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光促生物合成H2O2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61914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10294076.X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光促生物合成H2O2方法,其具体步骤为:1)向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室内填充阳极液,阴极室内填充阴极液,电池于阳光下运行并产生电流;2)待电流稳定后,去除阴极液;以滤膜将阴极室分隔为第一阴极室和第二阴极室,分别加入藻凝胶球和M9培养基,将电池至于阳光下,第二阴极室产生H2O2;本申请利用小球藻吸收阳级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产生的高纯氧作为电子受体,提高了阴极溶氧量和电池的氧化还原性能,进而提高H2O2的产率;同时利用微藻自发的光合作用来实现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自维持产电,达到资源化的效果,是一种实现了污水处理和能源输出的双功能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钙强化微生物矿化治理高浓度镉污染及联合植物修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14232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691951.8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钙强化微生物矿化治理高浓度镉污染及联合植物修复的方法,用以钝化土壤中高浓度镉(≥5mM)污染;首先将巴氏杆菌、钙强化液和尿素混入待修复土壤,即可以使土壤高浓度的有效态镉即刻钝化,形成碳酸镉沉淀;然后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修复解决镉的钝化及再溶出的耐久性问题,钝化后重金属随着时间的迁移可以缓慢溶出,并被植物吸收;相较于传统化学方法钝化。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将生物矿化和植物修复的弊端相互弥补,形成一个完整的重金属从土壤稳定去除的体系,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光促生物合成H2O2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6191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294076.X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光促生物合成H2O2方法,其具体步骤为:1)向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室内填充阳极液,阴极室内填充阴极液,电池于阳光下运行并产生电流;2)待电流稳定后,去除阴极液;以滤膜将阴极室分隔为第一阴极室和第二阴极室,分别加入藻凝胶球和M9培养基,将电池至于阳光下,第二阴极室产生H2O2;本申请利用小球藻吸收阳级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产生的高纯氧作为电子受体,提高了阴极溶氧量和电池的氧化还原性能,进而提高H2O2的产率;同时利用微藻自发的光合作用来实现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自维持产电,达到资源化的效果,是一种实现了污水处理和能源输出的双功能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种FeS@rGO复合材料的生物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18287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128752.1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FeS@rGO复合材料的生物合成方法;本发明利用异化金属还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分解有机物产生电子,GO转化为rGO;再利用水溶性硫酸盐和三价铁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获得生物合成的FeS@rGO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可直接用于Cr6+的去除。本发明生物合成的FeS纳米颗粒不仅形貌规整,更具小尺寸效应,且实现了FeS纳米颗粒向rGO片层均匀锚定的技术性突破。本发明所公开的FeS@rGO复合材料的生物合成方法原料来源广泛、操作简便、反应原子经济性高、环境友好,进一步扩大了FeS@rGO复合材料在环境、催化、光学、传感和电化学储能性能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种成簇聚苯胺纳米纤维复合碳电极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6920971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710083355.5

    申请日:2017-02-1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簇聚苯胺纳米纤维复合碳电极及制备方法和用途,制备步骤如下:将酒石酸溶于水中,得到酒石酸水溶液,向酒石酸水溶液中加入苯胺,得到混合液A,冰浴冷却;向混合液A中滴加过硫酸铵水溶液,得到混合液B,冰浴保温;向混合液B中放入碳布,冰浴放置;最后,取出碳布,用去离子水和有机溶剂洗涤,得到成簇聚苯胺纳米纤维复合碳电极。本发明制备的产品聚苯胺在碳布表面原位形成规则的成簇状的纳米结构,材料生物相容性更好,比表面积更大。电极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调整,适合实验室、工厂、精密仪器等不同的需求。电极形成的微观结构令其具有更高的粗糙度和更佳的吸附性能,大大提高电化学反应速率。

    一种希瓦氏菌-纳米硫化亚铁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735527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811635173.5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希瓦氏菌-纳米硫化亚铁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具体步骤:配置LB培养基和M9培养基,将希瓦氏菌接种到LB培养基中培养,获得菌液;再将LB液体培养基和M9培养基混合,添加乳酸钠、氯化钙、硫酸镁得到反应缓冲液;然后将菌液离心,取菌泥加入反应缓冲液中,直到OD600值为0.05~5;然后,再取氯化铁溶液和硫代硫酸钠溶液加入接种菌泥后的反应缓冲液中,经培养、离心、洗涤、重悬后获得希瓦氏菌-纳米硫化亚铁胶囊;本发明制备的胶囊在合成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生物代谢机的制能动性,材料简单低廉,应用成本低,可以实现量化生产,实现了六价铬多周期高效去除,为重金属污染高效处理提供了新方法。

    一种绿脓菌素的生物电化学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42664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611128577.6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脓菌素的生物电化学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希瓦氏菌种接种至LB液体培养基进行菌种活化,离心分离,将得到的活化的希瓦氏菌种沉淀加入到反应缓冲液中,得到溶液A;步骤2、将三电极置于在盛有步骤1得到的溶液A的容器中,连接信号检测系统,组成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步骤3、在步骤2得到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扫描,待电流输出稳定,向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体系中加入绿脓菌素样品,检测并记录电流变化值。本发明使用了电活性微生物作为识别元件来进行信号检测,灵敏度高。

    具有脲酶活性的多孔生物碳酸钙钝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07038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210504664.6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材料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重金属钝化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由此获得的具有脲酶活性的多孔生物碳酸钙钝化材料。该钝化材料基于其中特定的组分,不仅发挥多孔生物碳酸钙的重金属吸附性能,并且在极高浓度的重金属环境中仍能保持脲酶活性,持续对残留的重金属发挥生物矿化作用,在对重金属修复中体现吸附和矿化双重钝化作用。其对重金属耐毒性明显提升,解决了传统MICP技术限制重金属浓度的局限性,且具有极高的重金属吸附量,远超平均水平。该钝化材料可应用于重金属修复中,且可在钝化重金属后通过额外添加钙源而防止重金属的二次污染。该制备方法简单可控、价格低廉、安全无污染,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很好的推广潜力和应用价值。

    一种食甲酸和CO2自养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81187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011618929.2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甲酸和CO2自养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属于微生物代谢工程领域和合成生物学领域。本发明以最常用的大肠杆菌为出发菌,通过导入甲酸同化的模块化质粒和CO2同化的模块化质粒,构建了一株以甲酸和CO2为唯一碳源进行快速生长的大肠杆菌;整个构建过程简单、周期短、通用性高;该重组菌可借助甲酸脱氢酶突变体来提升胞内还原型辅因子NAD(P)H水平,让重组菌具有“食用”甲酸来促进丙酮酸从头合成的能力,最终获得食甲酸和CO2自养的大肠杆菌;接种至甲酸和CO2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发酵培养,重组菌56小时内最高可获得0.9个OD600生物量,而原始菌几乎没有生长;这也是目前在没有基因敲除和长期驯化等手段辅助下,生长速度最快的食甲酸和CO2自养的大肠杆菌。

    一种FeS@rGO复合材料的生物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18287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010128752.1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FeS@rGO复合材料的生物合成方法;本发明利用异化金属还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分解有机物产生电子,GO转化为rGO;再利用水溶性硫酸盐和三价铁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获得生物合成的FeS@rGO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可直接用于Cr6+的去除。本发明生物合成的FeS纳米颗粒不仅形貌规整,更具小尺寸效应,且实现了FeS纳米颗粒向rGO片层均匀锚定的技术性突破。本发明所公开的FeS@rGO复合材料的生物合成方法原料来源广泛、操作简便、反应原子经济性高、环境友好,进一步扩大了FeS@rGO复合材料在环境、催化、光学、传感和电化学储能性能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