基因SSR分子标记(SSR1‑AMP、SSR6‑AMP、SSR8‑AMP、SSR9‑AMP)引物及其应用。研究表明,本发明依据具体特定的基因,在茶树全基因组上开发其SSR引物方法可行,所得引物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针对性。据此,发明人开展了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的研究。综上,本发明的研究方法、SSR分子标记及其引物,可广泛应用于茶树品种鉴定、遗传结构和资源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功能基因定位及QTL定位、种子纯度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种研究中,便于进一步研究茶树咖啡碱合成以及茶树遗传多态性,促进深入开发茶树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3774158B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010515717.5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Inventor: 彭靖茹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Q1/680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发明人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开发了茶树黄酮醇合成酶基因SSR分子标记(SSR8 FLS)及其引物。研究表明,本发明依据具体特定的基因,在茶树全基因组上开发其SSR引物方法可行,所得引物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针对性。据此,发明人开展了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的研究。综上,本发明的研究方法、SSR分子标记及其引物,可广泛应用于茶树品种鉴定、遗传结构和资源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功能基因定位及QTL定位、杂交种子纯度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种研究中,便于进一
-
公开(公告)号:CN114480697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011150048.2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茶树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SSR分子标记(SSR1‑GS、SSR2‑GS)引物及其应用。研究表明,本发明依据具体特定的基因,在茶树全基因组上开发其SSR引物方法可行,所得引物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针对性。据此,发明人开展了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的研究。综上,本发明的研究方法、SSR分子标记及其引物,可广泛应用于茶树品种鉴定、遗传结构和资源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功能基因定位及QTL定位、种子纯度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种研究中,便于进一步研究茶树茶氨酸合成以及茶树遗传多态性,促进深入开发茶树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3774159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010515794.0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发明人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开发了茶树4‑香豆酰CoA连接酶基因SSR分子标记(SSR14 4CL和SSR15 4CL)及其引物。研究表明,本发明依据具体特定的基因,在茶树全基因组上开发其SSR引物方法可行,所得引物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针对性。据此,发明人开展了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的研究。综上,本发明的研究方法、SSR分子标记及其引物,可广泛应用于茶树品种鉴定、遗传结构和资源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功能基因定位及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种研究中,便于进一步研究茶树酚类物质合成以及茶树遗传多态性,促进深入开发茶树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1855757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07119.8
申请日:2020-07-21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电子鼻的六堡茶陈香香味识别方法,本申请利用电子鼻进行六堡茶陈香香味识别,具体是选取合适的六堡茶样品,并通过特定方式采集香气,并对电子鼻各传感器所采集的响应特征值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此构建基于样本聚散程度的区分数据模型,通过LDA(线性判别函数分析法)利用标样建立区分数据模型,将待测样品的电子鼻响应信号与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完成识别和判断,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本申请的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识别具有陈香的六堡茶,且能对尚未形成陈香的厂家茶和农家茶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