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55514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0798795.3
申请日:2018-07-1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配电网分区独立供电能力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一智能本电网分区独立供电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设置标准样本,并采集各分区的待评估样本,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各样本进行加权,以待评估样本与标准样本间的最小弯曲距离对分区独立供电能力进行评估,待评估样本的最小弯曲距离越小,则分区独立供电能力越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指标体系全面、可靠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340890B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610856012.3
申请日:2016-09-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协调配电网储能系统充放电效率的分布式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10)测算本地功率缺额:步骤20)实现功率缺额的共享,获取系统总功率缺额:步骤30)测算每个储能系统的边际充电成本,确定预设的牵制一致性值;步骤40)通过牵制控制使各储能代理达到牵制一致性;步骤50)调整配电网中储能系统的充电功率。该控制方法是一种完全分布式的控制方法,能够以分布的方式实现全局信息共享,满足分布式单元即插即用操作的需求,并考虑边际充电成本和充电状态,对储能系统的充电功率进行精确调整,从而协调优化配电网中各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410808B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610856013.8
申请日:2016-09-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恒功率和下垂控制的通用型微电网群分布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进行一次控制,维持微电网群的功率平衡;步骤20)确定牵制代理的预定义群一致性收敛值;步骤30)牵制代理以外的其他代理通过通信耦合与牵制代理寻求群一致性;步骤40)调整输出功率,完成二次控制。该控制方法采用分层控制,以牵制控制为基础,包含了恒功率控制和下垂控制两种控制方式的分布式电源集群,是一种分布式的控制方法。该方法消除了对中央控制器和复杂通信拓扑的需求,减少了控制器的数量,能够适应微电网群中通信拓扑变化,满足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329546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818830.4
申请日:2016-09-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 H02J3/1821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等网损微增率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无功优化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10)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分区无功优化参数;步骤20)进行分区无功优化求解:根据分区潮流计算结果利用等微增率准备求解各个分布式电源和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功率调整量;步骤30)进行分区间信息交互:相邻分区交互信息,更新分区运行状态;步骤40)收敛性判断:判断主站节点有功功率偏差是否小于指定收敛阈值,若是则停止迭代,若否,则判断是否达到最大迭代次数,若是则停止迭代,若否,则迭代次数加1,转到步骤20)。该控制方法基于分布式通信架构和等网损微增率准则,收敛速度快,可以实现多个分区间无功分布式协调优化和全局网损的分布式优化,提高了主动配电网无功优化控制的鲁棒性和供电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218681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508535.X
申请日:2014-09-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降低孤岛微电网切负荷成本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0)获取微电网的总功率缺额:当孤岛模式的微电网发生功率缺失故障时,多代理系统监测到整个微电网的功率扰动,得到微电网的总功率缺额;步骤20)实现总功率缺额的共享;步骤30)测算本地切负荷的成本和边际成本;步骤40)测算每个负荷的减载量:采用平均一致算法进行切负荷的分散式成本优化,得到每个负荷的减载量;步骤50)进行切负荷操作,实现孤岛微电网的分散式最优减载,使微电网频率恢复到额定值。该控制方法是一种完全的分散式控制方法,实现全局信息的分散式共享,并考虑成本和边际成本,进行精确切负荷量的减载,进行精确的切负荷成本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594244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37763.4
申请日:2012-02-20
Applicant: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IPC: H02P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馈风电机组一次调频联合控制方法,利用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对PD控制器参数进行在线优化设计,建立了自适应能力较强的神经控制器,能实现转子动能和备用功率的联合控制,以频率变化最小作为目标函数,使网络权值对应于系统状态变量,并将神经元的输出作为PD控制器的参数,通过目标函数表达式与能量函数表达式的结合得到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而根据规律寻找稳态的输出。本发明利用PSCAD/EMTDC仿真平台对神经联合控制策略进行了详细地仿真研究,并与传统频率控制策略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opfield神经联合控制具有更好的一次调频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05100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47387.3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新型配电系统的电力信息物理耦合建模方法,涉及配电系统建模仿真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多元组和邻接矩阵的形式对物理层、信息层和耦合层进行矩阵化建模,提出了基于混成计算的统一矩阵化建模计算方法;针对不同的通信场景,研究各种场景下模型的通信效果;基于构建的配电系统的物理层、通信网络的信息层及耦合网络的耦合层模型和数据通信,提取同维邻接矩阵中的延时类和概率类关键数据,建立统一化模型,实现了新型配电系统电力流和信息流的统一建模。本发明有效改善了非理想通信工况下新型配电系统中各层级之间的交互效果,提高了新型配电系统电力信息物理耦合模型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3964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972230.8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30 , G06F30/3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力电子变换器无延时解耦并行仿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电力电子开关等效为二值电阻模型,对电力电子电路列写状态方程;步骤2,对状态方程的状态矩阵进行分块,将其分为一个对角矩阵和一个非对角矩阵;步骤3,构建预测‑校正模型,包含预测公式和校正公式;步骤4,基于所述预测‑校正模型进行仿真。此种仿真方法具有恒导纳的特点,即求解时不需要对变化的导纳矩阵求逆,从而大大降低了计算量,而且可以实现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无延时解耦,不仅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而且可以实现并行仿真,为含大规模电力电子变换器系统的高效仿真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5566741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175264.1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东南大学 , 江苏鲲游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LSTM预测校正的储能多时间尺度优化控制方法,属于新能源电网储能控制技术领域,解决如何降低净负荷曲线的峰谷差和波动性,减轻系统调峰压力同时提高储能经济收益问题;采用LSTM对风电和负荷数据进行预测并计算预测净负荷数据;基于预测净负荷曲线构建预测规划模型,以调峰效果为目标,考虑储能容量和充放电功率的限制规划充、放电电量,再根据规划充放电量之间的差值建立兼顾净负荷标准差和储能运行收益的目标函数,满足系统和储能的相关约束下规划储能在剩余未动作时段的出力;根据预测规划模型中的剩余电量和储能实际运行时的剩余电量之间的差值对填谷削峰功率线进行在线校正,优化储能实际出力功率和SOC,提高调峰效果和经济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511289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175309.5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东南大学 , 江苏鲲游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面向配电网络分布式协同控制的信息物理耦合建模方法,涉及配电网络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领域,解决如何通过信息物理系统架构实现配电网络中的分布式通信控制,以改善非理想通信工况下分布式协同控制效果的问题;采用多元组和邻接矩阵的形式,构建信息物理系统架构下的配电网络的物理层、代理网络的信息层及耦合网络的耦合层模型;选取电力数据和信息指令作为耦合层模型的数据通信,采用混成计算法提取耦合层模型中的通信时延分量;基于构建的配电网络的物理层、代理网络的信息层及耦合网络的耦合层模型和数据通信,建立成本增量模型;采用分布式控制进行主次代理节点的控制变量处理,实现配电网络间的协调和配电网络内的趋同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