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柠檬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04005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110040827.5

    申请日:2021-0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柠檬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为:将羟丙基‑β‑环糊精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然后缓慢加入到装有柠檬醛的锥形瓶中,密封好后移入到水浴锅内,避光搅拌,得到的包合物溶液过滤后冷冻干燥,第一次冷冻干燥后得到的包合物粉末经过溶剂洗涤后,进行第二次冷冻干燥,即得到柠檬醛/羟丙基‑β‑环糊精。本发明制备的柠檬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能够解决柠檬醛挥发性快,光稳定性差,水溶性差等问题;采用了水溶性好,且价格便宜的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包合物的壁材,与传统的β‑环糊精相比具有更好的水溶性;制备工艺简单,且方便快捷。

    一种磷掺杂多孔碳微球作为氯硝柳胺类氧化酶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39215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060635.6

    申请日:2020-0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掺杂多孔碳微球作为氯硝柳胺类氧化酶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以木糖为碳源,引入F127模板剂和硫酸,水热反应后得到前置物,将干燥后的前置物和磷酸活化,最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的管式炉中煅烧制备磷掺杂多孔碳微球;制备的磷掺杂多孔碳微球和超纯水按1mg/mL的比例超声分散后,在玻碳电极上滴涂5μL的分散液,烘干后,进行电化学检测,修饰电极对氯硝柳胺显示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类氧化酶反应。该修饰电极能实现对氯硝柳胺的高效,灵敏,选择性检测,并可成功应用于测定稻田水中氯硝柳胺的含量;本发明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传感器材料制备成本低、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等优点。

    一种噻唑腙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999187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444879.5

    申请日:2021-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学合成和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噻唑腙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噻唑腙衍生物的制备步骤包括:(1)将氨基硫脲、α‑溴代苯乙酮和酮类物质混合后,冷凝回流;(2)待反应结束后,通过旋蒸去除多余酮类物质或溶剂,反应物经乙酸乙酯冲洗后,用乙醇重结晶,即得噻唑腙衍生物;所述酮类物质为丙酮,戊酮,庚酮,环己酮中的一种;其中,所述酮类物质为环己酮时,还需要加入乙腈作为溶剂。本发明的噻唑腙衍生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明显,因此开发新型抗菌剂,或其与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或增效剂以及与商品杀菌剂组合用于防治植物真菌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高选择性催化合成1,8-桉叶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80030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0908116.5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合成分级孔HZSM‑5催化剂领域,提供了一种高选择性催化合成1,8‑桉叶素的方法,所述高选择性催化合成1,8‑桉叶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ZSM‑5分子筛进行脱硅处理,引入NH4NO3溶液实现离子交换,得到分级孔HZSM‑5。2)以α‑松油醇为原料,以所制备分级孔HZSM‑5为催化剂,在常压加热条件下催化α‑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突破了以往的α‑松油醇合成1,8‑桉叶素收率低的技术壁垒。采用不同硅铝比的分子筛ZSM‑5改性,对催化反应的催化效果也不同,其最佳反应条件也不同,但总体得率较高,因此具有较大的调整性和探索条件的潜力。

    一种对木犀草素和黄芩苷同时区分检测的电化学传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33181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517843.9

    申请日:2021-0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木犀草素和黄芩苷同时区分检测的电化学传感方法,该方法以磷掺杂分级多孔碳纳米球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通过一阶导数伏安法实现了两种这两种黄酮化合物可区分检测。磷掺杂分级多孔碳纳米球是以木聚糖为碳源,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结构引导剂,通过水热法结合磷酸活化合成。磷掺杂分级多孔碳纳米球修饰玻碳电极进行电化学检测,修饰电极对木犀草素和黄芩苷显示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类氧化酶反应,与传统伏安法相比,一阶导数伏安法实现了两种黄酮化合物可区分检测。本发明制备的传感器具有传感器材料制备成本低、操作简单、快速高效、选择性强和灵敏度高等优点,解决了两种黄酮化合物可难以同时区分检测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