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97608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343494.8
申请日:2015-06-1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G01N21/359 , G01N21/35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乌龙茶品质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茶粉样品的准备;光谱信息的采集;光谱信息的预处理;基于遗传算法的波长筛选;鉴定模型的建立及乌龙茶品质得分的测定。本发明样品预处理简单,能准确、快速地鉴定出乌龙茶的品质优劣,该方法可操作性强,避免了人工感官审评中主观意识的影响以及传统化学分析法的繁杂操作,结果客观、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2692482B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210194060.2
申请日:2012-06-13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乌龙茶产地判别方法,适用于判别闽南、闽北和广东三个产地的乌龙茶归属,首先提出乌龙茶产地Bayes判别函数,通过检测自变量咖啡碱、C、EGCG、ECG、锰和锌代入所述Bayes判别函数,计算所得最大值所对应的函数类别即为该茶的归属地。该方法提出的判别函数的正判率达95%,判别效果良好。且简单易行,只需上述六项生化成分数值经简单计算即可实现乌龙茶闽南、闽北、广东三产地的快速、有效区分,不仅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茶类区分的要求,还可为国际茶叶贸易中的茶类判别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3621698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673134.5
申请日:2013-12-1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23F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陈年铁观音品质的微波和远红外复合烘焙方法,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对陈年铁观音进行微波远红外复合烘焙,微波烘焙加热温度为50~60℃,微波频率2450MHz~3000MHz,间歇烘焙加热2~3h,其后再采用远红外烘焙,远红外加热温度为90~100℃,波长40~100μm,烘焙时间4~5h。经过微波和远红外复合烘焙后的陈年铁观音,香气带花香或炒米香,滋味去除苦涩转鲜醇,品质得到显著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2669312B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210166217.0
申请日:2012-05-26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白茶滋味浓度的加工方法,属于茶叶加工领域,通过该方法制得的白茶水浸出物明显提高,滋味醇厚度明显提高。该方法包括:(1)采摘茶树鲜叶进行萎凋;(2)当萎凋叶失水率达到25-65%时,均匀喷施质量浓度为0.5-1.5%的纤维素酶液,液/叶质量比为1:12-1:4;喷施结束后继续进行萎凋;(3)萎凋叶失水率达到90%~95%后烘干,其他工艺与常规白茶加工方法相同。在白茶萎凋工艺中进行喷施纤维素酶液的处理,操作简单,所制得的成品白茶茶汤水浸出物与不添加酶液相比提高了1.51-7.65%,茶汤滋味醇厚度明显提高,符合市场上消费者对白茶品质的要求。
-
-
公开(公告)号:CN101884302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301120.7
申请日:2010-02-03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武夷名枞金凤凰成年材料离体培养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关于该茶叶品种成年材料离体培养的方法,本发明的茶树品种成年材料离体培养的方法,该茶树品种为武夷名枞金凤凰:培养材料为该品种茶树的成年茎段;消毒后,横切茎基部接种在培养基中启动初期培养,初期培养置于弱光照环境中3-5天,随后置于正常光照环境中:将初代培养的芽苗进行继代培养。本发明意在建立武夷名丛金凤凰成年材料离体培养的再生体系,提供其离体培养条件参数。通过增殖培养,增殖系数为3.1,继代周期为60天,按此推算,一年内一个腋芽可增殖培养729个腋芽,这在茶叶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766243A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1010301134.9
申请日:2010-02-03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23F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乌龙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包括:对于清香型铁观音将L-谷氨酸水溶液喷洒于茶鲜叶,将茶鲜叶萎凋,然后进行厌氧处理、摇青和好氧处理交替处理后,进行长晾青,然后进行杀青、包揉、烘干后得到成品;对于熟香型铁观音:将萎凋后的茶鲜叶进行厌氧处理、摇青和好氧处理交替处理后,进行长晾青,然后进行杀青、包揉、烘干后得到成品。本发明所制作的茶叶GABA含量分别达到2.52mg/g和4.62mg/g以上,与未经过真空厌氧处理相比,含量提高20倍以上,分别具有清香型和熟香型铁观音的风味,无较大异味,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具有较显著的提高GABA含量的效果,且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5568370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211176028.1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林下白茶老树培育工艺,所述白茶老树培育组件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内上下贯穿且开口向左的设置有主干卡槽,所述主干卡槽的周侧弧形内壁内设置有用于储水的储水箱,所述水箱的下侧设置有套块,所述套块内上下贯穿且开口向左的设置有与所述主干卡槽位置相对的主干卡槽A,所述主干卡槽A的右侧端面与所述水箱的下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体,本例旨在提出一种对于白茶老树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工艺流程,并提出了一种在老茶培育过程中,可协助种植管理人员解决对于茶树培育过程中在林下无法使用大型搬运设备的前提下需要时常浇水施肥的困难。
-
公开(公告)号:CN11778983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025571.4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G16B4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树品种对茶棍蓟马的组成抗性评价模型构建方法与应用。该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测定茶树品种的鲜叶挥发性成分(苯乙醇、十二烷);S2测定茶树品种的物理抗性指标(叶长、芽头茸毛密度、色差L*、a*、b*);S3测定茶树鲜叶的化学成分(咖啡碱含量);S4利用隶属函数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计算加权值。S7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利用本模型可以高效简便地鉴定茶树品种对茶棍蓟马的抗虫性等级,为快速筛选多样本抗虫性强的茶树品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大幅度降低了筛选优良茶树品种的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