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56948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448469.4
申请日:2019-05-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能够提高转子的冷却效果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和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转子具备转子铁心(21),该转子铁心(21)由层叠的多个钢板(41~48)构成,且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在转子铁心(21)中,在轴向上相邻的钢板(41~48)的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相互在周向上错位的同时,在轴向上相邻的一方的所述钢板上形成的一个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与在另一方的所述钢板上形成的一个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仅一一对应地相互连通,由此形成在轴向上连续的螺旋形状的冷却介质通路(29)。
-
公开(公告)号:CN110277845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195759.2
申请日:2019-03-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高桥忠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转子的旋转强度并且提高磁铁转矩以及磁阻转矩的旋转电机的转子。旋转电机的转子(10)具备:转子铁芯(30);以及转子轴(20),其与转子铁芯(30)一体旋转。转子铁芯(30)设置有:磁铁插入孔(32),其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并在转子铁芯(30)的内部沿轴向延伸;以及贯通孔(33),其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并在转子铁芯(30)的内部沿轴向延伸。在磁铁插入孔(32)中配置有磁铁(35),在贯通孔(33)中配置有加强销(70)。加强销(70)被支承板(80)支承,所述支承板(80)夹设于所述转子铁芯(30)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756397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380056470.3
申请日:2013-11-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高桥忠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23/00 , B60L7/14 , B60L11/1803 , B60L11/1855 , B60L2210/30 , B60L2210/42 , B60L2220/42 , B60L2240/423 , B60L2240/526 , B60L2240/527 , B60L2240/529 , B60L2240/547 , H02J7/0024 , H02P5/74 , H02P27/06 , Y02T10/646 , Y02T10/7005 , Y02T10/705 , Y02T10/7055 , Y02T10/72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减小电源并联状态/电源串联状态的切换时的电压变动的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具备:电源主体(40),其具有第一二次电池(41)及第二二次电池(42);电源状态切换机构,其对电源并联状态、电源串联状态及单独第二电源状态进行切换;第一逆变器(10);逆变器连接状态切换机构,其对电源主体(40)与第一逆变器(10)连接的第一连接状态、单独第二电源状态下的电源主体(40)与第一逆变器(10)串联连接的第二连接状态进行切换,其中,在从电源并联状态向电源串联状态切换的情况下,切换为第一连接状态,使第一电动发电机(110)作为马达而工作,之后,切换为单独第二电源状态,并切换为第二连接状态,在经由第二二次电池(42)与成为电源的第一逆变器(10)的串联连接状态后,电源状态切换机构切换为电源串联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4756397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80056470.3
申请日:2013-11-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高桥忠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23/00 , B60L7/14 , B60L11/1803 , B60L11/1855 , B60L2210/30 , B60L2210/42 , B60L2220/42 , B60L2240/423 , B60L2240/526 , B60L2240/527 , B60L2240/529 , B60L2240/547 , H02J7/0024 , H02P5/74 , H02P27/06 , Y02T10/646 , Y02T10/7005 , Y02T10/705 , Y02T10/7055 , Y02T10/72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减小电源并联状态/电源串联状态的切换时的电压变动的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具备:电源主体(40),其具有第一二次电池(41)及第二二次电池(42);电源状态切换机构,其对电源并联状态、电源串联状态及单独第二电源状态进行切换;第一逆变器(10);逆变器连接状态切换机构,其对电源主体(40)与第一逆变器(10)连接的第一连接状态、单独第二电源状态下的电源主体(40)与第一逆变器(10)串联连接的第二连接状态进行切换,其中,在从电源并联状态向电源串联状态切换的情况下,切换为第一连接状态,使第一电动发电机(110)作为马达而工作,之后,切换为单独第二电源状态,并切换为第二连接状态,在经由第二二次电池(42)与成为电源的第一逆变器(10)的串联连接状态后,电源状态切换机构切换为电源串联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0299777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910219794.3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从转子铁芯的内部有效地冷却磁铁的旋转电机的转子。旋转电机的转子(10)具备:转子铁芯(30);以及转子轴(20),其与该转子铁芯(30)一体旋转。在转子轴(20)上设置有:制冷剂流路(21),其被供给制冷剂;制冷剂供给部(22),其向转子铁芯(30)供给制冷剂。在转子铁芯(30)上设置有:多个磁铁插入孔(34),它们在转子铁芯(30)的内部沿轴向延伸并分别配置有磁铁(41);空腔部(32);制冷剂分配板(80)。制冷剂分配板(80)具有:储存部(120),其与制冷剂供给部(22)连通并储存制冷剂;多个连通孔(91、92、93),它们将该储存部(120)与空腔部(32)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7800217B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710767523.2
申请日:2017-08-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2K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需大规模的制造设备而能够容易组装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在定子铁心(20)的轴向外侧至少设置有左内侧底板组装体(70)。左内侧底板组装体(70)具有:多个第一左内侧线圈单元(71),其由第一内侧连接线圈(38)以及第一外侧连接线圈(37)与第一左内侧分割板(75)形成为一体而成;第二左内侧线圈单元(72),其由第一内侧连接线圈(38)与第二左内侧分割板(76)形成为一体而成;以及第三左内侧线圈单元(73),其由第一外侧连接线圈(37)与第三左内侧分割板(77)形成为一体而成。
-
公开(公告)号:CN110299799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10230956.3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对线圈整体均匀地喷淋工作油,并且抑制工作油向气隙进入的旋转电机及具备旋转电机的车俩。其具备:定子(14),其线圈(26)的线圈末端(28)向所述定子的轴向突出;转子铁心(32),其在定子(14)的内径侧配置;轴(18),其与转子铁心(32)一起一体地旋转;工作油流通路(34),其沿转子铁心(32)的轴向延伸;以及端板单元(20),其配置在转子铁心(32)的轴向的一端部,端板单元(20)具有:工作油积存部(38),其沿转子铁心(32)的周向设有多个,所述工作油积存部(38)与工作油流通路(34)连通;以及工作油喷出孔(56、56),其与工作油积存部(38)连通且朝向线圈末端贯穿。
-
-
公开(公告)号:CN107800217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0767523.2
申请日:2017-08-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2K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需大规模的制造设备而能够容易组装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在定子铁心(20)的轴向外侧至少设置有左内侧底板组装体(70)。左内侧底板组装体(70)具有:多个第一左内侧线圈单元(71),其由第一内侧连接线圈(38)以及第一外侧连接线圈(37)与第一左内侧分割板(75)形成为一体而成;第二左内侧线圈单元(72),其由第一内侧连接线圈(38)与第二左内侧分割板(76)形成为一体而成;以及第三左内侧线圈单元(73),其由第一外侧连接线圈(37)与第三左内侧分割板(77)形成为一体而成。
-
公开(公告)号:CN1972079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0610160416.5
申请日:2006-11-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此定子中,第一和第二U-相环状绕组以及第一和第二W-相环状绕组是短节距波形绕组,并且,环状绕组设置在其内的U-相和V-相之间的槽以及环状绕组设置在其内的V-相和W-相之间的槽在圆周方向上的宽度,被设定为环状绕组设置在其内的W-相和U-相之间的槽在圆周方向上的宽度的值的1/2。环状绕组的第一绕组匝数与环状绕组的第二绕组匝数的比被设定成,当已经增加通过环状绕组感应的电压或者已经增加通过在槽内的环状绕组感应的电压时,通过相加获得的感应电压的相位差是120电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