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42365C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710146432.3
申请日:2007-07-23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06 , C09K2211/1007 , C09K2211/1011 , C09K2211/1014 , C09K2211/1088 , H01J1/74 , H01L27/3211 , H01L51/5265 , H01L2251/558 , H05B33/10
Abstract: 在此公开的显示器包括:多个配置成排列在基板上并且均通过按照如下顺序沉积下电极、至少包括发光层的有机层以及上电极而获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有机层调整成具有允许在发光层中产生的发出光的波长谐振的膜厚,其中在产生具有在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最短波长的发出光的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的有机层的膜厚,设定为大于在产生波长长于在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产生的发出光的最短波长的发出光的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的有机层的膜厚。
-
公开(公告)号:CN100483619C
公开(公告)日:2009-04-29
申请号:CN200610167176.1
申请日:2006-12-26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13 , B41M5/38214 , B41M5/42 , B41M5/426 , B41M2205/02 , B41M2205/38 , C23C14/048 , H01L51/0059 , H01L51/56 , H05B33/10
Abstract: 一种转移衬底包括:支撑衬底;光热转换层;防止构成光热转换层的材料的扩散的扩散防止层;以及由有机材料制成的转移层,其中光热转换层、扩散防止层和转移层按该顺序形成在支撑衬底上。
-
公开(公告)号:CN100479180C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610074347.6
申请日:2006-04-17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具有下电极、上电极、功能层和腔体部分,在所述功能层中产生的光在所述腔体部分中谐振,其中,在第一发光元件中的腔体部分的光程形成得等于在第二发光元件中的腔体部分的光程,且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中的腔体部分的光程形成得不同于第三发光元件中的腔体部分的光程。
-
-
公开(公告)号:CN1917725A
公开(公告)日:2007-02-21
申请号:CN200610121207.X
申请日:2006-08-17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 , H01L27/124 , H01L27/1248 , H01L27/3244 , H01L51/0013 , H01L51/5228 , H01L51/5234 , H01L51/5284 , H01L51/56 , H01L2251/53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该方法可高精度地一并除去辅助配线上的上的有机层,由此能够实现合格率的提高和生产性的提高,从而得到上述具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其中,在基板(2)之上的各像素(a)上构图形成下部电极(4)。在各像素间形成辅助配线(N),该配线的结构是具有由比下部电极光吸收率高的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光吸收层(9)。在形成有下部电极和辅助配线的基板是以覆盖下部电极的状态形成有机层(5)。通过来自有机层侧的激光的照射,使在有机层的下部露出的光吸收层与激光进行热交换,选择性地除去光吸收层的上部的有机层。在基板上形成上部电极(6),其与下部电极之间隔着有机层,并在有机层被除去的光吸收层部分与辅助配线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747615A
公开(公告)日:2006-03-15
申请号:CN200510099232.8
申请日:2005-09-07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33/26 , H01L51/0054 , H01L51/006 , H01L51/5218 , H01L2251/5315 , Y10S428/917
Abstract: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至少具有提供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层的有机层,其中所述阳极具有至少一层由含铝合金构成的层,该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铝,并且包含至少一种功函数低于主要成分低的元素作为次要成分。该器件相对便宜,具有高可靠性,并且能够减少因异常析出或迁移而引起的断路。
-
公开(公告)号:CN101131959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710142762.5
申请日:2007-08-23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nventor: 松田英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3244 , H01L51/5228 , H01L5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造显示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置基板和施主膜,在该基板上形成有多个下电极和多个辅助电极,在该施主膜上形成有发光功能层,使得发光功能层与该下电极接触而不与辅助电极接触;用能量射束照射施主膜,以选择性地将发光功能层转移到下电极上;并且形成覆盖发光功能层和辅助电极的上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00551177C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610121207.X
申请日:2006-08-17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 , H01L27/124 , H01L27/1248 , H01L27/3244 , H01L51/0013 , H01L51/5228 , H01L51/5234 , H01L51/5284 , H01L51/56 , H01L2251/53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该方法可高精度地一并除去辅助配线上的上的有机层,由此能够实现合格率的提高和生产性的提高,从而得到上述具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其中,在基板(2)之上的各像素(a)上构图形成下部电极(4)。在各像素间形成辅助配线(N),该配线的结构是具有由比下部电极光吸收率高的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光吸收层(9)。在形成有下部电极和辅助配线的基板是以覆盖下部电极的状态形成有机层(5)。通过来自有机层侧的激光的照射,使在有机层的下部露出的光吸收层与激光进行热交换,选择性地除去光吸收层的上部的有机层。在基板上形成上部电极(6),其与下部电极之间隔着有机层,并在有机层被除去的光吸收层部分与辅助配线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1131959A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710142762.5
申请日:2007-08-23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nventor: 松田英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3244 , H01L51/5228 , H01L5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造显示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置基板和施主膜,在该基板上形成有多个下电极和多个辅助电极,在该施主膜上形成有发光功能层,使得发光功能层与该下电极接触而不与辅助电极接触;用能量射束照射施主膜,以选择性地将发光功能层转移到下电极上;并且形成覆盖发光功能层和辅助电极的上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01111108A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710146432.3
申请日:2007-07-23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06 , C09K2211/1007 , C09K2211/1011 , C09K2211/1014 , C09K2211/1088 , H01J1/74 , H01L27/3211 , H01L51/5265 , H01L2251/558 , H05B33/10
Abstract: 在此公开的显示器包括:多个配置成排列在基板上并且均通过按照如下顺序沉积下电极、至少包括发光层的有机层以及上电极而获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有机层调整成具有允许在发光层中产生的发出光的波长谐振的膜厚,其中在产生具有在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最短波长的发出光的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的有机层的膜厚,设定为大于在产生波长长于在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产生的发出光的最短波长的发出光的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的有机层的膜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