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11990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0310050.4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25B9/00 , F25B29/00 , F25B30/02 , F25B40/06 , F24D3/18 , F24D18/00 , F24F5/00 , F01D15/10 , F01K11/02 , F01K25/10 , F24D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动力循环和热泵循环结合的联产系统及方法,其中的联产系统,包括:热源、CO2透平、CO2回热器、CO2预冷器、CO2冷凝器、CO2增压泵、发电机、热泵压缩机、加热器、冷却器、节流阀、第一三通及第二三通。本发明利用同一个或同一组换热器同时充当动力子系统的冷却器和热泵子系统的蒸发器,巧妙地实现了两个子系统的有机耦合,一方面提高了动力子系统的发电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热排放,满足了用户的冷、热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114575949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310048.7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燃煤锅炉的高效环保综合能源供应系统,涉及燃煤锅炉技术领域,包括燃煤锅炉的烟气出口连接有烟气净化装置;燃煤锅炉的蒸汽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有背压式透平,燃煤锅炉的蒸汽出口与背压式透平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调节装置;背压式透平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换热装置,背压式透平的透平乏汽出口连接有第二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的凝结水出口通过回热装置与燃煤锅炉的进水口连接;利用上述综合供热方案,可以将燃料消耗量降低到锅炉直接供热方案的50%~70%,燃料成本只有燃气锅炉直接供热方案的15%~25%,在供冷方面也可以节能15%~40%;节能优势明显,可行性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804818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192636.X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4 , Y02T10/166 , F01K25/103 , F02G5/04 , F02G2260/00 , F25B29/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重型柴油机余热梯级利用的CO2朗肯循环系统,所述系统是以CO2为工质,以柴油机高温烟气的余热为热源,以柴油机冷却系统热水的余热驱动吸收式制冷产物为冷源的特殊二氧化碳朗肯循环系统。主要由烟气余热交换器、CO2透平、动力设备、回热器、冷凝器、高压泵、烟气热水器和吸收式制冷机组成,巧妙利用CO2工质在临界点附近凝结焓降小的特点,利用高、低品位余热构成特殊的串级联合循环,取得了比ORC或其它循环更高的热功转换效率,使柴油机的燃油利用率提高18%~25%以上。本发明可实现余热发电/驱动、供热和制冷多联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64007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907522.3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缸汽轮机胀差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实时采集多缸汽轮机中每个汽缸轴向上的温度以及该汽缸与对应转子的胀差值,确定汽缸轴向热膨胀分布曲线;结合汽缸轴向热膨胀分布曲线以及与对应转子的胀差值,得到转子轴向热膨胀总量;根据汽缸轴向热膨胀分布曲线、转子轴向热膨胀分布曲线和汽缸与转子相对基准位置,确定多缸汽轮机静止部件与旋转部件各处的实时动静间隙并进行评估,确定推杆最佳位移量,控制推杆组件将相邻汽缸之间的距离移动到最佳值。本发明克服了汽轮机启动、停机和快速变负荷过程中汽缸和转子自然热膨胀差异可能产生的动静碰磨以及汽缸热响应严重滞后于转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224023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96103.8
申请日:2016-07-2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循环间接空冷系统,包括空冷岛和凝汽器,空冷岛的出口端通过工质泵连接至凝汽器的工质入口端,凝汽器的工质出口端连接至工质透平,工质透平的出口端连接至空冷岛的入口端;凝汽器的蒸汽入口端连接有主汽轮机,主汽轮机的入口端连接有主蒸汽管道,主汽轮机的功率输出轴上连接有主发电机,工质透平的功率输出轴上连接有辅发电机,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端通过凝结水泵连接至凝结水管道,工质透平的出口端与空冷岛的入口端之间设有工质罐。本发明能够更高效、环保、可靠地利用高寒地区的冷源优势以降低空冷机组的煤耗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8653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07536.5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Q10/04 , G06F18/214 , G06F18/24 , G06F17/18 , G06N5/01 , G06N20/00 , G06N3/0442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质实时温度预测方法、系统、设备与存储介质,涉及工业测量技术领域,包括步骤:采集温度传感器的时序数据;通过时序数据计算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梯度数据序列,并以其他参数作为稳态判据,判断温度传感器工况是否处于稳态工况,获取处于稳态工况下温度传感器的稳态工况数据序列,构建工质实时温度预测模型,并将稳态工况数据序列输入工质实时温度预测模型中获得工质实时温度值。本发明为解决工业生产中温度传感器热响应时间长、测量值无法反映工质实时温度的问题,不需要增添硬件设备,仅通过数据分析就可以将温度传感器的热响应时间缩短到5秒以内,为热力设备性能的在线监测和智能运维提供了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477639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17369.X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01D15/08 , F01D15/10 , F04B41/06 , C10J3/00 , C10J3/82 , C10K1/00 , C10K1/02 , C10K1/04 , F25J3/04 , F25J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整体煤气化和完全碳捕集循环发电的系统及方法,包括:煤气化系统,由煤粉设备、气化炉、高温煤气冷却器、除尘设备、低温煤气冷却器和脱硫设备依次串联而成;超临界CO2底循环系统,由第一透平、换热器、第一冷却器、第一压缩机组成;空分系统,由空气分离器、第一氧气压缩机、第二氧气压缩机组成;完全碳捕集系统,由燃烧室、第二透平、发电机、回热器、第二冷却器、水分离器、第二压缩机、第三冷却器、CO2泵、CO2储存器组成。本发明可实现完全碳捕集,并充分利用煤气化系统的热量,提高了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和清洁发电目的,为洁净煤燃烧技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54085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317616.6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25B9/65 , C25B9/60 , C25B1/04 , H01M8/04082 , H01M8/04089 , H01M8/06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解水制氢与富氧燃烧发电耦合的风光电储能系统,主要包括电解水制氢氧单元、储气单元和富氧燃烧发电单元。本发明利用风能、太阳能、电解水制氢以及富氧燃烧发电系统的互补性,在更好的满足供电需求的同时满足环保要求;本发明在风电、光电供给超过供电需求时,将多余电量转化为氢气和氧气并存储;在有供电需求时,氢气、氧气进入发电单元燃烧发电。有效回收了风光弃电,同时避免化石能源的消耗;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与冷源组合来对富氧燃烧单元进行改进,获得更高的电转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8143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07519.1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电机组的性能评估方法、系统、设备与存储介质,涉及热电机组试验技术领域,包括步骤:通过热电机组运行的历史数据建立稳定工况预测模型,在满足性能试验的运行时段自动发送试验建议,确认开展试验后将热电机组由运行模式自动切换到试验模式;采集运行参数及液位数据,并使用工质实时温度预测技术确定工质实时温度,完成后将热电机组恢复到正常运行模式;利用工况稳定性判据对试验模式下的采集数据进行工况稳定性评估,将满足工况稳定条件的数据存为有效试验数据;将有效试验数据进行系统质热平衡分析,获得热电机组热力性能指标。本发明实现设备及系统稳定工况的能耗状态评估,根据能耗分析结果完成热电机组性能劣化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4811990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10050.4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25B9/00 , F25B29/00 , F25B30/02 , F25B40/06 , F24D3/18 , F24D18/00 , F24F5/00 , F01D15/10 , F01K11/02 , F01K25/10 , F24D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动力循环和热泵循环结合的联产系统及方法,其中的联产系统,包括:热源、CO2透平、CO2回热器、CO2预冷器、CO2冷凝器、CO2增压泵、发电机、热泵压缩机、加热器、冷却器、节流阀、第一三通及第二三通。本发明利用同一个或同一组换热器同时充当动力子系统的冷却器和热泵子系统的蒸发器,巧妙地实现了两个子系统的有机耦合,一方面提高了动力子系统的发电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热排放,满足了用户的冷、热负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