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1261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59396.2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IPC: H01M50/176 , H01M50/59 , H01M50/186 , H01M50/1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顶盖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其中顶盖组件用于连接电芯中的极耳,包括:顶盖、焊接件、极柱和上塑件;焊接件包括承载部、第一限位段和第二限位段,极柱包括主体和凸起部;上塑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本发明通过将上塑件设置为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并通过第一段和第三段夹持焊接件中的第一限位段之间,实现了上塑件与焊接件之间的相对固定,并通过第三段和焊接件中的承载部夹持极柱中的凸起部,实现了极柱与上塑件、焊接件之间的相对固定,从而确保顶盖组件之间各个部件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电芯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5320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421668.3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IPC: H01M50/552 , H01M10/613 , H01M10/65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极柱、端子组件以及电池,极柱包括:底座,具有第一表面;柱体,设置于第一表面,柱体具有背离底座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开设有导热槽,导热槽内填充有导热材料。本申请在极柱的柱体背离底座的第二表面开设导热槽,并在导热槽内填充导热材料,由此,可以加速极柱的热量消散,避免极柱热量集聚,从而降低电池热失控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71233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1005269.9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IPC: H01M4/13 , H01M10/05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极片及电池,电极片包括集流体、活性层和吸附层;活性层设置于集流体的表面;吸附层设置于活性层背离集流体的表面,吸附层的厚度与活性层的厚度的比值在(3:100)至(1:5)之间,吸附层形成有微孔结构。基于此,位于外层的吸附层的微孔结构可以快速储存快充或低温大倍率电流场景下电极表面富集的锂离子,同时,吸附层不易受重力影响而与活性层混合,从而,本申请电极片的析锂程度较低,电极片及锂电池的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较优。
-
公开(公告)号:CN118249048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454786.8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IPC: H01M50/531 , H01M50/528 , H01M50/14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流件、顶盖组件、电池和用电设备,集流件包括集流件本体和加强部,集流件本体包括弯折相连的极柱段和极耳段,极柱段用于与极柱电连接,极耳段用于与极耳电连接;加强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极柱段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且加强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极耳段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本申请中,通过加强部可以对集流件的极柱段和极耳段均起到很好的补强作用,从而提高集流件整体的强度,以提高电池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17397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406872.1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IPC: H01M50/528 , H01M50/53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流件及电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集流件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一导电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导电部具有背离芯包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其中,凹槽将第一导电部分为垂直部和焊接部。本申请中,通过在垂直部和焊接部之间设置凹槽,可减少垂直部和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位的材料,从而可降低焊接部向垂直部弯折过程中的内部应力,进而可降低该连接部位对焊接部向垂直部靠拢的阻碍,以使焊接部与垂直部之间的间隙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1805416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391387.1
申请日:2024-03-31
Applicant: 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IPC: H01M50/531 , H01M50/543 , H01M50/574 , H01M50/30 , H01M50/147 , H01M50/1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流盘及电池,所述集流盘包括本体部和至少一断电保护部;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间隔以形成隔离空间;所述断电保护部设于所述隔离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断电保护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厚度,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宽度。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锂离子电池安全系数较低,容易发生热失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1056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649560.5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IPC: H01M10/42 , H01M4/36 , H01M4/60 ,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10/0525 , C01B32/935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片、电池。功能材料包括锂活化剂颗粒以及包覆于锂活化剂颗粒外表面的稳定层,锂活化剂颗粒包括锂化碳基材料;由于该功能材料的锂活化剂颗粒中含有锂离子,因此当功能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片中时,可以在电池的循环过程中起到补锂效果,可以弥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活性锂的损耗,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由于锂活化剂颗粒的外围包裹有稳定层,稳定层可以作为锂活化剂颗粒的保护层,使得锂活化剂颗粒的结构保持稳定,并且,稳定层包括导电聚合物,导电聚合物可以为锂离子的传输形成电子离子通道,有利于实现锂离子的脱嵌。
-
公开(公告)号:CN11777629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71510.1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IPC: C01G53/00 ,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LinNixMnyTiaMobO2本申请具体公开了一种富锂锰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富锂锰基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富锂锰基材料的化学通式为LinNixMnyTiaMobO2,其中1.0<n<1.5,0.2<x<0.4,0.5<y<0.8,0.001<a<0.01,0.01<b<0.1;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镍源、锰源溶于水中得到金属盐溶液A,将钛源、钼源溶于水中得到金属盐溶液B,将金属盐溶液B与金属盐溶液A混合得到金属盐溶液C,将金属盐溶液C与沉淀剂、络合剂混合,得到混合盐溶液,混合盐溶液经过变温操作后恒温反应,随后反应后固液分离、干燥得到前驱体;S2:将S1中得到的前驱体与锂源混合、研磨、煅烧,得到富锂锰基材料。本申请具有提高富锂锰基材料导电性,提高锂电池耐高温性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143190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57080.3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得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与用途,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锂源与高镍三元前驱体混合均匀,进行第一烧结,得到第一烧结料;使用弱酸型有机包覆液对第一烧结料进行喷雾包覆,形成包覆层,得到降残锂包覆料;再对降残锂包覆料进行第二烧结,得到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本发明通过使用特定的弱酸型有机包覆液在喷雾包覆的同时实现去除残锂,即可直接进行第二次烧结,极大地缩短了工序,且去除残锂的效果好,包覆均匀,所得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99057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913271.6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IPC: H01M50/103 , H01M50/59 , H01M10/04 , H01M6/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及电池包膜的方法,电池包括壳体、保护膜以及绝缘膜,壳体包括沿电池的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沿电池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以及沿电池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板,顶板上设置有第一电池部件,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二电池部件;通过设置保护膜包裹壳体的底板和第一侧板,且保护膜在壳体的顶板和第二侧板处折叠设置,并包裹部分顶板和部分第二侧板,保护膜和第一电池部件、第二电池部件均不接触,绝缘膜包括第一绝缘片和第二绝缘片,第一绝缘片覆盖部分顶板,且第一绝缘片与第一电池部件不接触,第二绝缘片覆盖部分第二侧板,且第二绝缘片与第二电池部件不接触,从而实现对电池部件的避让设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