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876282A
公开(公告)日:2006-12-13
申请号:CN200610089631.0
申请日:2006-07-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B22F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粉表面化学镀银的方法,属于化学镀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是将铜粉加入5~10%的稀酸中,除去铜粉表面的氧化物;将铜粉重量的1~30%的分散剂、10~60%稳定剂加入去离子水中构成还原液,加入铜粉搅拌;取硝酸银加入去离子水中,加氨水,搅拌后加氢氧化钠,得到银胺溶液;在搅拌的条件下,将银胺溶液加入到还原液中,10~50分钟完成铜粉表面的化学镀银;过滤分离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银包铜粉。本发明提供的银包铜粉制备工艺、原料组成简单,符合环保需要,易于大规模生产;而且将银胺溶液加入到还原液中,可以减少或消除容器壁上的银镀层,减少浪费,银转化率高,获得的银包铜粉电阻率小于2×10-4Ωcm。
-
公开(公告)号:CN113470841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684332.6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扭绞结构的螺旋多叶型核燃料元件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共挤出成型的工艺形成燃料棒,使得包壳管的表面与端塞的表面的结合处形成冶金结合,包壳管的表面与燃料芯坯的表面的结合处形成冶金结合,再通过辊压装置对燃料棒进行辊压,从而形成多个具有扭绞结构的螺旋形的叶片和多个螺旋槽。通过共挤出成型和辊压成型两步成型工艺分别实现包壳管与燃料芯坯的冶金结合和成型具有扭绞结构的螺旋多叶型核燃料元件的外形结构,工艺可控性好。并且,通过辊压装置进行一次辊压作业即可成型出足够的设计长度的叶片,从而能够形成足够长度的具有扭绞结构的螺旋多叶型核燃料元件,且尺寸可控而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513000B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110393840.5
申请日:2011-12-0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溶解反应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溶解系统。该溶解系统,包括反应罐、与反应罐连接的给料器、进液管道、循环搅拌系统、气流搅拌装置;反应罐,用于存储反应物并提供反应场所,其底部安装用于卸料的卸料管;循环搅拌装置和气流搅拌装置,用于加速反应罐中反应物的溶解速度;给料器和进液管道,用于反应物的加入。本发明提供的溶解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稳定、产量大,可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可有效使得U3O8粉快速、充分溶解,并且可以达到欠酸溶解,获得欠酸硝酸铀酰溶液。
-
公开(公告)号:CN102229441B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110125573.3
申请日:2011-05-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01G43/025 , G21C3/62 , G21C2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准二氧化铀陶瓷燃料微球的方法,包括步骤:S1、将重铀酸铵微球均匀地单层排布在焙烧还原炉中的料盘中,料盘的放置使整个焙烧还原过程中料盘中气氛分布均匀;S2、对焙烧还原炉进行升温,通入空气,并在相应的温度进行保温,以充分去除微球中含有的杂质;S3、对焙烧完毕的焙烧还原炉在高温下抽真空,随后通入氢气和氩气混合气体对焙烧后微球进行还原,还原完成后,继续对焙烧还原炉升温,对还原后的微球进行预烧结,以增强其强度,从而得到准二氧化铀陶瓷燃料微球。本发明的方法的焙烧、还原过程连续进行,避免了焙烧后出料、还原前装料的粉尘放射性污染,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量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02496395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376691.1
申请日:2011-11-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煮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分散柱系统,包括:主氨水柱,与所述主氨水柱连接的副氨水柱,与所述主氨水柱的底端通过管道连接的储存罐,所述储存罐上具有副循环氨水入口、副循环氨水出口以及主循环氨水出口,所述副氨水柱底部具有主循环氨水入口。本发明提供的分散柱系统能够保证分散柱系统的氨气稳定,保证氨水液面和氨水循环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2280152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10122895.2
申请日:2011-05-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21C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二氧化铀陶瓷燃料微球的方法,包括步骤:S1、将焙烧还原后的微球均匀地放置在烧结炉中的钼质料盘中;S2、对烧结炉在室温下抽真空,测试烧结炉的压升率,随后再充入氩气至正压,再对烧结炉抽真空,随后充入氢气至正压,并对排出的尾气进行爆鸣测试,以彻底去除炉内的空气;S3、对烧结炉进行升温,尾气自动点火,在相应的温度点进行保温,从而得到二氧化铀陶瓷燃料微球。本发明的方法对焙烧还原后的微球,在一定温度下氢气气氛中进行烧结,从而获得结构均匀致密的二氧化铀微球。
-
公开(公告)号:CN100551654C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610113783.X
申请日:2006-10-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注凝成型制备陶瓷微球的方法及其装置,属于陶瓷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本发明是将一定固相含量的稳定浆料,通过振动成为小滴,分散到具有一定温度的油性介质中,小滴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成球,液滴内部的聚合物单体聚合,发生凝胶化反应,固化成球。然后经过洗涤、干燥、焙烧和烧结等工艺过程,最终得到高成品率并符合设计要求的陶瓷微球。给出了实现方法的装置,包括压力罐(1),胶液流量计(2),电磁振动器(3),喷嘴(4),分散柱(5),热源(6),通风设备(7),信号发生器(8),功率放大器(9)。本发明的有点在于,所得微球球形度好,内部结构均匀。不需要模具,成本低,有利于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290814A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810115142.7
申请日:2008-06-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备含碳化硼的石墨吸收球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将人造石墨粉、天然石墨粉、碳化硼粉和酚醛树脂乙醇溶液混合,经过造粒、干燥、冷等静压、中温碳化和高温纯化后,制备得到4~10mm的含碳化硼的石墨吸收球。本发明提供的含碳化硼的石墨吸收球制备工艺,原料组成简单,性能指标达到高温气冷堆技术要求,易于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588332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0751981.7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复合型包壳的螺旋多叶型核燃料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核材料颗粒与金属基体粉末混合后制成燃料芯坯;将燃料芯坯置于第一包壳管内;采用共挤出工艺将燃料芯坯和第一包壳管共同制成芯棒;将芯棒置于第二包壳管内,其中,第二包壳管所采用的金属材料的熔点高于第一包壳管所采用的金属材料的熔点,第二包壳管所采用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第一包壳管所采用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旋轧工艺得到螺旋多叶型燃料棒;对螺旋多叶型燃料棒进行扩散焊。如此,在通过共挤压和旋轧工艺制备出具有金属基的螺旋多叶型核燃料元件基础上,使得螺旋多叶型核燃料元件能够耐受更高温度且具有更优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623487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45910.4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C37/0803 , B21D3/00 , B23P15/00 , C22F1/1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锆合金元件盒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锆方管,所述锆方管内具有待矫形位置,所述待矫形位置具有初始尺寸以及目标尺寸;根据所述初始尺寸及所述目标尺寸,确定总形变量;确定矫形热处理次数,所述矫形热处理次数至少2次;根据所述总形变量及所述矫形热处理次数,确定所述锆方管每次矫形热处理的单次形变量;根据所述初始尺寸及所述单次形变量,为每次矫形热处理提供一种尺寸的模具,所述模具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大于相同条件下所述锆方管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以及按照所述模具的尺寸由小到大的顺序,在每次矫形热处理时使用对应尺寸的所述模具,将所述模具装入所述锆方管内部,进行所述至少2次矫形热处理。形变相对缓慢,受力均匀稳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