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顶构造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34949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183982.6

    申请日:2017-0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顶构造,其降低对前车顶梁的负荷,并且能够稳定地支承天窗。车辆的车顶构造(10)具有配置在车辆前部且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车顶梁(11)。天窗(20)具有:面板(30),其配置在车顶的开口部(14);和安装托架(40),其设在面板(30)的外周缘部,安装托架(40)的前端部(41a)与前车顶梁(11)的后端部(11a)的上表面重叠。

    车体侧部结构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35485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026128.1

    申请日:2021-0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侧部结构,可有关车辆的外观性的设计而提高自由度。车体侧部结构包括前挡泥板(12)、侧边梁饰件(14)及空力管路(15)。前挡泥板在第一轮拱部(24)的下方具有挡泥板凹部(23)。侧边梁饰件具有:第二轮拱部(31),相对于挡泥板凹部在车宽方向外侧空开间隔地对峙,且与第一轮拱部的后端(24a)对峙。空力管路介于第二轮拱部与挡泥板凹部之间。第二轮拱部随着从侧边梁饰件的前端部向上方延长至上缘(31a),车体前后方向的宽度逐渐减小。

    车身侧部结构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276953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0137373.3

    申请日:2021-0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侧部结构。构成侧梁(12)的侧梁加强件(34)的第1凸缘(38)的一部分、侧梁内侧件30的第2凸缘(52)的一部分是通过焊接而相互接合的焊接部(42、62)。另外,第1凸缘(38)或第2凸缘(52)具有倾斜部(46),该倾斜部通过弯折部(60)而与焊接部(42、62)相连,且随着远离该焊接部(42、62)而向远离第2凸缘(52)或第1凸缘(38)的剩余一方的方向倾斜。倾斜部(46)通过粘接剂(64)而被接合于与该倾斜部(46)相向的倾斜部相向部(44)。据此,能实现减少粘接剂的涂布量。

    车身侧部结构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212557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138644.7

    申请日:2021-0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侧部结构。中柱(14)从车厢侧朝向车外侧依次具有中柱内侧件(50)、中柱加强件(54)、中柱外侧件(52)。中柱加强件(54)的第3凸缘(72、74)具有波状部(76),该波状部(76)由多个凸部(86)与凹部(88)沿着长度方向交替地相连而形成。凹部(88)被中柱内侧件(50)的第1凸缘(60、62)与中柱外侧件(52)的第2凸缘(66、68)夹持,从而划定出袋状空间(102)。据此,能够避免应接合的凸缘的厚度、长度变大,并且消除粘接剂从凸缘彼此之间被挤出的担忧。

    车顶构造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234949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710183982.6

    申请日:2017-0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顶构造,其降低对前车顶梁的负荷,并且能够稳定地支承天窗。车辆的车顶构造(10)具有配置在车辆前部且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车顶梁(11)。天窗(20)具有:面板(30),其配置在车顶的开口部(14);和安装托架(40),其设在面板(30)的外周缘部,安装托架(40)的前端部(41a)与前车顶梁(11)的后端部(11a)的上表面重叠。

    车身侧部结构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14017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210088275.X

    申请日:2022-01-25

    Inventor: 宫原浩二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侧部结构,其抑制中柱与上边梁的连接部分处的开口的产生,且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相对于来自侧方的输入载荷的刚性。车身侧部结构(1)具备上边梁(2)、中柱(3)、第一接合部(5)、第二接合部(6)、以及第三接合部(7)。第一接合部(5)在通过上边梁(2)和中柱(3)形成的角部(10)处,将上边梁外侧件(22)与上边梁内侧件接合。第二接合部(6)在角部(10)处,将中柱外侧件(32)与上边梁内侧件接合。第三接合部(7)在角部(10)处,将中柱内侧件与中柱外侧件(32)接合。第一接合部(5)、第二接合部(6)及第三接合部(7)从上方朝向下方连续设置。

    车身侧部构造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140175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0166691.7

    申请日:2022-0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身侧部构造。该车身侧部构造具备:中立柱,其具有内侧构件、外侧构件以及中空部,该内侧构件具有根部,在该根部形成有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第一注入口和第二注入口,该外侧构件与所述内侧构件对置地配置,该中空部位于所述内侧构件与所述外侧构件之间;以及间隔件,其配置在所述中空部,并具有面向所述第一注入口的反射部,所述反射部向所述车身前后方向引导向所述第一注入口注入的液状的发泡剂。

    车身侧部构造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40175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166691.7

    申请日:2022-0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身侧部构造。该车身侧部构造具备:中立柱,其具有内侧构件、外侧构件以及中空部,该内侧构件具有根部,在该根部形成有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第一注入口和第二注入口,该外侧构件与所述内侧构件对置地配置,该中空部位于所述内侧构件与所述外侧构件之间;以及间隔件,其配置在所述中空部,并具有面向所述第一注入口的反射部,所述反射部向所述车身前后方向引导向所述第一注入口注入的液状的发泡剂。

    车身构造以及车辆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64637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186417.5

    申请日:2017-0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以及车辆的制造方法,该车身构造能够谋求位于后轮侧的减震器外壳的车宽方向外侧且与供油口为左右相反侧的外面板的刚性的提高,且谋求随之可能出现的电沉积涂料的涂敷问题的消除。本发明的车身构造具有大致箱状的面板加强部件(4),其固定在位于后轮侧的减震器外壳的车宽方向外侧且与供油口为左右相反侧的内面板(2)上而配置在内面板(2)与外面板之间,在面板加强部件(4)上形成用于将其内外连通而使电沉积涂料流入流出的第1连通孔(8A)、第2连通孔(8B)。在涂料工序后,第1连通孔(8A)、第2连通孔(8B)由第1隔音部件(9)、第2隔音部件(10)封堵。

    车辆侧部结构
    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198414U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20662450.7

    申请日:2022-03-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侧部结构,能够提升管道部的操作性。车辆侧部结构包括:轮罩拱部,设置在车体的下部来收容车轮;以及管道部,设置在所述轮罩拱部的附近,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贯通,其中所述管道部具有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方的第一开口、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第二开口、以及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分开设置的多个翅片,所述多个翅片各自沿着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在从所述车轮的下部往后方延伸的多条假想切线中,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的假想切线与所述多个翅片的至少一个相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