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69248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818356.6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模拟极端条件下地层破坏的试验装置及方法,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上壳、下壳、第一活塞、第二活塞、活塞连接件和驱动件。上壳内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上壳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孔,第一连通孔与第一容纳空间连通;下壳的顶部与上壳的底部连接,下壳内形成有第二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与第一容纳空间连通,下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通孔,第二连通孔与第二容纳空间连通;第一活塞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内;第二活塞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内,驱动件设置在第二活塞背离第一活塞的一侧。本申请采用上壳和下壳的双节设计,解决了现有的模拟地层破坏的试验装置的承载能力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6924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818356.6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模拟极端条件下地层破坏的试验装置及方法,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上壳、下壳、第一活塞、第二活塞、活塞连接件和驱动件。上壳内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上壳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孔,第一连通孔与第一容纳空间连通;下壳的顶部与上壳的底部连接,下壳内形成有第二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与第一容纳空间连通,下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通孔,第二连通孔与第二容纳空间连通;第一活塞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内;第二活塞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内,驱动件设置在第二活塞背离第一活塞的一侧。本申请采用上壳和下壳的双节设计,解决了现有的模拟地层破坏的试验装置的承载能力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0544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75041.1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知识‑数据驱动的地下结构荷载‑位移曲线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地下结构工程参数,将所述地下结构工程参数输入预测模型,获取所述预测模型的中间参数输出;根据所述中间参数输出获取荷载‑位移曲线的参数;根据所述荷载‑位移曲线的参数建立荷载‑位移曲线。本发明通过知识‑数据协同驱动建立一个荷载‑位移曲线的预测模型,对建立一个完整的荷载‑位移曲线函数所需的四个参数进行预测,本发明通过实验验证了利用神经网络预测荷载‑位移曲线所需的四个参数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善改进了现有技术获取荷载‑位移曲线的误差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2143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32122.9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 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 , 深圳大学
Inventor: 冯欢欢 , 张政 , 何岳 , 裴超 , 魏永杰 , 王树英 , 郑海涛 , 刘艳萍 , 郑响凑 , 王鹏 , 邓川 , 赵忠威 , 蒋勇 , 张李成 , 袁金宝 , 肖勇 , 邵林江
IPC: G06Q50/08 , G06Q50/26 , G06F18/213 , G06F16/2458
Abstract: 种基于渣土性状的智能化渣土改良决策系统,包括渣土性状监测装置、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智能决策算法模块、改良参数调整装置、改良效果验证装置、远程监控与管理模块和盾构施工设备,渣土性状监测装置将采集到的实时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将处理过的数据传输至智能决策算法模块,智能决策算法模块将建议传输至改良参数调整装置的控制单元,改良效果验证装置将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改良效果验证装置提供的实时反馈信息给智能决策算法模块。本发明各个模块和装置之间实现了有效的信息交互和数据传输,能够实现对渣土改良过程的实时监测、智能决策和闭环反馈,从而确保渣土改良效果的稳定和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811531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33411.0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深圳大学
IPC: G06Q50/08 , G06F18/241 , G06F18/2431 , G06F1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邻近施工扰动作用下既有隧道结构安全韧性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影响隧道结构韧性的指标,根据指标建立韧性指标体系;选取待分析的目标隧道结构,根据韧性指标体系获取目标隧道结构在多个时刻的多组实测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所述指标的主观权重,使用熵权法得到所述指标的客观权重,根据所述主观权重和所述客观权重得到所述指标的组合权重;根据多组所述实测数据和所述韧性指标体系得到多个复合性能;对多个所述复合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得到所述目标隧道结构的损伤状态和韧性强度。本发明能够得到精确的邻近施工扰动作用下既有隧道结构安全韧性评价结果,为地下结构的安全韧性和耐久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8395140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15319.1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 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 , 深圳大学
IPC: G06F18/21 , G06F18/20 , G06F18/214 , G06F18/241
Abstract: 一种用于多模式盾构隧道模式区间划分方法,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数据收集和预处理,历史施工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步骤三:模型训练和评估,数据划分: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用于模型训练和评估;模型训练:使用训练集对选定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学习地质特征与盾构模式选择之间的关系;模型评估:使用测试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召回率指标;步骤四:模型应用和调优;步骤五:持续优化。本发明结合了机器学习技术,能够根据具体的地质信息和其他影响因素,自动推荐最佳的盾构模式。通过准确地选择盾构模式,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停机时间和模式切换时间,从而降低了整体施工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8115317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533411.0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深圳大学
IPC: G06Q50/08 , G06F18/241 , G06F18/2431 , G06F1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邻近施工扰动作用下既有隧道结构安全韧性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影响隧道结构韧性的指标,根据指标建立韧性指标体系;选取待分析的目标隧道结构,根据韧性指标体系获取目标隧道结构在多个时刻的多组实测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所述指标的主观权重,使用熵权法得到所述指标的客观权重,根据所述主观权重和所述客观权重得到所述指标的组合权重;根据多组所述实测数据和所述韧性指标体系得到多个复合性能;对多个所述复合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得到所述目标隧道结构的损伤状态和韧性强度。本发明能够得到精确的邻近施工扰动作用下既有隧道结构安全韧性评价结果,为地下结构的安全韧性和耐久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984562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33657.8
申请日:2025-0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冲刷盾构泥饼的高压水射流冲刷试验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泥饼生成模块、喷嘴射流生成模块以及支撑调节模块。本发明可模拟实际盾构高压、高温环境下渣土泥饼的生成,并通过孔压和位移数据实时监测泥饼的压制状态,极大地还原了盾构实际泥饼形成环境,高压射流冲刷时喷嘴结构、流体压力和流量、流体材料,变化射流冲刷距离和角度均可调节,实现不同状态下的射流效果对比,进而为盾构性能优化和评估提供依据;本发明通过PIV技术实时观测射流特征,对比不同工况下射流的发展状态和性能,从而保证了射流冲刷效果;冲刷后的泥饼可以通过取形器或三维扫描技术获取破坏特征,以实现对泥饼破坏效果的准确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984515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31827.9
申请日:2025-03-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盾构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一种盾构机水平传送带上的渣土体积的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能提高测量渣土体积的准确度。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盾构机中水平传送带在空载情况下的第一点云数据,对第一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第一曲线和水平托锟处的第一坐标集合;基于扫描频率获取至少一组水平传送带在载有渣土情况下的第二点云数据;对目标第二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第二坐标集合、第三坐标集合和第四坐标集合,目标第二点云数据是所有第二点云数据的任意一组数据;将第一坐标集合、第三坐标集合和第四坐标集合拟合成第二曲线;基于预设规则选取最优曲线;基于预设时间、扫描频率、最优曲线和第二坐标集合计算渣土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19555920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510124827.1
申请日:2025-01-26
Applicant: 深圳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土拱效应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试验装置包括:承载机构、第一加压机构、第二加压机构、活动门、移动机构、伺服控制机构及监测机构,第一加压机构用于模拟高地应力条件,第二加压机构用于模拟高水压条件,活动门用于沿承载机构的高度方向移动;移动机构用于控制活动门下移;伺服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承载机构、第一加压机构、第二加压机构和移动机构;监测机构用于监测活动门下移过程中的目标土体数据。本申请通过将第一加压机构、第二加压机构、承载机构与活动门集成在一起,实现了对处于高地应力和高水压状态下的土体的土拱效应做出模拟,且能够通过伺服控制机构实现智能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