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列车纵向动力学的大规模重载列车群组运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98808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65588.X

    申请日:2024-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列车纵向动力学的大规模重载列车群组运行控制方法。全面考虑重载列车运行环境及自身属性的复杂性,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构建了重载列车运行控制模型,结合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设计了群组运行控制器,提出了“规划+控制”的实时模拟方案,形成了融合纵向动力学的大规模重载列车群组运行控制实时模拟方法,实现了列车纵向动力学与列车运行控制统一模型的构建,克服了纵向动力学模型用于长编组、多列车大规模场景下列车运行控制时实时计算能力差、无法满足既有列控系统0.2秒刷新速率的主要问题。

    融合列车纵向动力学的大规模重载列车群组运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9880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165588.X

    申请日:2024-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列车纵向动力学的大规模重载列车群组运行控制方法。全面考虑重载列车运行环境及自身属性的复杂性,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构建了重载列车运行控制模型,结合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设计了群组运行控制器,提出了“规划+控制”的实时模拟方案,形成了融合纵向动力学的大规模重载列车群组运行控制实时模拟方法,实现了列车纵向动力学与列车运行控制统一模型的构建,克服了纵向动力学模型用于长编组、多列车大规模场景下列车运行控制时实时计算能力差、无法满足既有列控系统0.2秒刷新速率的主要问题。

    基于动力学响应的轨道列车运行间距实时自动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4308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708856.3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力学响应的轨道列车运行间距实时自动获取方法,获得前车和后车的的振动信号,利用计算机程序在前车和后车的振动信号上设置信号截取窗口,通过对前车和后车的信号截取窗口内的振动信号开展逐点搜索比对的方式,寻找前车与后车的信号截取窗口内的数据相似度达到最大的振动信号的时间节点,从而得知前车和后车通过同一地点的时间差,然后根据前车与后车的运行速度,计算出运行间距。其通过分析前车和后车的动力学响应的关联性确定列车通过同一路段,该关联性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降低随机因素的干扰,更加稳健准确地反映列车运行间距;当前时刻的测量结果仅与当前时刻的测量信息有关,不依赖历史测量结果,避免历史累计误差。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铁路扣件系统损伤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75434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1910533149.9

    申请日:2019-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铁路扣件系统损伤检测方法,基于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计算分析模型,利用弹簧刚度折减模拟扣件损伤,仿真计算得到不同不平顺激励、不同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下钢轨的振动加速度响应,以构建一个大数据集。设计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利用上述数据集对建立的网络进行训练,交叉验证调参。将训练好的网络在测试集上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鲁棒性。进一步的,开展目标监测线路关键区段动力学实验,构建系统损伤的实测大数据集,利用该大数据集对预训练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迁移学习。

    一种宽频带被动隔振器及轨道系统减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23011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280489.4

    申请日:2020-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宽频带被动隔振器及轨道系统减振方法,包括惯性放大组件和旋转黏滞阻尼器,惯性放大组件包括固定支座、滚珠螺纹丝杆和飞轮,固定支座的底部连接滚珠螺纹丝杆的一端,滚珠螺纹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滚珠螺母,飞轮的底部与滚珠螺母连接;旋转黏滞阻尼器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设置在外管内,内管与外管之间填充有黏滞材料,安装孔内设置有轴承,所述滚珠螺母的一端穿过安装孔与外管内的内管连接,本发明的优点是在轨道系统中应用宽频带被动隔振器,该隔振器中的惯性放大组件可以放大任意阶模态的阻尼,在保证中高频段减振性能的同时,提高既有隔振器以及轨道系统的隔振频率范围和低频减振效果。

    一种车辆振动馈能减震器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860739U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20504911.7

    申请日:2017-05-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振动馈能减震器,属于汽车工程技术领域。它能有效地解决汽车振动的垂直运动转换成圆周运动的问题。四个球轴承分别固定于两根横轴两端,横轴中部与方轴连接;方轴下端与阶梯主轴上端固定;卸力箱体通过端盖和上下两个端面轴承将阶梯主轴限制于中心孔中;阶梯主轴下端靠近卸力箱体一侧设有单向轴承一与锥齿轮一配合,阶梯主轴尾端设有单向轴承二与轴套配合;轴套与锥齿轮二间设有单向轴承三;卸力箱体下端两侧设有两个相对的止推支座;一组齿面相对的锥齿轮三与阶梯轴间设有轴承;轴套下端外壁与联轴器上端连接发电机输入轴;发电机与电机固定座上部固定。主要用于车辆减振部件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宽频带被动隔振器及轨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4168591U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22647496.5

    申请日:2020-1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宽频带被动隔振器及轨道系统,包括惯性放大组件和旋转黏滞阻尼器,惯性放大组件包括固定支座、滚珠螺纹丝杠和飞轮,固定支座的底部连接滚珠螺纹丝杠的一端,滚珠螺纹丝杠上螺纹连接有滚珠螺母,飞轮的底部与滚珠螺母连接;旋转黏滞阻尼器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设置在外管内,内管与外管之间填充有黏滞材料,安装孔内设置有轴承,所述滚珠螺母的一端穿过安装孔与外管内的内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轨道系统中应用宽频带被动隔振器,该隔振器中的惯性放大组件可以放大任意阶模态的阻尼,在保证中高频段减振性能的同时,提高既有隔振器以及轨道系统的隔振频率范围和低频减振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