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53361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680032184.3
申请日:2006-09-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7C1/00 , C01B3/0005 , C01B3/0089 , F17C11/005 , F17C2201/0109 , F17C2201/035 , F17C2201/056 , F17C2201/06 , F17C2203/0304 , F17C2203/0391 , F17C2203/0617 , F17C2203/0643 , F17C2203/0646 , F17C2203/0648 , F17C2205/0352 , F17C2221/012 , F17C2223/0161 , F17C2223/033 , F17C2223/035 , F17C2223/043 , F17C2225/0123 , F17C2225/043 , F17C2227/0302 , F17C2227/0337 , F17C2227/0369 , F17C2227/0381 , F17C2265/012 , Y02E60/321 , Y02E60/325 , Y02E60/327 , Y02E60/328 , Y02P90/45
Abstract: 在取出氢时,从能量低的仲氢变换为能量高的正氢,利用由仲氢-正氢变换的吸热产生的冷却效果使氢储存装置(10)内保持低温。为此,提供了一种储存液态氢(21)的氢储存装置(10),其中,在氢流通口(13)处设有用作仲氢-正氢变换催化剂的多孔质磁性体。
-
-
公开(公告)号:CN114754284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111639424.9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森大五郎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的氢填充系统具备:第1罐和第2罐,它们构成为能够填充氢,且相互连通;第1氢供给器和第2氢供给器,它们构成为向第1罐和第2罐供给氢;以及控制器,其构成为控制第1氢供给器和第2氢供给器。控制器基于第1罐的第1内部温度、第2罐的第2内部温度、从第1氢供给器供给的氢气的第1压力、以及从第2氢供给器供给的氢气的第2压力,来推断第1罐和第2罐的氢填充率。控制器构成为:当氢填充率达到规定的阈值填充率时,停止第1氢供给器和第2氢供给器。
-
-
公开(公告)号:CN102884359B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080066636.6
申请日:2010-05-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7C5/007 , B60K15/04 , B60K15/07 , F17C5/06 , F17C2201/0109 , F17C2201/054 , F17C2201/056 , F17C2205/013 , F17C2205/0335 , F17C2221/012 , F17C2250/043 , F17C2250/0636 , F17C2270/0168 , F17C2270/0178 , Y02E60/321 , Y10T137/469 , Y10T137/4857
Abstract: 氢填充系统在氢填充口(20)与热流通量的值大的氢罐(52)之间设置节流孔(120)作为流动限制部。在热流通量的值小的氢罐(50)侧未设置节流孔。节流孔(120)具有使流路阻力增大的功能。由此,最初能够将热流通量的值小的氢罐(52)形成为满填充状态,接下来能够将热流通量的值大的氢罐(50)形成为满填充状态。作为流动限制部,也可以在热流通量大的氢罐(52)侧设置具有开启压力ΔP2的止回阀,在热流通量小的氢罐(50)侧设置具有开启压力ΔP1的止回阀。在此ΔP2>ΔP1。
-
公开(公告)号:CN102884359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080066636.6
申请日:2010-05-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7C5/007 , B60K15/04 , B60K15/07 , F17C5/06 , F17C2201/0109 , F17C2201/054 , F17C2201/056 , F17C2205/013 , F17C2205/0335 , F17C2221/012 , F17C2250/043 , F17C2250/0636 , F17C2270/0168 , F17C2270/0178 , Y02E60/321 , Y10T137/469 , Y10T137/4857
Abstract: 氢填充系统在氢填充口(20)与热流通量的值大的氢罐(52)之间设置节流孔(120)作为流动限制部。在热流通量的值小的氢罐(50)侧未设置节流孔。节流孔(120)具有使流路阻力增大的功能。由此,最初能够将热流通量的值小的氢罐(52)形成为满填充状态,接下来能够将热流通量的值大的氢罐(50)形成为满填充状态。作为流动限制部,也可以在热流通量大的氢罐(52)侧设置具有开启压力ΔP2的止回阀,在热流通量小的氢罐(50)侧设置具有开启压力ΔP1的止回阀。在此ΔP2>ΔP1。
-
公开(公告)号:CN1609500A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200410088203.7
申请日:2004-10-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7C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7C1/14 , F17B1/26 , F17C1/16 , F17C2201/0104 , F17C2201/0109 , F17C2201/0195 , F17C2201/054 , F17C2201/056 , F17C2201/058 , F17C2203/0604 , F17C2203/0607 , F17C2203/0619 , F17C2203/0621 , F17C2203/0636 , F17C2203/0643 , F17C2203/0646 , F17C2203/0663 , F17C2203/067 , F17C2203/0673 , F17C2205/0323 , F17C2205/0397 , F17C2209/2109 , F17C2209/2154 , F17C2209/22 , F17C2209/221 , F17C2209/23 , F17C2221/012 , F17C2223/035 , F17C2223/036 , F17C2260/011 , F17C2270/0168 , Y02E60/321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使高压容器上的金属制内衬与复合材制外壳的变形量大体一致,从而防止金属制内衬与复合材制外壳之间发生滑动。高压容器(10)具有:有所需的容器形状的金属制内衬(20),和在金属制内衬(20)的外周上形成的复合材制外壳(30)。金属制内衬(20),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21),两端部上的接头部(22),以及连接主体部(21)和接头部(22)的盖部(23)。在主体部(21)上,遍及金属制内衬(20)的轴向(纵向)全长而形成风箱状的伸缩容许部(211)。伸缩容许部(211),通过由其基端部(211b)的开闭(变形)引起的弹性作用,来防止当高压容器(10)膨胀/收缩时,金属制主体部(21)和复合材制外壳(30)之间发生滑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