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00548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10163426.9
申请日:2014-04-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三维氮掺杂石墨烯复合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1)室温下将氧化石墨烯均匀分散于溶剂中,再加入选定材料和含氮化合物,均匀混合形成混合液;(2)将上述混合液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室温至150℃,反应时间为0-8h;(3)将产物冷却至室温,离心收集产物,洗涤、烘干即得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本发明能够高效、可控的制备氮含量在8%~19%的三维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体系,并且通过改变加入含氮化合物的种类、用量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即能控制其中的氮含量,简单易实施,产率在98.9%以上,在水处理,生物医药,能量产生转化与储能器件,抗静电,热管理,导热散热,传感器,电磁屏蔽,吸波和催化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21832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307357.3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 C09D163/00 , C09D183/16 , C09D5/08 , C09D7/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工环境下耐磨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涂料包含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玻璃鳞片10‑30份,石墨烯1‑10份,环氧树脂5‑30份,聚硅氮烷1‑5份,研磨剂0.1‑1份,溶剂30‑40份,固化剂5‑25份,助剂2‑5份。本发明通过将玻璃鳞片和石墨烯进行混合,以及添加聚硅氮烷能够提高涂料的耐磨、耐冲刷性能,在各种水工金属结构、海洋工程设备、海上石油采集设备、港湾码头及船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04205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12374.4
申请日:2023-01-05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 C09D163/02 , C09D5/10 , C08G81/02 , C08G8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石墨烯含锌防腐涂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它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经界面改性的石墨烯/锌粉混合物15‑50份;环氧树脂15‑40份;固化剂7‑15份;混合溶剂10‑30份;助剂10‑25份;本发明中的导电超分子材料粉末由于分子间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的贡献,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粘结能力,让石墨烯和锌粉和石墨烯坚固粘结,接触点无法形成绝缘性物质,另外碱性导电分子的组分提高了导电性,这对阴极防护作用的提高十分有利,有效解决了目前石墨烯含锌防腐涂料中石墨烯和锌粉界面结合强度低而导致的阴极防护作用弱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79684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0316796.1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 H05K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如下:将泡沫状金属浸入氧化石墨烯溶液中超声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泡沫状金属复合材料;之后用稀的混酸刻蚀,得到三维氧化石墨烯,再进行退火,得三维高质量薄层石墨烯;将其与微生物手性提取物混合并添加到环氧树脂溶液中,得到薄层石墨烯浆料;使用合成纤维布作为基本模板,至少在一面涂覆薄层石墨烯浆料,形成相应的合成纤维布/石墨烯电磁屏蔽复合材料;以高分子聚合物的液相体系对上述复合材料进行浸润处理,最后固化封装。本发明所制备的三维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具有超轻质、耐氧化、耐腐蚀、柔韧性、高效电磁屏蔽等特性,在电磁屏蔽材料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082072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710440643.1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吸波材料环氧树脂,以及,分散于环氧树脂内的放射状石墨烯团簇。本发明通过微波加热法制备的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吸波材料,使得环氧树脂中的石墨烯呈现放射状,这种结构增加了石墨烯的表面积以及与环氧树脂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极化和散射现象,并且放射状石墨烯增加了电磁波在复合材料中的折射和反射,从而增加了电磁波的损耗,最终达到较好的电磁波的吸收率,这种材料对电磁屏蔽以及电磁吸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7425180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610348681.X
申请日:2016-05-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石墨烯/硅复合体系、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将过渡金属单质和/或含过渡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与硅纳米颗粒复合,之后在还原性气氛中高温还原,制得三维多孔金属催化剂模板/硅复合体系,再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该复合体系上生长三维石墨烯,获得带有催化剂骨架的三维石墨烯/硅复合体系,之后进行刻蚀处理,获得三维石墨烯/硅复合粉体。本发明的三维石墨烯/硅复合体系不仅体积效应小、电子电导率高、柔韧性强,还具有优异的导热和力学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在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能够在保证电极容量的条件下,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稳定性,且其制备工艺简单、效率高,适合大规模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10835099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810936120.0
申请日:2018-08-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 C01B21/064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层氮化硼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氮化硼原料与插层剂混合后置入密封环境内,并加热进行插层反应,使插层剂分子部分或完全插入氮化硼的层状结构内,形成插层氮化硼;以及,使插层氮化硼内的插层剂分子汽化或分解产生气体,或者使插层氮化硼内的插层剂分子与选定化学物质反应产生气体,从而使氮化硼片层解理剥离,获得薄层氮化硼纳米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薄层氮化硼纳米片的制备方法能够实现氮化硼纳米片的低成本、快速、高效、大量的制备,而且制得的氮化硼纳米片具有大片层及层数较薄等优点,可以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83509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810934659.2
申请日:2018-08-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 C01B21/064 , C01B32/162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硼纳米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使作为插层剂的催化剂前驱体与氮化硼原料进行插层反应,制得氮化硼插层物;在设定温度下,使氮化硼被解理为氮化硼纳米片,以及,使催化剂前驱体被还原为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生长碳纳米管所需的催化剂;将所获薄层氮化硼纳米片与催化剂的复合物置于适合碳纳米管生长的环境中,进行碳纳米管的生长,从而获得目标产物。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可以快速大量的制备氮化硼纳米片/碳纳米管复合体系粉末,所获的产物是新型的原位混合材料体系,其可以在特种气体和危废液体的吸附、绝缘导热材料添加剂以及抗磨材料添加剂等多种领域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762339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039939.1
申请日:2019-01-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聚合物电磁屏蔽材料、其制法及应用。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对包含石墨烯和氧化的碳纳米管的混合分散液进行过滤处理,之后干燥,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氧化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物;在保护性气氛中,对所述氧化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物进行高温煅烧处理,获得三维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物;以及以高分子聚合物前驱体对所述三维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物进行浸渍处理,之后固化,获得碳纳米管/石墨烯/聚合物电磁屏蔽材料。本发明所获碳纳米管/石墨烯/聚合物电磁屏蔽材料具有轻质、耐腐蚀、耐氧化、耐高温、柔韧等特性,且屏蔽效能以吸收屏蔽为主,在电磁屏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082072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710440643.1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吸波材料环氧树脂,以及,分散于环氧树脂内的放射状石墨烯团簇。本发明通过微波加热法制备的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吸波材料,使得环氧树脂中的石墨烯呈现放射状,这种结构增加了石墨烯的表面积以及与环氧树脂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极化和散射现象,并且放射状石墨烯增加了电磁波在复合材料中的折射和反射,从而增加了电磁波的损耗,最终达到较好的电磁波的吸收率,这种材料对电磁屏蔽以及电磁吸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