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84695B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0910175609.1
申请日:2009-09-24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PC: E05B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B79/20 , E05B63/0056 , E05B77/06 , E05B77/34 , E05B79/06 , E05B85/18 , Y10T16/4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1;100)的门把手装置(50),所述门把手装置包括:基部(51),其沿着车辆的门(20)的门面板(24)布置,并且包括面向门面板的附接表面(51a);操作把手(55),其相对于基部以可移动方式支撑在该基部上;旋转轴(52),其沿着垂直于附接表面的方向延伸;旋转杆(70),其由旋转轴(52)支撑并根据操作把手的操作而旋转;联锁缆索机构(60),其将旋转杆旋转引起的移位传送至布置在门上的门锁装置(30);多个缆索套附接部(57;58),其布置在基部上;以及多个缆索连接部(71a;72a),其布置在旋转杆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199962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110123634.2
申请日:2006-02-22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B85/02 , E05B77/34 , Y10S292/23 , Y10T292/1047 , Y10T292/1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门锁装置,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分接近及接触外壳内部的电气部件。在外壳(1)中具备能在关闭状态下将车门保持在车体上的闩锁机构(2)、通过设在车门内外的门把手的操作被驱动的手柄机构(3)、安装在手柄机构(3)与闩锁机构(2)之间且能切换为了开关从手柄机构(3)向闩锁机构(2)传输操作力的位置的连杆机构(4)、切换连杆机构(4)的位置的马达驱动机构(5),作为在外壳(1)的内部设有至少具备马达驱动机构(5)的第1容纳空间(A)与至少具备闩锁机构(2)的第2容纳空间(B)的门锁装置,它具备阻止侵入了外壳(1)的上方位置的水从第2容纳空间(B)的上方浸入第1容纳空间(A)的上方的止水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01346524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580052413.3
申请日:2005-12-27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PC: E05B6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B81/34 , E05B77/36 , E05B81/06 , E05B81/16 , Y10T74/19502 , Y10T74/19828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车辆用门锁驱动装置,其将电动马达(1)和蜗轮(11)收纳在外壳中,将电动马达(1)的输出轴(2)和蜗轮(11)的嵌合孔(11C)以转矩传动自如、并且在轴心X方向上相对移动自如的方式进行嵌合,在输出轴(2)的头端和嵌合孔(11C)的内端之间沿在轴心(X)方向设定分离的间隙(D)。此外,在外壳的内部具备与蜗轮(11)的轴体部(11A)所在电动马达(1)一侧的端部接触的支承构件(30),构成为由支承构件(30)来阻挡电动马达(1)停止时因齿轮(11)的转动惯性所引起的作用在蜗轮(11)上的轴向力。
-
公开(公告)号:CN1824913B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0610009445.1
申请日:2006-02-22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B77/26 , E05B81/06 , E05B81/16 , E05B81/34 , Y10S292/23 , Y10T292/10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具有能够防止由于手柄的摇动产生异常声音,并能够提高密闭性的结构。具有:与闩锁机构连接的第1手柄(31);与车辆门把手联动的第2手柄(32);具有结合销(41a)的结合部件(41),该结合销安装在第1手柄上且能够滑动,在规定的结合位置处使第1手柄和第2手柄结合,在离开上述结合位置的解除位置处使第1手柄和第2手柄解除结合;和使结合销进行动作的动作手柄(42),第1手柄、第2手柄、结合部件和动作手柄配置在底座部件(52)的一侧,底座部件具有设置在一侧的限制突出部(56)、该限制突出部限制处于上述解除位置状态的结合销(41a)在以摇动轴(6)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的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684694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910175608.7
申请日:2009-09-24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PC: E05B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B85/18 , E05B77/06 , Y10T292/5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1)的门把手(50),所述门把手(50)包括:基部(51),所述基部适于安装在车辆门(20)上;把手旋转轴(54),所述把手旋转轴由基部(51)支撑;操作把手(55),所述操作把手绕着把手旋转轴(54)以可旋转方式得以保持并且具有第一接合部(55c);以及平衡配重(81、181),所述平衡配重具有第二接合部(81b)和止挡部(81a、181a),所述第二接合部(81b)与设置在操作把手(55)上的第一接合部(81b)相接合,所述止挡部通过与把手旋转轴(54)连接而防止操作把手(55)的第一接合部(55c)与第二接合部(81b)之间脱离。
-
公开(公告)号:CN101346524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580052413.3
申请日:2005-12-27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PC: E05B6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B81/34 , E05B77/36 , E05B81/06 , E05B81/16 , Y10T74/19502 , Y10T74/19828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车辆用门锁驱动装置,其将电动马达(1)和蜗轮(11)收纳在外壳中,将电动马达(1)的输出轴(2)和蜗轮(11)的嵌合孔(11C)以转矩传动自如、并且在轴心X方向上相对移动自如的方式进行嵌合,在输出轴(2)的头端和嵌合孔(11C)的内端之间沿在轴心(X)方向设定分离的间隙(D)。此外,在外壳的内部具备与蜗轮(11)的轴体部(11A)所在电动马达(1)一侧的端部接触的支承构件(30),构成为由支承构件(30)来阻挡电动马达(1)停止时因齿轮(11)的转动惯性所引起的作用在蜗轮(11)上的轴向力。
-
公开(公告)号:CN1519453A
公开(公告)日:2004-08-11
申请号:CN200410002572.X
申请日:2004-01-30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B85/02 , E05B77/265 , E05B77/34 , E05B81/06 , E05B81/16 , E05B81/72 , Y10T292/1047
Abstract: 一种门锁装置,包括:可以与撞针(23)挂接/脱离的锁闩机构(11)、向锁闩机构(11)传递开启操作力并可以让锁闩机构(11)从与撞针(23)挂接状态向脱离状态动作的开启单元(12)、将施锁/解锁操作力向开启单元(12)传递并且可以让开启单元(12)在可以向锁闩机构(11)传递开启操作力的解锁状态和不能向锁闩机构(11)传递开启操作力的施锁状态之间动作的闭锁单元(13)、和输出施锁/解锁操作力的电机(14),锁闩机构(11)、开启单元(12)、闭锁单元(13)以及电机(14)被一体收容在壳体(15)内,在壳体(15)内包括至少收容电机(14)的盒体(42)。这样可以提高执行机构的防水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07934658U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690000980.8
申请日:2016-03-14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车门用里侧手柄,不加厚镀层就能够有效防止因里侧手柄的温度升高引起的车外侧设计面、车内侧设计面的镀层的龟裂。具备树脂制的手柄主体和覆盖手柄主体的表面的镀层,并且具备车内侧设计面和车外侧设计面、在形成里侧手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一方的凹部形成面形成且位于手柄主体的旋转中心与里侧手柄的前端部之间的凹部、以及设置于凹部内且在将车内侧设计面和车外侧设计面连结的方向延伸并且两端部与凹部的内表面连接的加强肋。
-
公开(公告)号:CN203066612U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220628048.3
申请日:2012-11-23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PC: E05B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其能不影响组装性且廉价地提高线缆卡止部件的承载。在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中,用线缆卡止部件(23、24)将操作线缆(21、22)的外管的一端部固定于把手基材(11)。线缆卡止部件(23、24)具备安装于把手基材(11)的安装部(23a、24a)、一体地形成于该安装部的基端并配置在把手基材的安装面与外管的ー侧之间的基座部(23b、24b)、以及一体形成于该基座部并使上述安装部和上述基座部从装卸位置朝组装位置旋转从而利用中间部位(23c1、24c1)与上述外管的外周组装并利用前端部位(23c2、24c2)与把手基材(11)的卡合部(11g)卡合的保持部(23c、24c)。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