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10935B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710307707.7
申请日:2007-12-2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次流场瞬态特性的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常规的PIV系统,通过对PIV系统中双脉冲激光器的光路进行调制,使其发出的两束片光相互平行但不重叠,相互偏移的距离等于或接近示踪粒子沿主流方向的位移s1;两束片光在不同时刻分别打在两个测量截面上,使片光跟随主流运动;本发明的方法使得次流瞬态流场的测量如主流场测量一样可靠,特别是对于无法用常规PIV测量的次流平均速度低于20%主流速度的弱次流场,其精度接近于对主流的测量,且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8653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07536.5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Q10/04 , G06F18/214 , G06F18/24 , G06F17/18 , G06N5/01 , G06N20/00 , G06N3/0442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质实时温度预测方法、系统、设备与存储介质,涉及工业测量技术领域,包括步骤:采集温度传感器的时序数据;通过时序数据计算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梯度数据序列,并以其他参数作为稳态判据,判断温度传感器工况是否处于稳态工况,获取处于稳态工况下温度传感器的稳态工况数据序列,构建工质实时温度预测模型,并将稳态工况数据序列输入工质实时温度预测模型中获得工质实时温度值。本发明为解决工业生产中温度传感器热响应时间长、测量值无法反映工质实时温度的问题,不需要增添硬件设备,仅通过数据分析就可以将温度传感器的热响应时间缩短到5秒以内,为热力设备性能的在线监测和智能运维提供了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477639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17369.X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01D15/08 , F01D15/10 , F04B41/06 , C10J3/00 , C10J3/82 , C10K1/00 , C10K1/02 , C10K1/04 , F25J3/04 , F25J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整体煤气化和完全碳捕集循环发电的系统及方法,包括:煤气化系统,由煤粉设备、气化炉、高温煤气冷却器、除尘设备、低温煤气冷却器和脱硫设备依次串联而成;超临界CO2底循环系统,由第一透平、换热器、第一冷却器、第一压缩机组成;空分系统,由空气分离器、第一氧气压缩机、第二氧气压缩机组成;完全碳捕集系统,由燃烧室、第二透平、发电机、回热器、第二冷却器、水分离器、第二压缩机、第三冷却器、CO2泵、CO2储存器组成。本发明可实现完全碳捕集,并充分利用煤气化系统的热量,提高了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和清洁发电目的,为洁净煤燃烧技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54085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317616.6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25B9/65 , C25B9/60 , C25B1/04 , H01M8/04082 , H01M8/04089 , H01M8/06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解水制氢与富氧燃烧发电耦合的风光电储能系统,主要包括电解水制氢氧单元、储气单元和富氧燃烧发电单元。本发明利用风能、太阳能、电解水制氢以及富氧燃烧发电系统的互补性,在更好的满足供电需求的同时满足环保要求;本发明在风电、光电供给超过供电需求时,将多余电量转化为氢气和氧气并存储;在有供电需求时,氢气、氧气进入发电单元燃烧发电。有效回收了风光弃电,同时避免化石能源的消耗;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与冷源组合来对富氧燃烧单元进行改进,获得更高的电转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143982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11320572.7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1/10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平机械叶片流道结构抗颗粒冲蚀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透平机械运行时的现场数据;2)基于透平机械运行时的现场数据模拟透平机械实际服役环境下的叶片材料加速冲蚀试验,建立透平机械材料冲蚀率模型及粒子反弹模型;3)建立透平机械流道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和冲蚀预测方法;4)搭建透平机械叶栅流道结构抗冲蚀优化平台,实现叶片流道结构的抗颗粒冲蚀自动优化,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叶片流道结构的抗颗粒冲蚀自动优化,同时能够实现对透平机械叶栅流道内颗粒运动和冲蚀分布的准确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983036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40294.5
申请日:2014-05-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燃机余热回收的CO2循环多联产系统,所述系统以CO2为工质,以内燃机余热为能量来源,通过集成跨临界CO2制冷循环和超临界CO2动力循环实现冷、热、电联产。经中压冷却器降温后的超临界CO2气体被分成两路,一路进入制冷回路,先经膨胀机或节流阀降压发生相变,产生的低温CO2液体用于降低环境温度;另一路进入动力回路,先通过高压压缩机增压并吸收内燃机余热,然后进入动力透平膨胀做功,驱动系统自身的压缩机,多余的功用于发电。该系统能显著提高内燃机的燃料利用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982383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40272.9
申请日:2014-05-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海洋温差能联合发电系统,所述发电系统是以太阳能为热源的能量来源,以深海冷水为冷源,以CO2为工质,通过跨临界CO2朗肯循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并拖动发电机发电,来自冷凝器的液体CO2经增压泵增压并从热源吸热后转变为超临界CO2气体,然后进入CO2透平膨胀做功,利用冷水泵抽取深海冷水用于冷凝透平乏气。所述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远高于纯海洋温差发电,而工质流量、冷却水量、透平尺寸都比纯海洋温差发电小得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210935A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710307707.7
申请日:2007-12-2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次流场瞬态特性的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常规的PIV系统,通过对PIV系统中双脉冲激光器的光路进行调制,使其发出的两束片光相互平行但不重叠,相互偏移的距离等于或接近示踪粒子沿主流方向的位移s1;两束片光在不同时刻分别打在两个测量截面上,使片光跟随主流运动;本发明的方法使得次流瞬态流场的测量如主流场测量一样可靠,特别是对于无法用常规PIV测量的次流平均速度低于20%主流速度的弱次流场,其精度接近于对主流的测量,且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205477772U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20256299.1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01D17/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温减压汽轮机装置,包括汽轮机本体、控制阀、旁通阀、排汽阀和调节控制系统,沿蒸汽流动方向,所述控制阀、汽轮机本体和排汽阀依次相连形成汽轮机旁路,所述旁通阀和汽轮机旁路并联形成并联管路,并联管路的入口端设有调节阀,出口端设置有连接至调节控制系统的压力传感器,汽轮机本体和调节控制系统之间设有转速传感器,所述调节控制系统能够通过压力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的反馈值调节控制阀、旁通阀以及调节阀的开度。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蒸汽能量的梯级利用并同时满足下游用户对蒸汽压力、温度和流量的需求。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