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21049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711036880.8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大学
IPC: C01B32/194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缘齐整的石墨烯条带、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石墨烯进行光刻图形化,在图形化的石墨烯上生长金属膜,之后将所述金属膜移除,对所述图形化的石墨烯进行氢气等离子体刻蚀处理,获得边缘齐整的石墨烯条带。本发明通过生长金属到未受保护的石墨烯上,制造大量的缺陷从而大幅度提高刻蚀速率,然后再利用氢气等离子体对石墨烯的各向异性刻蚀机制,使最终得到的石墨烯条带具有以锯齿型边缘占主导的几何结构,从而使所获石墨烯条带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较低的电阻率;同时工艺操作简单且与现代半导体加工工艺兼容,有望提高基于石墨烯条带的器件的性能,应用前景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7474461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610403656.7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聚合物三维泡沫基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泡沫金属催化剂上生长石墨烯,形成三维石墨烯/泡沫金属催化剂复合物;通过模板置换法将三维石墨烯/泡沫金属催化剂复合物中的泡沫金属催化剂骨架置换为聚合物,获得柔性的石墨烯/聚合物三维泡沫基体。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聚合物三维泡沫基体的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施,成本低,产率高,而且所获的石墨烯/聚合物三维泡沫基体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和力学强度,可以作为电极、复合体系等在水处理、生物医药、储能器件、抗静电、热管理、导热散热、传感器、电磁屏蔽,吸波和催化等领域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176086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410229055.X
申请日:2014-05-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取向石墨烯/聚合物复合体系、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复合体系包括:至少包含石墨烯的取向网络组分,其中至少部分石墨烯按设定取向排列;以及与所述取向网络组分复合的基体组分;并且该复合体系至少在设定方向上的导热系数高于在其它方向上的导热系数;该制备方法包括:对取向网络组分进行取向化处理,使其中的至少部分石墨烯按设定取向排列,形成取向网络,以及,取至少含有聚合物的基体组分与所述取向网络组分复合,形成所述复合体系。本发明的复合体系具有高导热,高导电特性,在使用时可以在需要的方向上高效地传递热量,具有简单、高效等特点,适于规模化生产,在高效导热、散热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006572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10163215.5
申请日:2014-04-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掺杂石墨烯分散成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薄膜主要是通过成膜技术处理氮掺杂石墨烯分散液而形成,该分散液包含氮掺杂石墨烯、阴离子染料及溶剂。本发明首次采用阴离子有机染料对氮掺杂石墨烯进行分散,可达成长期均匀稳定分散效果,利于后续成膜工艺,并可利用现有的任一种氮掺杂石墨烯作为原料,还可根据不同需求制备不同厚度、不同尺寸的氮掺杂石墨烯薄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反应时间短、效率较高且无毒、对环境污染小,且所获产品具有非常好的三维结构和高比表面积,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复合材料、传感、生物分析、储能材料等领域,特别是应用于制备柔性及非柔性超级电容器、柔性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等储能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241721B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310175970.0
申请日:2013-05-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取主要由石墨粉末与催化剂前驱体形成的石墨插层物置于适合生长碳纳米管的环境中,直至制得目标产物;所述催化剂前驱体包括能够在高温封闭环境中插入石墨层中形成石墨插层物,并且能够在适合生长碳纳米管的环境中分解生成用以促使碳纳米管生长的催化剂的材料。优选的,该方法还可包括:将石墨粉末与催化剂前驱体混合后置于高温封闭环境中,获得石墨插层物。本发明工艺简单,可低成本、快速、大量获得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体系粉末,有利于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体系的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701927B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0910035779.X
申请日:2009-10-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 G01N27/04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碳纳米管阵列有机污染物传感器及用途,先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或交流电泳的方法在衬底上制成金属性和半导体性混合的定向单壁碳纳米管阵列;继而采用过载电流烧毁碳纳米管阵列中的金属性碳纳米管并采用金属纳米颗粒修饰所得到的半导体性碳纳米管阵列;最后在金属纳米颗粒修饰后的碳纳米管阵列表面光刻或金属膜沉积交叉指电极。该传感器完全是半导体碳纳米管阵列结构,具有实现室温环境下场效应的性能,能够提高器件对各种有机分子的识别和选择性,可用于对室内外或太空中NO、NO2及苯系物有机污染气体的灵敏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01859858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010165599.6
申请日:2010-05-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 H01L33/42 , H01L31/0224 , H01L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利用石墨烯薄膜作为GaN基LED、紫外光探测器的透明导电电极及其制法与应用,该石墨烯薄膜固化结合于LED、紫外光探测器GaN基片表面。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或还原氧化法制备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并利用微加工光刻、刻蚀和金属沉积的方法制作GaN基LED、紫外光探测器;迁移石墨烯薄膜到LED或紫外光探测器的p型GaN基片上,代替ITO或Ni/Au作为透明导电电极。本发明采用石墨烯薄膜作为透明导电电极,能够实现低成本、高亮度的发光器件,扩大了碳纳米材料在GaN基光电器件领域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800310B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010146161.3
申请日:2010-04-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 H01M4/1397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掺入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正极材料的主要成分为磷酸铁锂纳米粒子,其包括以下特征步骤:首先分别制备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插层石墨烯,然后将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插层石墨烯复合掺入磷酸铁锂纳米粒子的合成原料中,或制备磷酸铁锂纳米粒子后,将磷酸铁锂纳米粒子与插层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或化学还原的石墨烯直接混合,经干燥、过滤、洗涤、再干燥及退火处理,合成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搭桥或包覆磷酸铁锂纳米粒子结构形式的材料。应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磷酸铁锂纳米粒子,经性能表征能够大大提高电子导电能力,为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容量高且安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
-
公开(公告)号:CN113337166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82399.6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 C09D133/02 , C09D179/02 , C09D7/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石墨烯超分子自修复疏水防护复合材料、制法及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二维石墨烯、第一超分子聚合物、第二超分子聚合物进行组装反应,获得二维石墨烯超分子材料;对所述二维石墨烯超分子材料进行塑形、浸泡处理,获得二维石墨烯超分子自修复材料;对所述二维石墨烯超分子自修复材料进行表面疏水化改性处理,获得二维石墨烯超分子自修复疏水材料;以及,将所述二维石墨烯超分子自修复疏水材料与有机溶液充分接触进行浸渍处理,获得二维石墨烯超分子自修复疏水防护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耐蚀、自修复、抗应力、形状记忆、高效界面防护等特性,在海洋工程防护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078060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810073684.6
申请日:2018-0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大学
IPC: C01B32/19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纳米条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Hummers方法对碳纳米管进行纵向氧化剥离,形成氧化石墨烯纳米条带溶液;对氧化石墨烯纳米条带溶液进行定向冷冻干燥处理,获得结构有序的絮状氧化石墨烯纳米条带材料。本发明工艺简单,所获石墨烯纳米条带材料具有三维多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大量有利于储锂的含氧官能团,由此材料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具有高比容量(500‑650mAh/g)、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及良好的倍率性能,是一种性能理想的电池负极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