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81203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008571.X
申请日:2017-10-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7/40 , C02F11/04 , C02F2305/06 , C12P7/52 , C12P7/5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促进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剩余污泥中投加硅灰石,硅灰石的投加量为6~40g/L,粒径为12~250μm;S2.将所述步骤S1中的混合物进行厌氧发酵产酸,本发明在剩余污泥中添加硅灰石,促进了污泥水解酸化速率,提高产酸效果,强化污泥厌氧发酵过程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77691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44558.1
申请日:2022-02-1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功能型蓝藻生物炭并应用于强化厌氧消化的方法,属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过氧化氢表面氧化的方法定向调控蓝藻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种类及数量,显著提升蓝藻生物炭材料的得失电子能力及氧化还原活性。本发明首次建立了一种基于表面含氧官能团定向调控的功能型蓝藻生物炭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强化厌氧消化体系中可实现缩短产甲烷启动期、加快产甲烷速率的同时提升甲烷产量,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处置的整体效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62036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1041878.6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 江南大学
IPC: C02F1/28 , C02F11/12 , C02F11/122 , B01J20/20 , B01J20/30 , C10B53/00 , C10B57/00 , C02F101/34 , C02F101/36 , C02F101/38 , C02F10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制药污泥生物炭深度处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取制药污泥,经压滤脱水、干燥粉碎后,加入至摩尔浓度为4~6mol/L的ZnCl2水溶液中进行改性预处理,烘干,得到预处理后的制药污泥;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制药污泥在N2保护下在500~900℃条件下热解1~2.5h,待冷却后经盐酸清洗和去离子水调节pH至7,得到制药污泥生物炭;利用制药污泥生物炭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制药废水进行处理。本发明采用对制药污泥进行改性预处理和热解处理,得到了吸附容量大的制药污泥生物炭,并将其合理应用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制药废水中,有效实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制药废水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477691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144558.1
申请日:2022-02-1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功能型蓝藻生物炭并应用于强化厌氧消化的方法,属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过氧化氢表面氧化的方法定向调控蓝藻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种类及数量,显著提升蓝藻生物炭材料的得失电子能力及氧化还原活性。本发明首次建立了一种基于表面含氧官能团定向调控的功能型蓝藻生物炭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强化厌氧消化体系中可实现缩短产甲烷启动期、加快产甲烷速率的同时提升甲烷产量,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处置的整体效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307466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011421504.2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2F11/04 , C02F11/121 , C02F11/00 , C02F11/13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速热碱预处理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启动的方法,属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经沉淀浓缩工艺得到浓缩污泥;(2)浓缩污泥经过热碱预处理工艺得到改性污泥;(3)改性污泥添加活性炭材料经吸附解毒后得到脱毒污泥;(4)将获得的脱毒污泥用于厌氧消化系统运行产甲烷。本方法首次联合污泥热预处理工艺和吸附脱毒处理工艺,明显缩短了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系统的启动周期,有利于实现城市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处理及能源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7759045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007936.7
申请日:2017-10-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2F11/04 , C02F3/34 , C02F3/28 , C09K17/00 , C02F1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1/04 , C02F3/28 , C02F3/34 , C02F2101/30 , C09K1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效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剩余污泥与有机废水、硅灰石混合,剩余污泥与有机废水的体积比为(1~10):1,硅灰石的投加量为6~40g/L,粒径为12~250μm;S2.将所述步骤S1中的混合物进行厌氧发酵,本发明将剩余污泥与有机废水混合,加速了有机质降解并提高产甲烷菌活性,缩短了发酵周期;投入硅灰石能够平衡酸碱度,增强系统稳定性,且硅灰石来源广泛,工艺简单;厌氧消化后残留物可以作为土壤调理剂直接施用于土壤。
-
公开(公告)号:CN115414911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210996097.0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B01J20/20 , B01J20/30 , C02F11/122 , C02F11/10 , C02F1/72 , C02F101/34 , C02F101/36 , C02F101/38 , C02F103/02
Abstract: 一种富含FexN结构的制药污泥生物炭、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制药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取含芬顿铁泥的制药污泥,经压滤脱水、干燥粉碎后,加入ZnCl2进行活化预处理,烘干,得到预处理后的制药污泥;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制药污泥与3倍质量的尿素固体均匀混合,在N2保护下在750~850℃条件下热解1~2h,待冷却后经盐酸清洗和去离子水调节pH至7,得到制药污泥生物炭;利用制药污泥生物炭激活过一硫酸盐对抗生素制药废水进行降解处理。本发明采用对制药污泥进行铁氮共掺杂改性热解处理,得到了具有优良催化性能的制药污泥生物炭,并将其合理应用于抗生素制药废水中,有效实现抗生素制药废水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851066B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011562469.6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2F11/10 , C02F9/14 , C12P7/40 , C02F11/127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强化腐殖酸电子传递能力促进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方法,属于污泥处理领域。本发明通过Pd‑C/H2催化还原污泥水解液中的腐殖酸,使得腐殖酸电子转移能力增强,加强腐殖酸在污泥厌氧发酵体系的作为电子中间体或者厌氧呼吸电子受体的功能,通过提高污泥底物与功能微生物之间的电子传递,实现污泥有机物转化率的提高。改性腐殖酸会使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提高30‑50%。该方法可以100%回收Pd‑C催化剂,成本低、效率高,是一种提高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的新法和思路,并集污泥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851066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1562469.6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2F11/10 , C02F9/14 , C12P7/40 , C02F11/127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强化腐殖酸电子传递能力促进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方法,属于污泥处理领域。本发明通过Pd‑C/H2催化还原污泥水解液中的腐殖酸,使得腐殖酸电子转移能力增强,加强腐殖酸在污泥厌氧发酵体系的作为电子中间体或者厌氧呼吸电子受体的功能,通过提高污泥底物与功能微生物之间的电子传递,实现污泥有机物转化率的提高。改性腐殖酸会使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提高30‑50%。该方法可以100%回收Pd‑C催化剂,成本低、效率高,是一种提高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的新法和思路,并集污泥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536988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10005260.0
申请日:2019-01-0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微生物电解池甲烷产量并同步回收氮磷的方法,该方法在微生物电解池反应器内投加钙源和镁源以进行微生物电解池产甲烷的过程,所述钙源为硅酸钙粉,所述镁源为硅酸镁粉。本发明通过在微生物电解池反应器内加入硅酸钙和硅酸镁,实现了原位CO2固定以及氮磷的同步回收,有效降低了微生物电解池产气中CO2含量,提高了甲烷的产量和纯度,并降低了微生物电解池消化液中氮磷元素的浓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