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23715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271546.2
申请日:2010-09-0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T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粒子群优化空间纹理信息约束聚类的图像分割方法,主要解决纹理图像分割的局部错分问题,改善边缘结合位置的分割效果。其实现过程是:(1)输入待分割的图像;(2)对待分割图像提取灰度共生特征和小波特征;(3)利用高斯核有选择的用空间信息和邻域纹理信息改进模糊c-均值的相似性测度并进行聚类;(4)利用粒子群优化方法对聚类过程中的调控参数进行优化;(5)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循环终止条件,如果没有达到循环终止条件则返回到第3步进行下一次循环,如果达到则退出循环得到最终隶属度值,即图像最终分割结果。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显著提高了图像的分割性能,能够有效地分割纹理图像和SAR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01923714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271531.6
申请日:2010-09-0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T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加权隶属度模糊c-均值纹理图像分割方法,主要解决纹理图像分割的局部错分问题,改善边缘结合位置的分割效果。其实现过程是:(1)输入待分割的图像;(2)对待分割图像提取灰度共生特征和小波特征;(3)利用空间信息调节模糊c-均值聚类的隶属度并聚类;(4)利用粒子群优化方法对聚类过程中的调控参数进行优化;(5)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循环终止条件,如果没有达到循环终止条件则返回到第3步进行下一次循环,如果达到则退出循环得到最终隶属度值,即图像最终分割结果。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显著提高了图像的分割性能,能够有效地分割纹理图像和SAR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988179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636861.9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最大熵准则的非高斯噪声环境下的目标源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非合作目标源定位场景;定位场景收集距离差测量值;根据得到的距离差测量值,构建距离差测量模型,然后根据距离差测量模型,获得测量值混合噪声以及非视距误差形式的测量模型;对距离差测量值进行处理;构建伪线性方程组,形成加权最小二乘问题;求解述最小二乘问题的目标位置及权重系数向量;求解方法交替迭代求解,得到最终的估计结果;本发明在目标源为非合作的情况下,通过处理传感器系统得到的到达时间差测量值,有效估计出目标源的坐标位置,同时降低非高斯噪声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具有适用范围广,鲁棒性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83504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81371.2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L9/40 , H04L9/00 , H04L9/06 , H04L9/08 , H04L67/1001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隐私计算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一种多方数据集外包隐私计算交集的方法。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面向多方交集的分块计算方法,将数据分片处理,结合动态负载均衡技术,在保证隐私安全的同时提升计算效率。实现了在无可信第三方参与下的多方数据安全计算,增强了系统的去中心化能力。将差分隐私技术与秘密共享机制融合,不仅保证了计算过程的隐私安全,还防止了攻击者通过输出结果推断原始数据的可能性。能够动态适配多方数量变化,同时支持分布式部署和异构环境下的扩展,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引入压缩传输与数据编码优化策略,显著减少数据传输量和通信轮次,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571589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0843254.X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L29/808 , H01L21/337 , H01L2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质栅介质的异质结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主要解决现有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开态电流小和双极效应严重的问题。其包括源极、栅极、漏极、源区、沟道区和漏区,载流子通过源极进入沟道区并通过漏极离开沟道区,沟道区包括“一”部和“1”部,“1”部包括与“一”部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与第一连接端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通过漏区连接漏极,“1”部的两侧设置有两个栅极,两个栅极与“1”部之间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异质介质,栅极和第一异质介质垂直于第二异质介质设置,且第一异质介质与第二异质介质的高度之和与“1”部相等,栅极与第一异质介质高度相等,“一”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源极。
-
公开(公告)号:CN11357158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43254.X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L29/808 , H01L21/337 , H01L2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质栅介质的异质结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主要解决现有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开态电流小和双极效应严重的问题。其包括源极、栅极、漏极、源区、沟道区和漏区,载流子通过源极进入沟道区并通过漏极离开沟道区,沟道区包括“一”部和“1”部,“1”部包括与“一”部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与第一连接端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通过漏区连接漏极,“1”部的两侧设置有两个栅极,两个栅极与“1”部之间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异质介质,栅极和第一异质介质垂直于第二异质介质设置,且第一异质介质与第二异质介质的高度之和与“1”部相等,栅极与第一异质介质高度相等,“一”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源极。
-
公开(公告)号:CN113536661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658454.8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器件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TFET器件结构优化和性能预测方法,本发明以TFET的物理机制为基础选取特征变量:栅氧化层厚度、沟道掺杂浓度、源漏掺杂浓度、栅长,通过构建神经网络,与TFET的电学特性之间建立关联,作为正向设计。将正向设计中的网络输入数据作为输出数据,输出数据作为输入数据,进行相应的反向设计,本发明使用神经网络建立隧穿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与其电性能之间的关系,能够加速隧穿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优化和性能预测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7130110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389852.X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2B6/4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集成液冷散热的光电转接插座,包括自上而下层叠的插座上盖板、插座壳体和插座下盖板,及设置在插座壳体中的功分放大结构;位于插座壳体内部设置有冷却液流通的通道,插座下盖板的上部固定有包含微波光探测器和直调发射组件的光电‑电光转换模块;功分放大结构包括用于对射频电信号进行收发处理的多功能TR芯片。本发明中冷却液流通的通道通过高速流动的冷却液能够携带掉功分放大结构产生的热量,提高了光电转接插座工作的可靠性;光电‑电光转换模块能够实现射频光信号和射频电信号相互转换,有效降低了射频系统的传输损耗,增加了射频信号的传输距离;功分放大结构集成有多功能TR芯片,能够实现了射频系统整体的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16947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202526.7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接收‑发射结构的over‑2‑bit的宽带透射阵列单元、天线及其使用方法,阵列单元包括接收天线及发射天线,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间贯穿有金属通孔,阵列天线包括线极化馈源以及宽带透射阵列单元,线极化馈源位于透射阵列单元中心的上方;其使用方法为:将透射阵列单元的接收天线旋转180°,旋转前后产生1‑bit的0°以及180°两个量化相位;同时调节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的两侧枝节与矩形贴片连接的位置,实现了连续的0°‑90°的相移范围,即实现0°‑90°和180°‑270°的over‑2‑bit相移范围;本发明通过旋转接收天线与调节矩形贴片与两侧枝节连接的位置相结合的方式实现over‑2‑bit的相位调节,得到低剖面、低损耗且宽频带的透射阵天线,具有结构简单、宽频带、高口径效率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436442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725027.7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多地磁传感器的车速估计方法,主要解决现有单地磁、双地磁和多地磁场景中,车速估计精度低的问题。车辆检测模块(1)设有M个,且沿道路旁等间隔部署,用于检测车辆接近和离开检测点的过程,记录车辆接近检测点时的时间,并将时间数据发送给数据处理模块(2);为避免车辆检测模块没有检测到车辆而无法进行车速估计的情况,数据处理模块(2)利用车辆位置估计和速度估计标准差对所有车辆检测模块上传的时间数据进行数据关联的匹配,并将匹配好的时间数据和车辆检测模块的位置进行多次卡尔曼滤波迭代,得到精确的车辆速度。本发明提高了车速估计精度,可用于智能化交通管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