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44468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180015724.8

    申请日:2011-04-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5B3/04

    Abstract: 本发明的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具备以下的工序(a)和工序(b)。准备电化学电池的工序(a)。其中,上述电化学电池具备工作电极(21)、对电极(23)和槽(28)。上述槽(28)储存有电解液(27)。上述工作电极(21)含有选自碳化锆、碳化铪、碳化铌、碳化铬和碳化钨中的至少1种碳化物。上述电解液(27)含有二氧化碳。上述工作电极(21)和上述对电极(23)与上述电解液(27)接触。对上述工作电极(21)和上述对电极(23)分别施加负电压和正电压,还原上述二氧化碳的工序(b)。

    热开关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77312C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480003351.2

    申请日:2004-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开关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该热开关元件具有与已有完全不同的构成,通过施加能量而能够控制热的传输。热开关元件包含第一电极(2a)、第二电极(2b)以及配置在第一电极(2a)和第二电极(2b)之间的转变体(3),转变体(3)包含通过施加能量进行电子相转变的材料,成为通过将能量施加到转变体(3)上,使第一电极(2a)和第二电极(2b)之间的热传导率发生变化的元件。

    荧光体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图像描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337299C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03806012.4

    申请日:2003-07-01

    Inventor: 出口正洋

    Abstract: 本发明的荧光体发光元件(11)具备用于放射电子的冷阴极型发射体部(12);通过来自发射体部(12)放射的电子的碰撞而发光的荧光体层;与发射体部(12)相对配置、具有阳极电极(7)和设在该阳极电极(7)内侧的上述荧光体层(6)的阳极部(13)。在上述发射体部(12)和上述阳极部(13)之间,设置由作为固体物的具有绝缘性的多孔体组成的多孔体层(5),上述固体物具有三维网络状形成的固体骨架部和该固体骨架部的网格状连续空孔。由于多孔体层(5)在依靠空孔使从发射体部(12)放射的电子通过的同时,起到作为固体物的作用,所以可以既保持使荧光体层(6)发光的功能又不需要保持强度用的筐体。

    热开关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45485A

    公开(公告)日:2006-03-08

    申请号:CN200480003351.2

    申请日:2004-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开关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该热开关元件具有与已有完全不同的构成,通过施加能量而能够控制热的传输。热开关元件包含第一电极(2a)、第二电极(2b)以及配置在第一电极(2a)和第二电极(2b)之间的转变体(3),转变体(3)包含通过施加能量进行电子相转变的材料,成为通过将能量施加到转变体(3)上,使第一电极(2a)和第二电极(2b)之间的热传导率发生变化的元件。

    荧光体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图像描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643639A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03806012.4

    申请日:2003-07-01

    Inventor: 出口正洋

    Abstract: 本发明的荧光体发光元件(11)具备用于放射电子的冷阴极型发射体部(12);通过来自发射体部(12)放射的电子的碰撞而发光的荧光体层;与发射体部(12)相对配置、具有阳极电极(7)和设在该阳极电极(7)内侧的上述荧光体层(6)的阳极部(13)。在上述发射体部(12)和上述阳极部(13)之间,设置由作为固体物的具有绝缘性的多孔体组成的多孔体层(5),上述固体物具有三维网络状形成的固体骨架部和该固体骨架部的网格状连续空孔。由于多孔体层(5)在依靠空孔使从发射体部(12)放射的电子通过的同时,起到作为固体物的作用,所以可以既保持使荧光体层(6)发光的功能又不需要保持强度用的筐体。

    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38394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180037527.6

    申请日:2011-08-25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其具备以下的工序。准备具备以下部分的二氧化碳还原装置的工序(a):阴极室(102)、阳极室(105)和固体电解质膜(106),其中,阴极室具备工作电极(101),工作电极具备金属或金属化合物,阳极室具备对电极(104),对电极在表面具备由氮化物半导体形成的区域,在阴极室的内部保持有第1电解液(107),在阳极室的内部保持有第2电解液(108),工作电极与第1电解液相接,对电极与第2电解液相接,固体电解质膜夹在阴极室和阳极室之间,第1电解液含有二氧化碳,工作电极与对电极电连接,并且在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之间,未电夹置电源。对区域照射具有250nm以上、400nm以下波长的光,将第1电解液所含有的二氧化碳还原的工序(b);其中,不对工作电极照射光。

    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25919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180015700.2

    申请日:2011-04-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5B3/04 B01J27/24

    Abstract: 本发明的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具备以下的工序(a)和工序(b)。准备电化学电池的工序(a)。其中,上述电化学电池具备工作电极(21)、对电极(23)和槽(28)。上述槽(28)储存有电解液(27)。上述工作电极(21)含有选自氮化钛、氮化锆、氮化铪、氮化钽、氮化钼和氮化铁中的至少1种氮化物。上述电解液(27)含有二氧化碳。上述工作电极(21)和上述对电极(23)与上述电解液(27)接触。对上述工作电极(21)和上述对电极(23)分别施加负电压和正电压,还原上述二氧化碳的工序(b)。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