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主动悬架零输出力时的最大振动速度试验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90689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708022.9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主动悬架零输出力时的最大振动速度试验方法及装置。试验方法采用三角波逐级递增的方法寻找主动悬架的最大振动速度,示功机振动的时候,同时施加最大的扭矩,通过记录力传感器的力值方向和大小判定是否达到主动悬架的最大的振动速度。试验装置包括用于测试主动悬架电动液压泵最高振动速度的台架,所述台架主要由包括主动减振器、MTS设备、CANape及电脑组成。本发明测试主动悬架零输出力时的最大振动速度试验方法及试验装置,能够指导主动悬架的布置,通过实车测试悬架的振动速度或者通过仿真计算悬架的最大的振动速度与主动悬架的最大速度对比,调整车辆悬架的布置,保证在主动悬架的速度能涵盖悬架的最大振动速度。

    测试主动悬架电动液压泵压力控制带宽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3897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07978.7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主动悬架电动液压泵压力控制带宽的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为主动悬架电动液压泵的压力控制带宽的测试台架,主要由4个压力传感器、2个蓄能器、2个安全阀、2个开关阀、电动液压泵、2个单向阀、节流阀及刚性相关的管路组成。本发明中蓄能器提供一个压力防止做测试的时候出现气蚀和干摩擦;采用安全阀,在达到开启压力的时候自动开启泄压防止泵内部困油;两个蓄能器相连,保证电动液压泵正反转时,两侧压力稳定;单向阀防止液压回流;通过Bode图的形式判定主动悬架的压力带宽;由于主动悬架内部输出的力值与电动液压泵两侧的压差是零阶系统,无延迟,因此可以将压差的控制带宽近似看做力值的响应带宽。

    一种车辆驾驶控制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85205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637477.5

    申请日:2022-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驾驶控制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状态信息确定车辆的轮胎状态;当存在轮胎状态为漏气时,获取漏气的轮胎所对应的轮胎信息和速度信息;根据轮胎信息确定第一控制信息;根据速度信息确定第二控制信息;根据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对车辆进行控制,解决了车辆驾驶过程中轮胎发生漏气时更换备胎或修补轮胎导致的成本较高以及操作不便的问题,在对车辆进行控制时考虑了轮胎和速度两个方面,以使车辆在轮胎漏气时仍然可以安全行驶,避免在路上对轮胎进行更换或修补,不会增加车辆的成本,也不需要驾驶员掌握更换或修补轮胎的方法,方便用户使用;无需使用特制轮胎,降低成本。

    电控后轮转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61958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93305.7

    申请日:2021-08-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控后轮转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获取到的目标车辆的方向盘转角和方向盘转速,确定目标车辆的目标驾驶模式为入弯模式或出弯模式,实现车辆的驾驶意图的识别,进而在目标车辆的目标驾驶模式为入弯模式时,控制目标车辆的后轮反向转向,有助于在车辆处于紧急避让时快速躲避障碍,并在目标车辆的目标驾驶模式为出弯模式时,控制目标车辆的后轮同向转向,有助于车辆在躲避障碍后快速恢复原有路线,实现了车辆进入弯道和驶出弯道的后轮转向控制,使得车辆进入弯道和驶出弯道更加敏捷机动,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和驾驶体验。

    梯形臂及具有其的车辆
    2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009373U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21606272.7

    申请日:2023-06-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梯形臂及具有其的车辆,梯形臂包括:臂体,臂体分为上臂体与下臂体,臂体一端设有后转向节安装部,臂体的另一端设有两个后副车架安装部;空气弹簧安装部,空气弹簧安装部设置于臂体上,空气弹簧安装部与后副车架安装部相邻设置;减振器安装部,减振器安装部设置于臂体上。本申请将空气弹簧安装部设置于臂体上,减振器安装部设置于臂体上,并且,空气弹簧安装部与后副车架安装部相邻设置,减振器安装部设置于臂体上,减振器安装部位于空气弹簧安装部与后转向节安装部之间,使减振器更加靠前,空气弹簧更加靠后,有效地节省了整车横向空间,在满足行李箱宽度要求下,减小了整车车宽。

    汽车前副车架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706857U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20357749.6

    申请日:2016-04-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包括相互配接的前副车架上板和前副车架下板;前副车架上板的两侧分别冲压有凸起区域,凸起区域顶部为平面结构,平面结构内部焊有凸焊螺母,用于稳定杆衬套及支架的定位与安装;前副车架上板和前副车架下板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形成焊接区域用于焊接后安装支座,后安装支座用于与车辆的车身纵梁固定连接;前副车架的前端两侧分别焊接有向外伸出的弯管,弯管上端用于与车身纵梁的连接;前副车架下板上通过焊接螺母焊接有发动机悬置连接加强板,用于安装发动机第三悬置。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结构优化和轻量化设计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一种复合弹簧垫、车辆弹簧减震总成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7558862U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21647151.2

    申请日:2022-06-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弹簧垫、车辆弹簧减震总成及车辆。其中,复合弹簧垫包括耐磨支撑件和弹性缓冲件,耐磨支撑件包括环状基体和内环限位凸出,内环限位凸出环设在环状基体上的内圈处,内环限位凸出能够与弹簧的第一端卡接。耐磨支撑件的材质为TPU,即可保证较好的耐磨性和强度,避免在耐磨支撑件上留下不可恢复的弹簧痕迹。弹性缓冲件设置有中心通孔,弹性缓冲件的材质为聚氨酯,弹性缓冲件连接于耐磨支撑件未接触弹簧的侧面。可知的是,弹性缓冲件具有较好的弹性,可部分吸收耐磨支撑件的移动,以保证复合弹簧垫的整体减震能力。

    一种后主动悬架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7495766U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21619902.X

    申请日:2022-06-27

    Inventor: 贾跃 禹真 王念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悬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后主动悬架系统及车辆。所述后主动悬架系统中,后轮转向器与后副车架连接;前束控制臂的内侧与后轮转向器连接,前束控制臂的外侧通过后转向节与驱动轮连接;梯形臂的内侧与后副车架连接,梯形臂的外侧与后转向节连接;空气弹簧和主动减振器的下端均设置于梯形臂上,且主动减振器位于空气弹簧和后转向节之间;后上控制臂的内侧与后副车架连接,后上控制臂的外侧与后转向节连接;后稳定杆设置于后副车架上;后稳定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后稳定杆连接杆与梯形臂连接。将弹减分离式空气弹簧、集成电机式主动减振器和后轮转向器同时应用于梯形臂后悬架上,最大程度地提升车内空间,且后轮转角能够达到±1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