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薄膜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770379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180010120.4

    申请日:2011-01-20

    Inventor: 江田道治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B17/06 C03B17/064 C03B23/037 C03B33/0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玻璃薄膜的制造装置(1)具备:从熔融玻璃或二次加工用的玻璃母材成形出玻璃薄膜带的玻璃薄膜带(G)的成形装置(10);将伴随冷却而被向下方拉出的玻璃薄膜带(G)卷绕成辊卷状的卷绕装置(20);在该卷绕装置(20)进行卷绕的卷绕位置的跟前将玻璃薄膜带(G)沿着宽度方向切断的宽度方向切断装置(30)。从成形装置(10)成形玻璃薄膜带(G)的成形开始位置到宽度方向切断装置(30)切断玻璃薄膜带(G)的切断位置为止的铅垂方向距离(h)为玻璃薄膜带(G)的宽度方向尺寸的5倍以上。

    薄板玻璃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11958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180014951.9

    申请日:2011-0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B17/064 Y10T428/2435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板玻璃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从而即使在通过溢流下拉法来制造壁厚500μm以下的薄板玻璃的情况下,也能将制造出的薄板玻璃的偏壁维持成能确保产品品质的良好的状态。所述薄板玻璃制造装置中,使熔融玻璃(G)流入到在成形体(1)的顶部形成的溢流槽(2)内,并且使从溢流槽(2)向其两侧的成形体(1)的顶部平面部(3)溢出的各熔融玻璃(G)沿着成形体(1)的呈大致楔状的外侧面部(4)流下并在成形体(1)的下端部熔合一体化,而成形出壁厚500μm以下的薄板玻璃,其中,成形体(1)的外表面中至少顶部平面部(3)的熔融玻璃接触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为10μm以下。

    阴极射线管用玻璃产品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75281C

    公开(公告)日:2006-09-13

    申请号:CN03122300.1

    申请日:2003-04-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9/861 H01J2229/8606 H01J2229/86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阴极射线管用玻璃产品,屏(1x)或锥(1y)所构成的阴极射线管用玻璃产品各边部(6)的封接端面(7)的顶端(7a),及从该顶端(7a)起,在与管轴Z平行的方向上隔离5mm位置近旁之间的区域,形成与此邻接的基端侧区域A的标准设计形状相比,对顶端侧壁厚渐减率,拥有较大壁厚渐减部(9)的顶端薄壁部(8)。且设从上述顶端(7a)起与管轴Z平行的方向上隔离1mm位置的壁厚为t1,设从上述顶端(7a)起在同方向上隔离5mm位置的壁厚为t0,设定为满足关系式:0.3≤t1/t0≤0.7。通过对屏及锥的封接端面周边形状加以适当改良,可实现避免强度降低,封接时易加热、软化玻璃,提高生产效率。

    玻璃板捆包用托架及玻璃板捆包体

    公开(公告)号:CN108698751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680082129.9

    申请日:2016-1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D85/48

    Abstract: 本发明的玻璃板捆包用托架(2)具备:底边支承部(6),其支承将多个玻璃板(G)以纵向姿势层叠而成的玻璃板层叠体(3)的底边;缓冲板(8),其与玻璃板层叠体(3)的背面抵接;以及背面支承部(5),其隔着缓冲板(8)支承玻璃板层叠体(3)的背面。在背面支承部(5)与缓冲板(8)中的任一方设置有朝向另一方突出的突起部(10),并且在另一方设置有与突起部(10)嵌合的被嵌合部(1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