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65185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65513.5
申请日:2014-06-13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H02K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四通结构多路浸泡式电机的设计,冷却系统为多路结构、浸泡式结构及四通结构。所述的多路结构为在定子径向槽处开有周向环形油道。所述的浸泡式结构为在定子内部的槽内油道注满油,将定子绕组全部浸泡在其中形成浸泡式结构。所述的四通结构为,在定子中部上方有一供油嘴,该供油嘴由一个四通嘴构成,其中两个供油嘴向轭部两侧周向环形油道供油,而另一油嘴深入到定子槽中,通过油流向两侧槽内油道供油。定转子气隙间的隔油环可以有效防止冷却液渗入转子。设计新颖而简单,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机的冷却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795184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60663.2
申请日:2014-02-2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励磁发电机与感应发电机共轴联合运行发电机,包括:风轮、混合励磁风力发电机、感应发电机、变流器、风速测量装置、开关盒控制器和开关盒,所述风轮和混合励磁风力发电机转子、感应发电机转子同轴,所述混合励磁风力发电机由永磁体和电励磁绕组共同励磁;所述风速测量装置检测风速,通过控制器控制开关盒,在低风速时,只运行混合励磁风力发电机,而同轴的感应发电机空载运行,在中风速时,混合励磁发电机不发电,作为补偿机对感应发电机进行无功补偿,不需要备用电容,在高风速时,混合励磁发电机和感应发电机联合运行;混合励磁风力发电机、感应发电机分别通过开关与变流器连接。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安全性与稳定性高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868270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210352039.0
申请日:2012-09-20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5
Abstract: 带有风轮机的双定子电动-发电联合运行装置,属电机技术。解决了游梁式抽油机效率低、能耗大和以大拖小的问题。该运行装置包括:第一叠片定子(6-1)、实心转子(7-1)、第二叠片定子(6-2)、叠片转子(7-2)、机壳(5)、转轴(10)、散热风扇(11)、第一、二轴承(9-1、9-2)、左端盖(16-1)和右端盖(16-2)。所述的实心转子(7-1)和第一叠片定子(6-1)构成第一电机;叠片转子(7-2)和第二叠片定子(6-2)构成第二电机。第一、二电机的转轴(10)经齿轮箱(4)风轮机转轴(15)与风轮机(2)连接构成该电动-发电联合运行装置。使用该装置,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因数和效率,降低了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2522841B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110421006.2
申请日:2011-12-1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H02K1/27
Abstract: 实心-叠片轴向复合的夹心式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结构,属于电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笼型感应电动机起动性能较差、实心转子感应电机运行效率很低、永磁同步电动机价格昂贵的问题。该转子的左叠片转子部分、实心转子部分和右叠片转子部分依次套装在转子轴上,并通过键铁安装在转子轴上。铝质隔磁体和永磁磁极分别放置在两叠片转子部分的径向槽内;铝青铜槽楔嵌入两叠片转子部分的径向槽开口处的燕尾形槽内。铁铜合金起动笼条嵌在左叠片转子部分、实心转子部分和右叠片转子部分安装后形成的轴向贯通凹槽中。左端护盖和右端护盖安装在左、右叠片转子部分外侧面,分别通过各自的矩形孔与铁铜合金起动笼条两端的矩形端配合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02280950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110202926.5
申请日:2011-07-20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机弱磁调速的定子结构,属电机领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电机结构较难实现弱磁控制问题,提供一种电机定子结构。发明中提出上下分瓣定子铁心;在上下分瓣定子铁心中间沿轴向设燕尾槽,槽内安装隔磁板;在机壳和下上分瓣定子铁心隔磁板内轴向分别设置两组电磁铁;弱磁控制时,上部电磁铁通电,形成相互吸引电磁力,带动上分瓣定子铁心向机壳移动,减小下部电磁铁通电电流,减小排斥力,分瓣定子铁心下半部分也向机壳移动;使分瓣定子铁心分成上下两部分。本发明通过调节电磁主磁路中径切双向空气磁阻大小,改变对磁路磁压降分配和主磁通大小,进而实现对电机的弱磁控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2882315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83206.8
申请日:2012-10-1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电机气隙内凸轮式金属热交换器冷却系统,涉及一种电机冷却系统。解决了现有高速电机的转子温度过高,使电机工作稳定性降低的问题。电机气隙内凸轮式金属热交换器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机定子、电机端盖、电机定子侧的密闭冷却腔、冷却介质;组成定子侧的密闭冷却腔的金属热交换器(1)由铝片(1-1)和绝缘材料(1-2)交替叠压制成;绕组隔板(2-3)将定子绕组(2-1)固定于定子槽(2-2)底部,形成介质轴向流道(5);金属热交换器放置于电机转子(7)与电机定子(2)的气隙中,与电机定子内壁间隙配合,金属热交换器的两个端面与电机端盖(3)内侧面靠密封垫圈(6)密封,形成定子侧密闭冷却腔,冷却介质(4)密闭在定子侧冷却腔内。
-
公开(公告)号:CN102868267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69505.6
申请日:2012-09-28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率实心转子与叠片转子串联式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包括转轴、带有绕组的定子铁心A、带有绕组的定子铁心B、实心永磁转子和叠片永磁转子;实心永磁转子与叠片永磁转子轴向串接固定在所述转轴上;定子铁心A与实心永磁转子匹配对应组成电机M1;带定子铁心B与叠片永磁转子匹配对应组成电机M2;实心永磁转子轴向铁心长度大于所述叠片永磁转子轴向铁心长度。本发明利用同轴的两不同功率不同铁心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满足不同运行工况的要求;且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油田游梁式抽油机、螺杆泵、以及电动汽车负载等重负载起动低负荷运行工况需要匹配使用的驱动电机功率较大、系统效率较低、电能利用率差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522841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21006.2
申请日:2011-12-1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H02K1/27
Abstract: 实心-叠片轴向复合的夹心式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结构,属于电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笼型感应电动机起动性能较差、实心转子感应电机运行效率很低、永磁同步电动机价格昂贵的问题。该转子的左叠片转子部分、实心转子部分和右叠片转子部分依次套装在转子轴上,并通过键铁安装在转子轴上。铝质隔磁体和永磁磁极分别放置在两叠片转子部分的径向槽内;铝青铜槽楔嵌入两叠片转子部分的径向槽开口处的燕尾形槽内。铁铜合金起动笼条嵌在左叠片转子部分、实心转子部分和右叠片转子部分安装后形成的轴向贯通凹槽中。左端护盖和右端护盖安装在左、右叠片转子部分外侧面,分别通过各自的矩形孔与铁铜合金起动笼条两端的矩形端配合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85310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24404.2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系统的扰动水平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配电系统的风机转子变化信息,其中,配电系统为风电配电系统,风机转子变化信息用于表征不同扰动下配电系统的风机转子转速的变化信息;基于风机转子变化信息构建配电系统的转速扰动解析关系,其中,转速扰动解析关系用于表征风机转子转速与有功扰动水平相关的解析关系;基于转速扰动解析关系确定配电系统的扰动水平结果,其中,扰动水平结果用于表征考虑风电调频响应情况下的配电系统的扰动水平。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配电系统的扰动水平进行确定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5938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691383.5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Inventor: 李伟 , 顾靖达 , 许寅 , 鞠力 , 吴翔宇 , 张璞 , 张晓晨 , 王颖 , 宋宝同 , 郭思琪 , 刘曌 , 任学婧 , 王方敏 , 王晓冰 , 向常圆 , 李慧 , 史亚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网功率跟随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庞加莱型虚拟振荡控制器,其中,庞加莱型虚拟振荡控制器用于对新能源网络并入电网系统进行跟网控制;确定庞加莱型虚拟振荡控制器的控制器参数;获取电网系统当前功率需求下,采用庞加莱型虚拟振荡控制器对逆变器进行跟网控制时潮流可行解对应的电压幅值;基于电压幅值和控制器参数,调整庞加莱型虚拟振荡控制器的电压参考值。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跟网型控制方式存在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