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1496564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67840.0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01N27/327 , C12Q1/6825 , C12Q1/6837 , G01N33/569 , G01N33/531 , G01N33/5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原子层沉积半导体沟道的凹槽型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优异台阶覆盖性和原子级膜厚精确控制的特点,在三维凹槽结构上依次沉积高k介质和氧化铟锡半导体,制备出三维凹槽结构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三维凹槽结构器件可克服德拜屏蔽效应的影响,实现比平面结构更大的德拜长度,可以在高离子强度溶液中检测出低浓度的疾病标志物,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检测的优势,在即时检测、体外诊断、生化分析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238807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0051670.1
申请日:2020-01-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01M13/021 , G01M13/028 , G06K9/00 , G06K9/62 , G06N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樽海鞘群优化变分模态分解(SSO‑VMD)对信号进行分解与重构。然后,从多域提取故障特征,并采用改进监督型自组织增量学习神经网络界标点等度规映射(ISSL‑Isomap)进行降维处理。最后,运用人工蜂群优化支持向量机(ABC‑SVM)分类器进行诊断识别。本发明克服了VMD算法中的参数选取问题,解决了多域特征存在的信息冗余问题。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各故障类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017064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2010068762.0
申请日:2020-01-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62D57/0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驱动的双足下肢行走结构及其工作方法,包括髋部骨架、大腿骨架、小腿骨架和脚板,所述大腿骨架上端通过髋关节与髋部骨架活动连接,大腿骨架下端通过膝关节与小腿骨架活动连接,小腿骨架下端通过踝关节与脚板活动连接;所述大腿骨架上安装有第一电机组件,所述第一电机组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曲柄,所述曲柄与一连杆上端相铰接,所述连杆下端与小腿骨架上部相铰接。利用电机通过四连杆机构带动膝关节的转动,实现双足机器人下肢的稳定行走,避免了在膝关节处直接安装电机造成腿部惯性大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小腿及脚部的及时响应,能显著提高足端的响应速度,便于安装调试。
-
公开(公告)号:CN11109687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010128869.X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H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平台高度的并联脚踝康复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支撑平台和平行设于支撑平台上方的并由升降机构驱动升降的U型平台,所述U型平台与支撑平台之间设有用于放置脚部的踏板动平台,所述踏板动平台与U型平台之间设有至少三个竖向伸缩机构,所述竖向伸缩机构的上端与U型平台相铰接,竖向伸缩机构的下端与踏板动平台相铰接。本发明利用丝杆机构调节踏板动平台的高度,有效控制踏板动平台的运动空间,而通过竖向伸缩机构改变踏板动平台的倾斜角度,实现患者的被动康复动作,整个结构简单、合理,既能够满足脚踝康复运动角度,同时也达到有效简化设备机构、节约成本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939415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1910309729.X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运动角度的主动式并联康复机及其装配方法,包括静平台和位于静平台上侧的动平台,所述动平台的下侧中部竖向设置有下端与静平台中部相连接的中心支链机构,动平台的下侧周部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下端斜向外侧并与静平台的周部相连接的阻尼器支链机构,动平台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足部的踏板。该康复机具有较大旋转角度,可以满足更高强度的脚踝康复训练需求,装配方法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6254521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0024425.5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23C16/455 , G01N27/414 , C23C16/02 , C23C16/40 , C23C16/34 , C23C16/56 , C23C2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孔AAO制备垂直环绕沟道FET生物传感器的方法,能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模板来制备传感器,方法基于多孔AAO模板提供的长程有序、周期性的高深宽比、单通纳米孔,将刻蚀形成的双通AAO模板转移到表面有导电层的目标衬底上,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制备垂直环绕沟道场效应晶体管CAA‑FET,所述CAA‑FET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有氧化物半导体沟道、高k介质层、导电层的纳米柱。利用纳米柱阵列的物理阻挡效应,原位“过滤”全血、尿液、汗液、唾液等复杂体液中的细胞、细菌、病毒等非特异性大尺寸物质,而尺寸小于纳米柱缝隙的小分子可以进入纳米柱侧壁及底部与生物探针结合,提升检测特异性,并实现纯化生物样本和检测目标生物分子于一体的集成式生物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6254521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024425.5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23C16/455 , G01N27/414 , C23C16/02 , C23C16/40 , C23C16/34 , C23C16/56 , C23C2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孔AAO制备垂直环绕沟道FET生物传感器的方法,能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模板来制备传感器,方法基于多孔AAO模板提供的长程有序、周期性的高深宽比、单通纳米孔,将刻蚀形成的双通AAO模板转移到表面有导电层的目标衬底上,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制备垂直环绕沟道场效应晶体管CAA‑FET,所述CAA‑FET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有氧化物半导体沟道、高k介质层、导电层的纳米柱。利用纳米柱阵列的物理阻挡效应,原位“过滤”全血、尿液、汗液、唾液等复杂体液中的细胞、细菌、病毒等非特异性大尺寸物质,而尺寸小于纳米柱缝隙的小分子可以进入纳米柱侧壁及底部与生物探针结合,提升检测特异性,并实现纯化生物样本和检测目标生物分子于一体的集成式生物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5602544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70629.9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福州大学(C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长程有序高深宽比结构及垂直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步骤有:利用丙酮、异丙醇、去离子水对长程有序多孔氧化铝模板进行清洗,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可三维共形沉积的特点来沉积绝缘氧化物薄膜,通过设置循环数精确控制薄膜厚度,从而获得大于200:1的长程有序超高深宽比结构,此方法无需用到刻蚀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同时,基于原子层沉积技术在超高深宽比结构上沉积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将孔隙填充,通过刻蚀除去表面沉积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再使用物理气相沉积系统沉积一层金属层,之后采用半导体器件工艺,最终可用于制备垂直型场效应晶体管。
-
公开(公告)号:CN111844119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848741.0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行程软体气动夹持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安装底板,安装底板底端中心固定连接驱动装置,安装底板顶端中心转动连接轴法兰,所述轴法兰经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轴法兰顶端沿其近边缘处转动连接若干连杆,连杆远离轴法兰一端均转动连接移动座,移动座顶端均固连气爪,通过轴法兰能够带动多个气爪移动,对物体进行夹持,运动轨迹大,夹持适应性更高,通过在气爪上设置齿形槽和充气槽,能够以更小的动力实现气爪弯曲夹持,对动力要求更低,使用更加方便,夹持效果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