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燃料电池的双轴式船舶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67462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188712.9

    申请日:2018-0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H21/20 B63H2021/205 B63H2021/20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燃料电池的双轴式船舶混合动力系统,包括柴油机、气体机、燃料电池、蓄电池,气体机连接第一可逆轴带电机,第一可逆轴带电机连接齿轮箱,柴油机连接第二可逆轴带电机,第二可逆轴带电机连接齿轮箱,齿轮箱分别连接两个螺旋桨,液化天然气罐与气体供给装置相连,气体供给装置连通气体机以及燃料电池,燃料电池、蓄电池、船舶负载、逆变器、整流器均与配电板电连,逆变器通过变频器与第一可逆轴带电机和第二可逆轴带电机相连,第一可逆轴带电机和第二可逆轴带电机与整流器电连。本发明可以满足船舶在各种环境和工况下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气体机、柴油机、可逆轴带电机的运行效率,有效降低了发动机的燃料消耗和排放。

    一种发动机燃气喷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61137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057245.6

    申请日:2018-0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燃气喷射测量方法,该燃气喷射装置由燃气瓶、减压阀、控制电脑、采集卡、第一电荷放大器、第二电荷放大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支架、燃气喷射挡板、燃气喷射阀、稳压容器、第二压力传感器、控制器组成;本发明喷射测量方法的原理为动量法,当燃气冲击燃气喷射挡板时会对燃气喷射挡板产生一定的冲击力,通过测量冲击力的大小来计算出燃气的流量;这个冲击力的大小与燃气喷射发的流量成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位于燃气喷射挡板后面的压力传感器测量出燃气喷射阀的冲击力,经过采集卡的模数转换与控制电脑的计算之后得出燃气的喷射规律与一个循环的喷气量,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

    一种电磁阀保护型双燃料发动机燃气气路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23195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57264.9

    申请日:2018-0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32 F02M21/0218 F02D19/021 F02D19/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阀保护型双燃料发动机燃气气路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包括控制单元1、气瓶2、气轨压力传感器3、排气阀4、燃气喷管5、进气道7、燃气喷射阀8、燃气气轨9、燃气滤清器10和减压器11,进气道7与燃气喷射阀8之间的燃气喷管5上安装有电磁阀6。在双燃料发动机的两种工作模式下,气轨压力传感器3监测燃气气轨9内的压力,当其监测压力值低于临界值时气轨压力传感器3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1,通过控制单元1控制电磁阀6的关闭来阻断燃气喷管5的通路,从而达到防止燃气喷射阀8由于气轨压力不足而反向开启的目的,以此防止燃气喷射阀被磨损和腐蚀,从而有效的保护燃气喷射阀等重要部件。

    电磁与压电组合式燃气喷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781797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610111268.1

    申请日:2016-0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与压电组合式燃气喷射装置。采用双针阀喷嘴喷气满足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喷气要求,采用电磁阀和压电控制阀分别控制两个喷嘴的燃气喷射过程,电磁阀或压电控制阀单独工作的时候,只有一个喷嘴喷气,满足发动机低负荷对小流量喷气的控制精度要求;电磁阀和压电控制阀同时工作的时候,两个喷嘴同时喷气,满足发动机高负荷对喷气量及喷气稳定性的需求;在两个针阀腔上方,针阀和针阀座之间均设计有密封环带,通过油道引入部分控制油到密封环带密封燃气,能有效地防止燃气泄漏,同时控制腔内的控制油和针阀处的密封油采用同一种油,可有效防止控制腔和密封环带的燃油静态泄漏。

    径向多线圈组合式高速双向电磁铁

    公开(公告)号:CN105448457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510907857.6

    申请日:2015-1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径向多线圈组合式高速双向电磁铁。包括两个电磁铁、衔铁和阀杆;所述电磁铁为径向多线圈高速电磁铁,铁芯由主磁极和副磁极组成,主磁极为圆柱体,副磁极为中心开有通孔的圆柱体,主磁极位于副磁极的通孔中,外壳体套在主磁极外,主磁极或副磁极上带有凸环,凸环轴向开有均匀分布的扇形或腰形通孔,相邻两扇形通孔之间构成线圈内芯,线圈径向缠绕在线圈内芯上,主磁极的中心开有通孔;两个径向多线圈高速电磁铁对称安装,衔铁位于两个径向多线圈高速电磁铁之间,阀杆穿在两个主磁极中心的通孔中,衔铁与阀杆固定。本发明具有响应速度快、驱动电流小、散热性良好、可双向运动的特点,适用于柴油机电控燃油系统。

    一种船用大缸径气体发动机强化放电点火器

    公开(公告)号:CN106451081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610956208.X

    申请日:2016-10-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大缸径气体发动机强化放电点火器,包括接线螺母、绝缘体、金属壳体、接线螺杆、中心电极、侧电极。金属壳体与中心电极通过绝缘体进行隔离,中心电极通过螺纹安装在绝缘体中心孔内,并与接线螺杆紧密接触;侧电极与金属外壳之间相互独立,侧电极通过螺纹安装在金属外壳上。侧电极和中心电极各自拥有一阶放电电极和二阶放电电极,且侧电极的一阶放电侧电极和二阶放电侧电极都有多个子电极,分别与中心电极的一阶放电中心电极和二阶放电中心电极的子电极构成放电回路。本发明提高了稀燃条件下船用气体发动机的点火稳定性,降低了循环变动,改善了发动机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

    一种防反向的集成式环歧管壁面气体燃料喷射混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120214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504557.2

    申请日:2017-06-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1/0254 F02M21/026 F02M21/0278 F02M21/04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反向的集成式环歧管壁面气体燃料喷射混合装置,气体燃料经管路输送到本装置,先经过燃气喷射阀,执行器通过对阀芯的控制实现对阀开闭的控制;通过浮动阀座结构,实现避免由于燃气喷射阀内外压力不平衡导致的反向泄漏功能,保证了燃气喷射阀工作的可靠性;通过直通结构和导流腔结构实现进气和导流过程;进而实现喷气功能;通过燃料扩散管的空腔结构,使燃料能够分布在整个装置中,实现了供气装置供气的连续性和响应性;通过支管斜槽结构,使喷出的气体燃料形成涡流,促进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程度,有利于燃烧,提高装置工作性能。

    一种直通式混合进气的外导向燃气喷射阀

    公开(公告)号:CN107091360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504653.7

    申请日:2017-06-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通式混合进气的外导向燃气喷射阀,通过电磁铁通电吸引衔铁的方式,使得阀芯组合体在导向块的外导向作用下离开阀座运动,实现燃气阀喷气的功能;采用直通的供气方式,保证进入阀体内的燃气的充足供给;通过导向块结构实现外导向,保证阀芯的垂直度;通过压力平衡孔、压力平衡槽及稳压腔相配合,能够有效抑制燃气喷射阀内部燃气压力的波动,实现气流的稳定工作,可靠工作,实现高响应速度;通过轴向主气槽直接进气和周向补气孔进气的混合进气方式,实现大流量,有效地提高发动机的供气效率,同时可以避免气流干涉,实现气路的稳定;通过阀芯和阀座间的多道环带结构,实现燃气喷射阀的面密封,高可靠性。

    一种旁通式混合进气的压电式内导向燃气喷射阀

    公开(公告)号:CN107061057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504642.9

    申请日:2017-06-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1/0248 F02M21/0254 F02M21/0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旁通式混合进气的压电式内导向燃气喷射阀,利用压电晶体通电伸长,经由液力放大器放大位移后推动阀芯组合体的导向销运动,阀芯组合体整体在导向销与隔板之间配合面的内导向作用下离开阀座运动,实现燃气阀喷气的功能;通过旁通结构和导流腔结构实现进气和导流过程;通过压力平衡孔、压力平衡槽及稳压腔相配合,能够有效抑制燃气喷射阀内部燃气压力的波动,实现气流的稳定工作,可靠工作,实现高响应速度;通过轴向主气槽直接进气和周向补气孔进气的混合进气方式,实现大流量,有效地提高发动机的供气效率,同时可以避免气流干涉,实现气路的稳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