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7891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345019.X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可重校准的直流型频率信号产生方法及装置,属于直流频率信号校准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在一次调频试验设备上,配置至少一路模拟量输出通道,分别输出与期望电网频率对应的直流信号;S2:设定模拟量输出通道输出的直流电压信号与期望电网频率之间输出关系式;S3:在一次调频试验设备初次使用时,获取至少一路模拟量输出通道的测点数据,进行率定,判断拟合率定曲线与输出关系式的偏差程度,直到拟合率定曲线与输出关系式的偏差不超过设定阈值;S4:使用一段时间后,对至少一路模拟量输出通道进行重校准,判定拟合重校准曲线与输出关系式的偏差,直到拟合重校准曲线与输出关系式的偏差不超过设定阈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8563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04922.7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深度调峰燃煤发电机组给水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机组负荷生成修正模型及限幅模型;利用所述修正模型及所述限幅模型修正微分前馈给水量;根据锅炉汽水分离器的温度生成分段模型;利用所述分段模型及所述限幅模型修正给水惯性时间常数;根据修正后的微分前馈给水量及修正后的给水惯性时间常数生成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及获取的水冷壁温度闭锁判断结果输出给水指令。本申请提供的深度调峰燃煤发电机组给水控制方法及装置实现了在深度调峰低负荷工况下保障锅炉给水稳定控制和机组安全运行,提高机组在深度调峰工况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61393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460934.9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火电机组一次调频闭环控制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机组的网频和预设频差函数确定积分电量设定值,并通过所述机组的控制系统的毫秒级控制器实时计算得到实际积分电量;将所述积分电量设定值和所述实际积分电量进行差值计算,根据所述差值计算的结果和预设补偿控制器生成对应的调频负荷定值修正指令和流量修正指令,其中,所述调频负荷定值修正指令用于修正自动发电控制系统的负荷指令,所述流量修正指令用于修正机组的综合流量指令;本申请能够有效实现机组一次调频积分电量等指标精确控制,提高机组一次调频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51553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60795.X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火电机组低负荷工况给水泵再循环调门控制方法及装置,可用于电子电力领域,该方法包括:实时获取给水泵入口流量与正常流量范围和安全流量范围进行对比;当给水泵入口流量不在正常流量范围内,且在安全流量范围内时,保持再循环调门当前开度不变,并记录给水泵入口流量处于正常流量范围之外的时长;当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比例调节再循环调门的开度;每隔第二预设时长判断给水泵入口流量是否达到正常流量范围内,若否,继续按预设比例调节再循环调门的开度;若是,控制再循环调门维持当前开度不变。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方法。本申请提供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实现了对再循环调门精确、及时、安全、稳定、适应性的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3359442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0587138.6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水比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直流锅炉的中间点温度或焓值的偏差;当偏差在第一死区范围内时,不调节给水流量不调节给燃料量;当偏差不在第一死区范围内在第二死区范围内时,调节给水流量不调节给燃料量;当偏差不在第二死区范围内在第三死区范围内时,调节给水流量和给燃料量,给燃料量的调节量基于第一燃料修正函数确定;当偏差不在第三死区范围内时,调节给水流量和给燃料量,给燃料量的调节量基于第一、第二燃料修正函数确定;第一死区是第二死区的子集,第二死区是第三死区的子集;对于同一不在第三死区范围内的偏差,基于第一、第二燃料修正函数确定的给燃料量的调节量大于仅基于第一燃料修正函数确定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842822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627302.0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N3/006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锅炉氮氧化合物排放浓度预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锅炉实时数据,并对所述锅炉实时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所述锅炉实时数据对应的待处理数据;将所述待处理数据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动态预测模型中,得到锅炉氮氧化合物排放浓度预测结果;其中,所述动态预测模型是利用历史输出数据作为模型输入数据建立的。本发明通过将历史时刻的输出数据作为反馈引入到动态预测模型的输入,利用动态预测模型,实现精准地反应出锅炉在变负荷情况下的锅炉氮氧化合物浓度变化特性,可以为锅炉状态监测和SCR脱硝系统喷氨控制提供准确的动态模型,为燃煤机组灵活转型提供理论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6187590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459527.X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出一种风电功率的预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历史数据和目标数据;其中,历史数据包括历史输入数据、历史输出数据;计算历史输入数据和历史输出数据之间的相关度;根据历史输入数据和历史输出数据之间的相关度、目标数据,确定历史输入数据和目标数据之间的相似度;检测历史输入数据和目标数据之间的相似度是否小于相似度阈值;在确定历史输入数据和目标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小于相似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历史输入数据和目标数据之间的相似度确定目标预测模型;利用目标预测模型处理目标数据,得到目标风电功率。基于上述方法能够在长时间内准确预测风电功率,进而为风能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542306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07493.2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核极限学习机模型的风电功率预测方法及装置,涉及风电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初始化量子粒子群算法的算法参数;对随机选取的每一个粒子进行变异操作处理,对变异操作处理后的粒子进行交叉操作处理,并更新粒子位置;若确定个体最优位置的适应值小于等于最近一次的全局最优位置的适应值,则将所述个体最优位置的适应值作为当前全局最优位置的适应值,并对所述粒子位置进行局部搜索处理;根据优化量子粒子群算法优化核极限学习机参数,基于优化核极限学习机模型进行风电功率预测。所述装置执行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核极限学习机模型的风电功率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31071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009243.2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文涉及火电机组脱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氮氧化合物排放浓度预测模型训练方法、装置及应用方法。包括从脱硝系统中获取训练样本数据集,所述训练样本数据集包括多个脱硝系统样本参数及与脱硝系统样本参数对应的标签,所述标签为氮氧化合物排放浓度;利用样本数据集训练多个初始子模型得到训练后的多个子模型,训练后的子模型包括极限学习机子模型或核极限学习机子模型;计算训练后的多个子模型的回归参数,根据回归参数、所述极限学习机子模型或所述核极限学习机子模型,确定氮氧化合物排放浓度预测模型。通过构建多个个体学习机子模型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克服单一子模型精度不足的缺点,氮氧化合物排放浓度预测结果的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065162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63039.6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网源协调控制系统,系统包括:监控站服务器,以及与监控站服务器通信连接的控制站设备;控制站设备包括内核模块、总线控制器、NANO卡、NANO接口、网络接口及CAN通信接口;其中,CAN通信接口用于进行轮询模式与中断模式的数据传输;内核模块通过总线控制器与NANO接口、网络接口及CAN通信接口连接,NANO接口与NANO卡连接;其中,NANO卡用于搭载控制站设备的操作系统;控制站设备通过所述网络接口与监控站服务器通信连接。本发明通过采用自主可控软硬件平台,独立自主的设计理念,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机网协调及机组侧控制的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