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污装置及其自动排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32736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435954.3

    申请日:2018-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污装置及其自动排污方法,壳体内铰接有拨片,拨片连接有拍盖;拍盖铰接安装于壳体上,且拍盖的位置与排污口相对应;壳体内还铰接有转板,转板连接有拉杆,拉杆上约束安装有浮体,浮体的底部连接有配重块,转板上铰接有勾板,转板上设有定位销,勾板压设于定位销上,所述勾板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拨片相适配的勾爪。本发明不需要人工控制、不需要外部动力消耗,无运行费用,也不须要传感器及电动电池阀门的介入控制,依据储液设施液位变化就可以实现设施底部沉积污物的自动排放,排污量可调,并在排放动作结束后自动关闭排污系统。

    一种水体生态群落快速建立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4986865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416586.4

    申请日:2015-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体生态群落快速建立平台,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防护层、植根层和承托层,所述防护层和所述植根层上均匀设置有种植孔,所述种植孔内设置有营养土,所述营养土内可种植植物,所述植根层上位于所述种植孔之间均设置有连接管,位于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种植孔之间设置有浮力载体,所述承托层的两端均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通过钢缆吊装有配重块。本发明通过设置一种平台,将植物种植于该平台上,将平台放置于水中,通过浮力载体为平台提供浮力,为增加平台的稳定性,在平台的下部通过滑轮吊装有配重块,能够为生物生存提供适宜空间、适应不同水体透明度和水体地形、可以同时培植挺水和沉水植物,具有结构简单和外观自然的优点。

    一种可更换土层的模块化生物滞留设施

    公开(公告)号:CN222138852U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20254351.4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更换土层的模块化生物滞留设施,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通过分隔板被分隔为若干不同的腔体,在每一腔体的内部填充有对应的土层,在最上层的土层内部种植有绿植,在最下层的土层内部埋设有与溢流井连通的管道,相邻腔体之间通过隔板内部开设的隔板透水孔连通,相邻生物滞留设施之间通过壳体外壁上开设的壳体透水孔连通;通过打开插板,可以实现对壳体内部腔体中对应土层的实时更换,从而可以快速恢复雨水花园的功能,保持土层吸水性、渗透率和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维持设施蓄渗能力的同时,保持植物正常生长;将生物滞留设施设置为模块化结构,方便装卸,便于维护,通过提手提起单独模块,可实现定点维护,使用方便灵活。

    一种自动追踪阳光的太阳能多功能雨水采集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894566U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22606742.6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追踪阳光的太阳能多功能雨水采集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功能雨水采集部(1)、传控机构(2)和支架导水机构(3);通过设置有多功能雨水采集部,并在多功能雨水采集部的前侧有太阳能光伏板和雨水感应传感板,在晴天时利用太阳能给太阳板光伏板充电,而在下雨时触发雨水感应传感板上的雨水感应器,从而上传数据,记录降雨时间等降雨参数;从而实现晴天充电、雨天检测,既降低通电式雨水采集监测装置使用时的安全隐患,又避免电池能源需频繁更换费时费力的缺陷,采用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作为动力源的同时,减少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节约能源、提高可持续性。

    一种雨水径流峰值削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847894U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21748791.7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径流峰值削减装置,包括储水壳体,在储水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储水空间,在储水空间的顶部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水口和溢流口,在储水空间的底部连通有排水口,在储水空间的内部对应排水口的位置设置有排水装置;通过进水口截留并储存超过雨水管网排水能力的雨水径流,达到削减雨水管网所接纳的雨水径流峰值的目的,保障排水安全;通过控制雨水径流进入雨水管网的流量,将原超过管网所能接纳的雨水径流控制在管网所能接纳的流量范围之内,并使得雨水能够以均匀流速排出,减轻管网排水压力。

    一种测定过滤介质渗透速率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957269U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20112211.9

    申请日:2023-0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定过滤介质渗透速率的实验装置,所述实验装置包括下部水箱(3),在所述下部水箱(3)的顶部通过中部框架(2)支撑有上部水箱(1),在所述上部水箱(1)和下部水箱(3)的外周设置有若干连通上部水箱(1)与下部水箱(3)的连接管道(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水箱(1)的内部设置有溢流堰(5),在所述溢流堰(5)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槽(7),在所述过滤槽(7)的底部设置有过滤介质,在所述过滤介质的底部还设置有调节夹紧组件;实现供水和收水的循环利用,避免浪费水资源的同时,降低实验成本;增大供水适用范围且能够实现过滤介质的拆卸,装卸简单方便,便于过滤介质的快速更换。

    一种无动力缓释控污装置
    2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709321U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23339549.2

    申请日:2022-12-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动力缓释控污装置,包括固定于设施井内部的底座,在底座的顶部支撑有相互连通的排污装置和无动力缓释装置,在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污水管连接的排污口以及与雨水管连接的排水口;通过设置有固定于设施井内部的底座,相互连通的排污装置和无动力缓释装置支撑于底座的顶部,并将与污水管连接的排污口以及与雨水管连接的排水口设置于底座的两侧,从而将排污装置、无动力缓释装置、排水口及排污口分别集成于底座内部,整体成型,安装简单方便;底座选用预埋件,施工时先将底座预先埋入井底,待到设施井施工完成,再将排污装置和无动力缓释装置插入底座上对应位置的安装预留孔,相较其他缓释装置安装更为简单方便。

    一种基于NB-IoT物联网传输的雨水花园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8238996U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22894561.3

    申请日:2022-11-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NB‑IoT物联网传输的雨水花园监测系统,所述雨水花园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铺设的土壤层(C1)、过滤层(C2)、及砾石排水层(C3),所述砾石排水层(C3)内部设置有透水盲管(C31),溢流井(Y)穿过各层并与所述透水盲管(C3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系统包括若干设置于不同位置的液位开关,所述液位开关实时监测雨水花园不同位置液位情况,并通过与之连接的无线传输模块(5)将信号传输至云平台;通过设置于不同位置的液位开关监测雨水花园不同位置液位情况,并通过与之连接的NB‑IoT无线传输模块将信号传输至云平台,从而通过云平台实时监控雨水花园各层的液位状态及运行状态。

    一种模块化道路结构
    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601108U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21697597.6

    申请日:2022-0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人行道由沿其延伸方向排布的若干个人行道模组首尾连接而成,人行道模组包括远离主路的管线沟模块和靠近主路的海绵设施模块,管线沟模块和海绵设施模块位于人行道模组的内部且相互连接,管线沟模块的内部排布有管线,海绵设施模块的内部设置有功能装置,人行道模组内部沿人行道模组的延伸方向还等间距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绿化模块;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设置对应的地上设施、地下设施、绿化模块及功能模块,使用方便,设置灵活;在实现雨污分流避免水管堵塞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实现雨季水流量较大时的蓄水;可以通过传感装置将危险信息及报警信息传输到管理单位管控平台及时反应排水设施工况。

    一种用于无动力缓释器的通气口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4302064U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20132126.X

    申请日:2021-01-18

    Inventor: 易威 王坚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无动力缓释器的通气口结构,三通管的上端连接有通气连接管,通气连接管的顶部连接有弯折向下的通气弯管,通气弯管朝向下侧的端部安装有通气盖,在通气盖的内部与通气弯管朝向下侧的端部之间设置有阻流珠;当液面水经由通气盖流入时,阻流珠会在流入的液体提供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浮起并最终阻挡在通气弯管的下端管口,以阻挡液体进一步流入管体内部,随着液面高低起伏的晃动过程,当液面水位降低时,阻流珠又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脱离通气弯管的下端管口,继续实现通气效果;当储水设施水位过高,需要向后续工艺设施溢流时,可以避免大量储水从通气盖流入缓释器内,严重影响预设的缓释器出水量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