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86192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80071374.6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131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 H01M10/0566
Abstract: 提供一种循环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用正极。本发明是一种二次电池用正极,该二次电池用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层、基底膜、正极活性物质层及盖层,基底膜包含氮化钛,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钴酸锂,盖层包含氧化钛。通过将氮化钛用于基底膜,可以在确保充分的导电性的同时抑制正极集流体层的氧化或金属原子的扩散。通过将氧化钛用于盖层,可以抑制正极活性物质层和电解质的副反应或极活性物质的晶体结构的破坏来提高循环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56652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80071520.5
申请日:2020-10-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10/0562
Abstract: 提供一种循环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一种全固态电池,该全固态电池是二次电池,并包括正极集流体层、基底膜、正极活性物质层、缓冲层以及固体电解质层,基底膜包含氮化钛,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钴酸锂,缓冲层包含氧化钛,固体电解质层包含钛化合物。通过将氧化钛用于缓冲层,可以抑制正极活性物质层和固体电解质层的副反应来提高循环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432157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610637725.0
申请日:2016-08-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C07D307/77 , C09K11/06 , H01L51/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有机化合物为以芴骨架为中心骨架键合有两个具有苯并萘并呋喃基胺骨架的基的有机化合物。该有机化合物能够实现良好蓝色发光。另外,该有机化合物的空穴传输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20787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080056535.4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循环特性、可靠性或安全性高的固态二次电池。负极在负极集流体上包括n层(n为2以上的整数)负极活性物质层及n‑1层分离层,负极活性物质层与分离层交替层叠,负极活性物质的厚度为20nm以上且100nm以下,分离层包含钛。分离层优选包含钛(Ti)、氮化钛(TiN)或氧氮化钛(TiOxNy,0
-
公开(公告)号:CN103378301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310139145.5
申请日:2013-04-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L51/50 , H01L51/54 , C07D209/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52 , C07D209/86 , C09K11/06 , C09K2211/1007 , C09K2211/1011 , C09K2211/1029 , H01L51/0068 , H01L51/0072 , H01L51/0085 , H01L51/5056 , H01L2251/308 , H05B3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合物、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改善发光元件的发光特性、发光效率以及可靠性的新型有机化合物。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有机化合物的发光元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一种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在一对电极之间至少具有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并且所述空穴传输层和所述发光层中的任一方或双方包括包含由通式(G0)表示的骨架的有机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219774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110095493.8
申请日:2011-04-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C07D333/76 , C07D307/91 , C07D409/12 , C09K11/06 , H01L51/46 , H01L27/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33/76 , C07D307/91 , C09K11/06 , C09K2211/1088 , C09K2211/1092 , H01L51/0054 , H01L51/006 , H01L51/0061 , H01L51/0073 , H01L51/0074 , H01L51/5012 , H05B33/14 , H05B3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由以下通式(G1)表示的新颖的芳香胺衍生物。(在通式中,A表示氧或硫,R1至R7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中的任一种。此外,α1和α2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基。另外,Ar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4至18个环中碳原子的稠合芳烃。另外,Ar2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13个环中碳原子的芳基。另外,j和n独立地表示0或1,p表示1或2.)。
-
公开(公告)号:CN103811667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310572263.5
申请日:2013-11-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L51/50 , H01L51/54 , C07D409/14 , C09K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74 , C07D495/22 , H01L51/007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可以用于发光元件的传输层、主体材料或发光材料的新的化合物的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包括:一对电极之间的EL层,其中,当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Liquid?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LC/MS分析)对该EL层进行分析时,检测出质量电荷比(m/z)为772的离子,并且,通过以30eV以上且100eV以下的能量使氩气碰撞该离子,至少检测出质量电荷比(m/z)为349的离子和质量电荷比(m/z)为425的离子之中的一种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479747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780023459.1
申请日:2007-06-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G06K19/077 , G06K19/07 , D21H21/48 , H01L21/336 , H01L29/7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21H21/48 , B32B29/00 , D21H27/32 , G06K19/07749 , H01L23/49855 , H01L27/1214 , H01L27/1255 , H01L27/1266 , H01L29/78603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实现嵌有能无线通信的半导体器件的纸,其包括该半导体器件的部分的不均匀性不突出,且该纸是薄的,具有小于或等于130μm的厚度。半导体器件设置有电路部分和天线,且该电路部分包括薄膜晶体管。电路部分和天线与在制造期间所用的衬底分离,并介于柔性基片和密封层之间并被保护。该半导体器件可弯曲,且该半导体器件自身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0μm。该半导体器件在造纸工艺中被嵌入纸内。
-
公开(公告)号:CN100585796C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610088627.2
申请日:2006-05-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66 , H01L21/7806 , H01L27/12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低的成本制造具有高可靠性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中从衬底剥离具有提供于衬底上方的薄膜晶体管等的元件形成层,以便制造半导体器件。根据本发明,在衬底上方形成金属膜,在一氧化二氮的气氛下对金属膜进行等离子体处理以在金属膜的上方形成金属氧化膜,连续地形成第一绝缘膜而不暴露于空气,在第一绝缘膜的上方形成元件形成层,以及从衬底剥离元件形成层,以便制造半导体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714307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25650.4
申请日:2011-04-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C07D333/76 , C07D307/91 , C09K11/06 , H10K85/60 , H10K5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由通式(1)表示的结构的芳香胺衍生物。(在通式中,A表示氧或硫,R1至R7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中的任一种。此外,α1和α2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基。另外,Ar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4至18个环中碳原子的稠合芳烃。另外,Ar2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13个环中碳原子的芳基。并且,j和n独立地表示0或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