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78025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210206231.2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江苏师范大学
Abstract: 煤矸石声速的水岩耦合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测量煤矸石初始物理参数,计算煤矸石在质量、密度、声速的均值及变异系数筛选煤矸石试样。配制给定离子浓度及酸碱度的水溶液,对试样进行水溶液浸泡试验浸泡若干天。每天测量并记录煤矸石的声速、质量、密度、溶液中钙、镁离子浓度及溶液pH值。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煤矸石声速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综合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及溶液‑煤矸石的相互作用,通过响应面法选取多组参数来建立煤矸石声速的多个预测模型。通过比较采用相关性系数均值较高的回归模型,结合3个显著参数可以较好地预测煤矸石的声速,弥补了现有方法对煤矸石声速多元影响因素分析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4840932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210193540.0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江苏师范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因数耦合提高TC4钛合金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精度的方法,通过正态性检验及相关分析建立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包括:制定铣削试验方案、搭建铣削试验系统、对TC4钛合金在不同铣削参数下进行铣削试验、采集铣削力数据、采集表面粗糙度数据,从数据中提取铣削力特征值,表面粗糙度值。通过正态性检验研究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或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铣削力与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性显著程度,筛选与工件表面粗糙度相关性高的因数。基于响应面分析法,从多因数耦合的角度建立工件表面粗糙度多参数耦合模型,以提高预测模型精度。本发明方法可提高TC4钛合金表面粗糙预测模型的精度,拓展了提高表面粗糙度预测精度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578025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06231.2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江苏师范大学
Abstract: 煤矸石声速的水岩耦合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测量煤矸石初始物理参数,计算煤矸石在质量、密度、声速的均值及变异系数筛选煤矸石试样。配制给定离子浓度及酸碱度的水溶液,对试样进行水溶液浸泡试验浸泡若干天。每天测量并记录煤矸石的声速、质量、密度、溶液中钙、镁离子浓度及溶液pH值。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煤矸石声速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综合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及溶液‑煤矸石的相互作用,通过响应面法选取多组参数来建立煤矸石声速的多个预测模型。通过比较采用相关性系数均值较高的回归模型,结合3个显著参数可以较好地预测煤矸石的声速,弥补了现有方法对煤矸石声速多元影响因素分析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3688534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1025388.7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江苏师范大学
IPC: G06F30/20 , G06N3/00 , G06K9/62 , G06Q50/0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模型寻找最优铣削参数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制定不同铣削参数的铣削试验,搭建铣削温度和铣削力同步测试系统;铣削温度和铣削力同步测试系统测量铣削刀具尖端附近的铣削温度和三向铣削力的时域信号,并从铣削温度和三向铣削力的时域信号中提取铣削温度均值和铣削力均方根值;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优化多特征融合模型,获得最优的铣削参数,即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以铣削温度均值、铣削力均方根及金属去除率为目标特征变量,铣削参数为优化参数的多特征融合模型,然后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多特征融合模型中的特定铣削参数,从而获得所用试验参数范围内的最优铣削参数解。
-
公开(公告)号:CN11180961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748850.5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江苏师范大学
IPC: E02D5/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锁机械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属于建筑技术领域。装置包括上接头;下接头;还包括内螺杆,其一端与上接头底端螺接,另一端从上接头伸出;卡锁机构,其包括长杆和短杆,插接在内螺杆中;内螺杆伸出端开设有活动块装配孔,设有活动块配合活动安装于活动块装配孔中;活动块与短杆配合插接;以及推力机构,其置于内螺杆中,对活动块提供远离内螺杆中轴线的力;活动块靠近下接头内壁一侧与下接头内壁接触后配合连接。本发明装置装配简单,装配后结构间相互配合,稳定不会散落,在使用过程中误触概率小,且触发方便,上下接头对接过程中会触发自锁,并在上下接头对接后完成自锁,触发自锁后,对预制桩连接后的抗拉拔效果稳定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09357826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811122551.X
申请日:2018-09-26
Applicant: 江苏师范大学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削刀具‑工件非线性振动系统耦合特征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刀具‑工件耦合振动测试系统;对工件进行车削试验,分别以三向加速度传感器测振系统和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测振系统同步测试车削过程中刀具刀尖处的三向振动及工件平行于刀具刀柄方向的径向振动;基于上述获取的刀具与工件振动信号时间序列,绘制相轨图,计算刀具每两向振动、刀具‑工件之间振动的互相关系数,从而判断刀具三向非线性振动中哪两向之间的相互影响最显著以及刀具振动与工件振动的相关性;基于车削试验数据由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工件径向振动关于刀具径向振动及车削参数之间的拟合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7144639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332599.2
申请日:2017-05-12
Applicant: 江苏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样强度与加载速率及声发射特征参数的耦合模型,其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设计煤样单轴压缩全过程声发射试验系统;第二步、构建不同加载速率下煤样单轴压缩过程中声发射试验,按给定的加载速率完成单轴压缩试验并记录试验结果,同时在给定加载速率下实时采集试验过程中的力学信号和声发射信号;第三步、构建煤样抗压强度关于加载速率、声发射特征参数之间的耦合模型。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耦合模型利用加载过程中的声发射参数和加载速率能够得到煤样在循环或反复加卸载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高应力,并对煤样的强度及安全性做出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2816072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110038181.7
申请日:2021-01-12
Applicant: 江苏师范大学
Abstract: 水岩作用下煤岩压缩热辐射温度时空分布及预测的方法,涉及水岩作用下的煤岩压缩时热辐射温度的表面分布及时间历程特征,并建立温度预测模型。包括:按设定摩尔浓度及pH值配制水溶液;将岩样分别浸入不同pH值的溶液,浸泡若干天后取出烘干获取质量,测量溶液中的钙及镁离子浓度。然后进行声发射断铅试验获取声速,之后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通过热像仪采集煤岩压缩时整个区域的辐射温度,获取最高温度及平均温度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煤岩辐射温度与几种影响因素的相关性,选取几种较显著影响因素,基于响应面法建立煤岩压缩时温度的多元预测模型。该方法及模型可从红外热辐射方面为研究煤岩加载破坏的前兆特征提供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7949547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727865.3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江苏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切削液对切削噪声‑切削振动及其预测模型影响程度的研究方法,该方法通过搭建湿切削试验系统,在基于水基和油基切削液两种切削条件下完成钛合金湿切削的切削噪声和切削振动对比试验。搭建同步采集切削噪声信号和切削振动信号的试验系统,从切削噪声信号中提取噪声声压级均方根值和声功率级均方根值,从切削振动信号中提取三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对比分析切削噪声和切削振动试验数据的波动程度,通过绘制四分位图和正态分布曲线图对比分析数据平均水平,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两种切削液下特征值的拟合精度,量化分析基于水基和油基切削液对切削噪声和切削振动及其预测模型的影响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74105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22859.9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江苏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不同切削液对铣削温度及其预测精度影响程度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包括搭建湿铣削试验平台,制定试验方案,完成在水基和油基切削液条件下的湿铣削对比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同步采集铣削温度、铣削力、铣削噪声和铣削振动数据。由铣削温度画出关于温度的时间序列图,对两组铣削温度进行对比分析。基于试验数据和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ulti‑Objective PSO)建立铣削温度多维特征组合预测模型,计算温度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及均方根误差,得到一种不同切削液对铣削温度及其预测精度影响程度的研究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