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22015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780003081.2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Abstract: 具备:前纵梁2,配设于封闭截面内的加强构件30、和在前纵梁2的侧壁部23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脊线部26b、27b、28b形成且向封闭截面内侧突出的内筋部23c,侧壁部23具有:包含连结中间脊线部28b的上端部和前侧脊线部27b的中段部的线的前侧倾斜平面部23d、以及包含连结中间脊线部28b的上端部和后侧脊线部26b的中段部的线的后侧倾斜平面部23e,加强构件30与作为前侧倾斜平面部23d和后侧倾斜平面部23e的中间脊线部28b的前侧接近部和后侧接近部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9501541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0275611.5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0G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悬架装置,包括悬架臂,悬架臂(72)在车身安装部附近设置有脆弱部(77),该脆弱部(77)在从车辆前侧向前轮输入一定值以上的荷载时使悬架臂(72)以脆弱部(77)为基点弯折,以使得该前轮以脆弱部(77)为中心向车辆后侧转动。本发明在不对车辆正常行驶时的悬架臂(72)支撑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车辆小重叠碰撞时通过前轮作用于座舱的碰撞荷载。
-
公开(公告)号:CN109421815A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810945737.9
申请日:2018-08-20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车体构造,抑制前侧框(11)的生产性变差,并且提高车辆的前面碰撞时前侧框(11)对冲击能量的吸收性能。在前侧框(11)的闭合截面内的与外侧侧壁部(11c)的筋条对应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加强部件(51)遍及外侧侧壁部(11c)和内侧侧壁部(11d)之间设置,加强部件(51)与外侧侧壁部(11c)和内侧侧壁部(11d)接合,加强部件(51)和内侧侧壁部(11d)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接合长度,比加强部件(51)和外侧侧壁部(11c)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接合长度更长。
-
公开(公告)号:CN104039634B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280046304.0
申请日:2012-07-30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45
Abstract: 针对从靠近转向轴(11)的一侧的结合部(13)输入的车身前后方向的负荷,仪表板部件(12)在转向轴支撑部(16)与靠近转向轴(11)的一侧的结合部(13)之间所具有的强度,被设定得小于仪表板部件(12)在转向轴支撑部(16)与远离转向轴(11)的一侧的结合部(14)之间所具有的强度。由此,在车辆正面碰撞时,能够抑制方向盘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且能够由气囊可靠地制止乘员。
-
公开(公告)号:CN104039634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280046304.0
申请日:2012-07-30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45
Abstract: 针对从靠近转向轴(11)的一侧的结合部(13)输入的车身前后方向的负荷,仪表板部件(12)在转向轴支撑部(16)与靠近转向轴(11)的一侧的结合部(13)之间所具有的强度,被设定得小于仪表板部件(12)在转向轴支撑部(16)与远离转向轴(11)的一侧的结合部(14)之间所具有的强度。由此,在车辆正面碰撞时,能够抑制方向盘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且能够由气囊可靠地制止乘员。
-
公开(公告)号:CN112278081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582882.2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副车架后部不安装于车体的倾斜部的情况下,也不会导致重量增加及部件件数增加,并能在受到正面碰撞造成副车架后部脱离后,将副车架与车辆驱动装置向下方引导的前悬架的副车架结构。本发明特征在于:设有隔着安装件支撑车辆驱动装置的副车架(30),副车架(30)的后部(62)介由紧固构件(76)安装在车身(9)的下部,副车架(30)与紧固构件(76)的紧固构成为:当向车辆后方侧的碰撞荷载作用于副车架(30)时,副车架(30)后部会脱离;在副车架(30)后部一体形成有在与紧固构件(76)脱离后,会与紧固构件(76)抵接并将副车架(30)向下方引导的引导向导部(62d)。
-
公开(公告)号:CN114506391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1158650.5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小重叠碰撞时,能够有效地使车辆产生车宽方向的侧向力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本发明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具备:悬架副车架(2)的侧架(8)、在车宽方向连结侧架的前端部的横梁(10)、前梁构件(4)、连结侧架(8)的前端部(8a)和前梁构件的连结构件(6),其中,在侧架的前端部与横梁的连结部(8b)形成有刚性高于侧架其他部分的高刚性部(8e),前梁构件(4)具有在相较于其与连结构件(6)的连结位置而言的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侧端部(4b)和从侧端部向车辆后方侧突出的突出部(44),在有来自车辆前方侧的碰撞荷载输入侧端部时,突出部从车宽方向外侧与高刚性部抵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421816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810945926.6
申请日:2018-08-20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车体构造,在车辆的小范围重叠碰撞时,抑制动力总成向车辆前侧的移动。在搭载于车辆的前部的动力总成的车宽方向外侧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框部件具有:前侧及后侧高强度部(41b、41c),设置在该框部件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离的2处;以及低强度部(41d),设置在该框部件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及后侧高强度部(41b、41c)之间,与该前侧及后侧高强度部(41b、41c)相比,向车宽方向的弯曲强度更低,作为低强度部(41d)的至少一部分的特定部(41e),相对于动力总成中的位于与该特定部(41e)大致相同高度的部分,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且车辆前侧。
-
公开(公告)号:CN107922015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80003081.2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Abstract: 具备:前纵梁2,配设于封闭截面内的加强构件30、和在前纵梁2的侧壁部23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脊线部26b、27b、28b形成且向封闭截面内侧突出的内筋部23c,侧壁部23具有:包含连结中间脊线部28b的上端部和前侧脊线部27b的中段部的线的前侧倾斜平面部23d、以及包含连结中间脊线部28b的上端部和后侧脊线部26b的中段部的线的后侧倾斜平面部23e,加强构件30与作为前侧倾斜平面部23d和后侧倾斜平面部23e的中间脊线部28b的前侧接近部和后侧接近部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2555752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110425287.9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2001/04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蓄电装置设置结构,该蓄电装置设置结构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成一对的前纵梁(5);分别设置于各所述前纵梁(5)的前端的溃缩盒(6);蓄电的蓄电装置(51);其中,所述蓄电装置(51)设置于比所述前纵梁(5)在车宽方向上更外侧的位置,并且设置于比所述溃缩盒(6)的前端部更后侧的位置。由此,蓄电装置(51)难以受到来自发动机或电动机的热量的影响,并且可减小车辆(1)发生前碰撞时的对于冲击吸收性能造成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