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5772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82288.9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贾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式驱动技术的动底EV平台、验证方法及车辆,包括前悬架系统和后悬架系统,前悬架系统包括前副车架、安装于前副车架中部的前双电机、两个前悬架模块,前悬架模块包括前轮边总成、双叉臂悬架,前双电机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与前轮边总成传动连接的前驱动轴;后悬架系统包括后副车架、安装于前副车架中部的后双电机、两个后悬架模块、安装于后副车架前侧的后轮转向器,后悬架模块包括后轮边总成、连接于后轮边总成与后副车架之间的五连杆独立悬架,后双电机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与后轮边总成传动连接的后驱动轴。本发明即有着四轮独立控制的优点,又可以保有较小的簧下质量,提高车辆的操纵性和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30900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708149.0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D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减振器压力转扭矩反馈加前馈的算法,包括电动液压泵旋转一圈时,通过电机的输出扭矩计算出电机对外做功的数值;在不考虑容积效率及机械效率时,通过电动液压泵两侧的压差与电机的排量计算出液压泵对外输出液压功的数值;在不考虑主动减振器的压力损失时,通过计算出电动液压泵两侧的压差与活塞的面积计算出Fcmd值;建立主动悬架压力值与电机扭矩的关系,保证该处的延迟接近0;对作动力进行精确的作动力反馈调节。本发明首次提出基于力值请求或者压力请求,迅速计算出电机扭矩,通过电机输出功率与泵液压功率的关系建立扭矩的前馈算法,保证主动悬架的延迟在15ms以内,保证响应带宽达到25Hz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89917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99582.0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动构件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动机构、制动方法及车辆,其中制动机构包括制动支架、电子机械制动执行器、电子机械制动控制器、电子驻车制动执行器、电子驻车制动控制器,其中,制动支架外侧形成有用于适配制动盘的安装间隙,电子机械制动执行器连接于制动支架上,并具有可移入或移出安装间隙的第一刹车片,电子机械制动控制器电连接于电子机械制动执行器,电子驻车制动执行器连接于制动支架上,并具有可移入或移出安装间隙的第二刹车片,电子驻车制动控制器电连接于电子驻车制动执行器,本发明在轮边上可实现电子机械制动为主、电子驻车制动为辅的双制动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制动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05080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639428.4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主动悬架系统的供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检测主动悬架系统的工作模式;当确定主动悬架系统处于用电模式时,检测主动悬架系统的用电功率;当用电功率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时,通过直流‑直流转换器和储能单元为主动悬架系统供电;当确定主动悬架系统处于能量回收模式时,通过储能单元存储主动悬架系统回收的电能。本申请能够为主动悬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供给,且方便根据主动悬架系统工作模式来调控能源的流通方向,既可以满足主动悬架系统的用电需求,又可以存储主动悬架系统处于能量回收模式下得到的电能,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善用户的车辆使用体验。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50772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48967.9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8 , B60G17/019 , B60G17/01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计算主动悬架振动速度的多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属于主动悬架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高度传感器信号处理;S2、加速度传感器车高处理;S3、对路面进行粗糙度识别,根据识别出的路面等级,对步骤S1得到的减振器的振动速度及步骤S2得到的减振器的速度进行加权计算。该方法采用在主动减振器内部内置加速度传感器,对车高高频部分进行滤波,保留低频部分,确保低频部分速度的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14936422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479414.1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下控制臂仿真精度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一、导入几何模型并划分网格;二、建立Connector单元;三、定义Connector单元的方向并且修正刚度;四、定义控制臂上的接触;五、约束下控制臂内点、外点自由度;六、根据分析工况,定义不同的材料和属性;七、施加分解载荷;八、提交有限元软件分析;九、结果检查;十、结果后处理和评价。本发明通过内、外点的约束消除刚体位移,从而避免惯性释放算法带来的各种限制;并且通过内、外点衬套刚度修正,以及在所有硬点加载和,将衬套刚度引起的加载损失降至精度可接受的范围,使控制臂的实际载荷趋近于分解载荷,并且能实现同平台多个车型中不同空间位置的控制臂合并加载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854478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89067.4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车身总成及车辆,涉及车辆装配技术领域。其中,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包括:主车架、副车架、安装件、前悬置组件和后悬置组件,副车架设于主车架的下侧并与主车架连接,副车架与主车架限定出用于容纳动力总成的安装腔;安装件可拆卸地连接于主车架;前悬置组件连接于安装件并与动力总成的前端连接;后悬置组件连接于副车架并与动力总成的后端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前悬置组件与主车架的间接连接,避免了前悬置组件直接安装于主车架,减少了主车架受到的直接冲击,从而降低了主车架受损的风险,大大降低了安装结构的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75503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26675.X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作动力抗扰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车辆,方法包括:计算出主动减振器输出的输出力值与目标力值与之间的差值作为误差力值;根据误差力值确定补偿扭矩值的取值范围;根据取值范围输出对应的补偿扭矩,补偿扭矩用于补偿作动力产生的扰动。本申请能在现有的主动减振器控制的基础上,增加对作动力的抗扰动控制,即根据补偿扭矩补偿作动力产生的扰动,使主动减振器输出的作动力波动更小,抑制高频振动,提升车辆操控性能,进一步还可以提升乘车舒适性,可广泛应用于车辆控制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02230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91748.2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W4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和车辆。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行驶状态数据和车辆的质心位置;响应于行驶状态数据为车辆的车轮存在故障情况,且质心位置满足行驶保护功能条件,获取车辆的实际载荷分布数据,其中,行驶保护功能条件用于表征能够通过调整质心位置来对存在故障情况的车轮进行保护;基于实际载荷分布数据,调整车辆的四角高度;基于调整后的四角高度,将质心位置转移至目标区域中,其中,目标区域用于表征禁止故障情况的车轮承受车辆的载荷;响应于质心位置成功转移至目标区域,控制车辆行驶。本发明解决了当车轮存在故障情况时,控制车辆行驶的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43123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473720.4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弹簧下控制臂仿真分析精度的方法,属于CAE仿真技术领域,包括搭建悬架系统模型;对下控制臂、弹簧、弹簧垫进行实体网格划分;划分好的三维实体网格导入到搭建好的悬架系统模型中;定义控制臂和悬架系统的装配和接触关系;定义减振器通道的等效刚度、衬套预载及材料属性;定义初步约束;进行弹簧与弹簧垫的装配仿真;进行设计状态下弹簧的压缩仿真;平衡状态结果检查;强度工况仿真;结果后处理和评价。该方法通过改进控制臂弹簧硬点附近的建模方法和仿真过程,可提高下控制臂弹簧配合面位置的计算精度,从而更精确的判断其强度和耐久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