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冷却方法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398A

    公开(公告)日:1998-04-08

    申请号:CN97119364.9

    申请日:1997-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组合在一起的电池组的冷却方法,其目的在于抑制电池间的温度差异和电池性能的差异。单位电池10是这样一种结构,单个电池7的电槽2外侧设有的凸部8互相接触,由凹部9形成单个电池7之间上下方向的空间11,该单位电池10靠铝制板12和铁条13按组装方向约束两端单个电池7,横向放置该单位电池,使端子同一朝向,致冷剂流向极柱所在面。

    方形密封式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986C

    公开(公告)日:2004-08-25

    申请号:CN97125662.4

    申请日:1997-1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6 H01M2/266 H01M2/30

    Abstract: 一种中~大容量的方形密封式蓄电池,其目的是提供可靠性高、温升小的中~大容量的方形密封式蓄电池。其具有使多个正极板8a和负极板8b隔着隔离片8c交错排列的极板组8和安放上述极板组8的合成树脂制电池槽10,镍制端子极柱2备有构成正负极的外部输出端子的一对的螺钉部2a、电极部2b、密封槽2c、集电部2f,从凸缘部2d向极板组侧伸出多个集电部2f,该极柱2被固定在合成树脂制的盖体1上。

    电池组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416A

    公开(公告)日:1998-02-25

    申请号:CN97117719.8

    申请日:1997-08-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06 H01M2/344 H01R31/0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在通过连接板电气连接相邻单体电池端子间的金属零部件及所述连接板的表面上,直接和间接覆盖有从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及合成树脂组中选择至少一种构成的绝缘保护部。该电池组能防止连接用金属零部件被腐蚀,同时能防止液络引起的漏电流。作为EV用电池组能长期工作在恶劣环境中使输出特性不变坏,大大减轻维护,具有高可靠性。

    电线插通部件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10591A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680009082.3

    申请日:2016-0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G3/0418 H02G3/04 H02G3/0481

    Abstract: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电线插通部件是在电线所插通的金属制的屏蔽管(20)安装有合成树脂制的保护部件(30)的电线插通部件(10),具备:轴向切缺槽(23),从屏蔽管(20)的后端部朝向前方延伸;周向切缺槽(24),从轴向切缺槽(23)沿周向延伸;圆筒状的嵌合转动部(31),以嵌合于屏蔽管(20)内的方式设于保护部件(30),且能够沿周向转动;卡定突部(34),突出地设置于嵌合转动部(31),伴随着嵌合转动部(31)嵌合于屏蔽管(20)内而进入轴向切缺槽(23),伴随着嵌合转动部(31)的转动而进入周向切缺槽;及弹性卡定片(36),设于保护部件(30),在卡定突部(34)到达周向切缺槽(24)时,弹性卡定片(36)沿周向卡定于轴向切缺槽(23)的被卡定面(23A)。

    电线插通部件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210591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680009082.3

    申请日:2016-01-26

    Abstract: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电线插通部件是在电线所插通的金属制的屏蔽管(20)安装有合成树脂制的保护部件(30)的电线插通部件(10),具备:轴向切缺槽(23),从屏蔽管(20)的后端部朝向前方延伸;周向切缺槽(24),从轴向切缺槽(23)沿周向延伸;圆筒状的嵌合转动部(31),以嵌合于屏蔽管(20)内的方式设于保护部件(30),且能够沿周向转动;卡定突部(34),突出地设置于嵌合转动部(31),伴随着嵌合转动部(31)嵌合于屏蔽管(20)内而进入轴向切缺槽(23),伴随着嵌合转动部(31)的转动而进入周向切缺槽;及弹性卡定片(36),设于保护部件(30),在卡定突部(34)到达周向切缺槽(24)时,弹性卡定片(36)沿周向卡定于轴向切缺槽(23)的被卡定面(23A)。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