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可变强度环的保险杠压扁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840388A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200610075522.3

    申请日:2002-09-26

    Applicant: 沙普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7/123 B60R19/34 F16F7/125

    Abstract: 一个车辆保险杠系统(10)使用的一种压扁支架(13),包括由一种连续的相邻的材料制成的一个管子,比如用一种可热处理的钢制成的。管子具有第一和第二环段(14、15),被一个互联段(16)连接。第一环段是热处理至一个高的材料强度,比如约120KSI拉伸强度,它显著地高于第二环段,后者保持在约60KSI拉伸强度。互联段(16)具有一个截锥形部分(17),形成一个斜面。按照这种排列,当保险杠系统(10)接收一个平行于管子长度的末端冲击时,第一和第二环段(14、15)以一个可预见的和一致的多相的变形顺序套叠地压扁,其中第三环段(18)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环段之间。

    二轮车的冲击吸收构造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69401A

    公开(公告)日:2002-09-18

    申请号:CN02103230.0

    申请日:2002-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27/00 B62J17/02 F16F7/121 F16F7/123

    Abstract: 一种二轮车的冲击吸收构造20,从前轮13使冲击吸收构件21凸出,在撞击时通过破坏吸收冲击。该冲击吸收构造20使冲击吸收构件21的前端24a的位置为前轮13前方或其近旁的位置,使冲击吸收构件21的顶壁23的位置为不妨碍乘坐人员40的视野的位置,使冲击吸收构件21的前端接触面24a的中心位置24e为比组合机动二轮车10和乘坐人员40形成的重心G的高度更高的位置,使冲击吸收构件21的左右侧面24b、24c的位置为从机动二轮车10的左右侧面14a、14b朝车身中心28偏移的位置。这样,可充分地吸收冲击,而且可良好地确保操纵性。

    坠落制动系统安全设备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06720B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510154883.6

    申请日:2008-10-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2B35/04 A62B35/0093 F16F7/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坠落制动系统安全设备。一种用于坠落制动系统的安全设备,具有安装来用于旋转的安全绳鼓轮以及响应于所述鼓轮的转速的响应于速度的啮合机构,所述响应于速度的啮合机构在所述鼓轮的转速高于预设转速时被激活,以便展开能量吸收器。转动传动部件(可以是轴的形式)被连接成通过激活时的所述响应于速度的啮合机构而与所述鼓轮一起转动。所述能量吸收器响应于所述转动传动部件的操作而展开。所述响应于速度的啮合机构可以安装为介于所述鼓轮和所述能量吸收器之间,以方便更换。

    转向柱组件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21254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480020819.2

    申请日:2014-02-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95 B62D1/192 F16F7/123

    Abstract: 一种转向柱组件(1)包括:护罩(2),该护罩支承转向柱轴(7);支承托架组件(17),该支承托架组件(17)包括至少第一支承托架(10),该第一支承托架(10)布置成通过可释放的夹持组件(9)而固定在护罩(2)上,并通过至少一个脆弱膜囊而固定在车辆的固定部件上;以及至少一个能量吸收装置(15),该能量吸收装置(15)作用在第一支承托架(10)和车辆的固定部分或膜囊(16)之间,该能量吸收装置在转向柱组件(1)塌缩时使得膜囊(16)破裂变形,以便吸收能量,从而至少局部控制转向柱组件(1)的塌缩;能量吸收装置(15)包括细长条带,该细长条带有两个相对端部和中心部分,该中心部分缠绕成盘绕圈,所述条带的两个自由端凸出而离开所述盘绕圈,第一端部固定在第一支承托架部件上,第二端部固定在车辆的固定部分或膜囊(16)上;因此,在转向柱组件(1)塌缩时,在膜囊(16)破裂之后,条带的两端相互拉开,从而使得条带的盘绕部分至少局部展开。

    汽车的前侧车架构造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28312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280006270.2

    申请日:2012-01-27

    Inventor: 太田佳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前侧车架构造。在由具有恒定截面的管状中空部件构成的前侧车架(31)的动力单元安装部(36)的后方的第一、第二折曲部(38、39)中的后侧的第二折曲部(39)的附近设有第一脆弱部(41),并且,在所述动力单元安装部(36)中向车宽方向外侧折曲为凸状的第三折曲部(40)的附近设有第二脆弱部(42),因此,在汽车的正面碰撞时,由管状中空部件构成的强度较高的前侧车架(31)不仅能够使第一脆弱部(41)而且使第二脆弱部(42)折曲,能够增加冲击吸收行程而提高碰撞能量的吸收效果。

    用于交通工具的碰撞衰减器

    公开(公告)号:CN103228842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180057128.6

    申请日:2011-1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F15/146 F16F7/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交通工具的碰撞衰减器,包括用于使力减速的能量吸收装置(8),包括壳体,布置在壳体中的至少两个销(13),所述至少两个销彼此平行地布置在壳体中,以及金属的细长的拉伸元件(14),该拉伸元件可定位在壳体中使得其在销之间延伸并且与销接触,其中销和拉伸元件被定位成使得当经过每个销时拉伸元件发生方向改变,使得在拉伸元件和壳体相对于彼此相互移动时,由于在经过每个销时拉伸元件发生变形而使移动减速。销(13)和拉伸元件(14)被定位成使得拉伸元件在经过至少两个销时产生至少90°的方向改变。碰撞衰减器包括梁(3)和撞击制动装置(9),撞击制动装置被连接到梁并且沿着其外侧是可移置的,其中能量吸收装置(8)或拉伸元件(14)中的一个被连接到撞击制动装置并且与其一起是可移置的,而这些中的另一个固定地连接到地面或固定结构,使得与撞击制动装置发生可能的撞击时,由于能量吸收装置和拉伸元件之间的相互移动使其减速。

    旋转能量吸收器和跌落制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820952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780101060.0

    申请日:2007-1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2B35/04 A62B35/0093 F16F7/123

    Abstract: 一种一般用于跌落制动系统的旋转能量吸收器(1)具有卷绕器(5)、一长度的可塑性变形的条带(4)以及变形器结构(3,3c)。可塑性变形的条带具有连接到卷绕器(5)的第一端(4a)以及第二自由端(4b),并且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位置延伸穿过变形器结构。卷绕器构件和变形器结构(3,3c)的相对转动引起条带牵引穿过变形器结构,使条带塑性变形并使条带以线卷形式围绕卷绕器构件缠绕。

    具有阻尼器类型的减振机构的隔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75484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0980162088.4

    申请日:2009-10-21

    Applicant: 坪田国弘

    Inventor: 坪田国弘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H9/023 F16F7/123 F16F223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具有支承机构的隔震系统中固定以正交角度垂直叠置的辊子的正交角度的方法。为了解决当减振机构的阻尼力超过地震能量时结构摇动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与地震能量匹配的阻尼力控制抑制功能的减振机构。为了保持辊子的正交角度,约束部件设有用于容许辊子滚动的小间隙,并且安装在辊子的正交部分上以便由此固定正交角度。当线性钢部件卷绕在筒形部件上并且通过水平力连续变形时,通过能量吸收产生阻尼力。通过改变线性钢部件的轴向截面面积来控制能量吸收的量。此外,水平力被中断以释放能量吸收,以便由此将线性钢部件的能量吸收抑制在小地震的振幅区域内,从而可通过阻尼器类型的减振机构控制和抑制衰减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