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易失性存储装置以及非易失性数据记录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01627438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880007464.8

    申请日:2008-10-28

    Abstract: 本发明的非易失性存储装置以及非易失性数据记录介质是一种具有通过施加电脉冲而电阻变化的非易失性存储元件的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其具备实行第一写入的第一写入电路(106)和实行第二写入的第二写入电路(108)。其中,第一写入通过向非易失性存储元件施加第一电脉冲,非易失性存储元件的电阻值由第一电阻值变化到第二电阻值;通过施加与第一电脉冲相反极性的第二电脉冲,从第二电阻值变化到第一电阻值;通过向非易失性存储元件施加第三的电脉冲,非易失性存储元件的电阻值由第三电阻值变化到第四电阻值,通过施加与第三电脉冲同极性的第四电脉冲,从第四电阻值变化到第五电阻值。

    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装置中的数据写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22673B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0880006041.4

    申请日:2008-0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及向非易失性存储装置的数据写入方法。该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包括:存储阵列(102),其包括:在第一平面内相互平行形成的多个第一电极配线(WL);在平行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内相互平行且与多个第一电极配线立体交叉的多个第二电极配线(BL);分别对应于第一电极配线及第二电极配线的各个立体交叉点设置,具有电阻值可随着供给到对应的第一电极配线与对应的第二电极配线间的电流脉冲而可逆变化的可变电阻层的非易失性存储元件(11);选择第一电极配线的选择装置(13);存储阵列内部或外部的,连接到第一电极配线上进一步将施加到第一电极配线上的电压限制到规定的上限值以下的电压限制机构(15)。连接第一选择装置和电压限制机构的一个第一电极配线上连接有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元件。

    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装置中的数据写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22673A

    公开(公告)日:2010-01-06

    申请号:CN200880006041.4

    申请日:2008-0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及向非易失性存储装置的数据写入方法。该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包括:存储阵列(102),其包括:在第一平面内相互平行形成的多个第一电极配线(WL);在平行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内相互平行且与多个第一电极配线立体交叉的多个第二电极配线(BL);分别对应于第一电极配线及第二电极配线的各个立体交叉点设置,具有电阻值可随着供给到对应的第一电极配线与对应的第二电极配线间的电流脉冲而可逆变化的可变电阻层的非易失性存储元件(11);选择第一电极配线的选择装置(13);存储阵列内部或外部的,连接到第一电极配线上进一步将施加到第一电极配线上的电压限制到规定的上限值以下的电压限制机构(15)。连接第一选择装置和电压限制机构的一个第一电极配线上连接有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元件。

    非易失性存储元件和非易失性存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348472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280007159.5

    申请日:2012-11-08

    Abstract: 非易失性存储元件包括第1电极(103)、第2电极(106)、和夹在第1电极(103)和第2电极(106)之间的由金属的氧化物构成的电阻变化层(104),被配置在第1电极(103)上的电阻变化层(104)包括:具有ρx的电阻率的第1氧化物层(104a);被配置在第1氧化物层(104a)上且具有ρy(其中,ρx<ρy)的电阻率的第2氧化物层(104b);被配置在第2氧化物层(104b)上且具有ρz(其中,ρy<ρz)的电阻率的第3氧化物层(104c);和在第3氧化物层和第2氧化物层(104b)内与第2电极(106)相接地配置,并不与第1氧化物层(104a)接触,电阻率比第3氧化物层(104c)低,且电阻率与第2氧化物层(104b)不同的局部区域(105)。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