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98115A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申请号:CN200910112757.9
申请日:2009-11-0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抗感染性的复合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提供一种具有抗感染性的复合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为抗生素微球-明胶-硅氧烷三维多孔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由抗生素微球、明胶、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钙盐复合而成。将冻干的抗生素微球分散在酸溶液中,加入明胶溶解后得溶液A,再加入钙盐得溶液B,加入GPSM,混合得溶液C;将溶液C注入模具中,经溶胶-凝胶得抗生素微球-明胶-硅氧烷凝胶;向装有抗生素微球-明胶-硅氧烷凝胶的模具中注入氨水溶液,浸泡凝胶,脱模,清洗;采用冷冻-冻干法对抗生素微球-明胶-硅氧烷凝胶处理,冻干后即得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613514A
公开(公告)日:2005-05-11
申请号:CN200410094895.6
申请日:2004-11-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三维多孔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降解性的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由壳聚糖、明胶、GPSM和硝酸钙复合而成,以其为原料,经溶胶-凝胶、化学处理以及冷冻干燥等方法而制得。通过控制胶原/壳聚糖/GPSM/硝酸钙的共混比例、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来控制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降解速率;通过调节冷冻温度等因素来控制材料的微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降解性、适合的孔隙率和孔径,并能复合对组织构建起至关重要作用的生长因子,以诱导成骨细胞分化,有利于骨组织的形成,可满足新一代软骨和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发展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866764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46225.5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M1/34 , C12M1/02 , C12M1/38 , C12M1/00 , C12Q1/6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CRISPR核酸检测的多通道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多通道检测装置主要包括壳体系统、电源系统、自动注液系统、样液分流检测系统、加热系统、紫外光激发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和废气废液处理系统。所述自动注液系统和样液分流检测系统可以对待测样品进行自动注射、混合均匀,所述加热系统加热待测样品至CRISPR检测试剂识别温度,所述紫外光激发系统激发样品发射荧光,最后所述图像处理系统拍摄并分析样品荧光照片,输出样品核酸结果。本发明不仅能同时对多种核酸进行高效检测,还能通过1列多个检测通道检测同种核酸取平均值以提高检测精度;测试过程中气体被收集起来,环保无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830827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25712.1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N1/21 , A61K48/00 , A61K38/16 , A61K41/00 , A61P35/00 , C12N15/70 , C12N15/31 , C07K14/245 , C12R1/1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控裂解释放蛋白药物的口服工程益生菌及其构建方法,该工程菌由肿瘤微环境响应系统、温敏表达系统、光热转化系统组成,所述的肿瘤微环境响应系统可以响应于肿瘤微环境表达治疗蛋白,通过温敏系统裂解细菌,释放治疗蛋白,导致肿瘤细胞坏死。所述的温敏表达系统可以响应于温度,调控温敏蛋白,启动下游裂解蛋白的表达,实现细菌的裂解,从而释放菌体内的物质;所述的光热转化系统通过光热材料可实现光热转化,使环境温度上升,调控温敏表达系统;使用通过光热温控裂解释放治疗蛋白细菌治疗肿瘤,实现了可远程操控细菌在肿瘤组织裂解释放治疗蛋白,提高治疗的精准性,旨在避免现有技术下工程菌治疗肿瘤的不可控性、不精准性、系统毒副作用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6700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75530.5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肠内容物采集和/或药物输送的胶囊机器人,包括胶囊壳体,所述的胶囊壳体一端具有排液孔,另外一端具有进液孔,所述的进液孔内设有单向阀或是堵头;或所述的胶囊壳体一端具有排液孔,另外一端封闭;还包括一活塞、一肠溶性顶杆和一复位弹簧;所述的活塞和进液孔之间形成第一空间,所述活塞和排液孔之间形成第二空间;所述肠溶性顶杆的一端堵于排液孔中,另一端设于活塞上;所述弹簧的一端设于活塞上或抵靠于活塞上。本发明胶囊机器人可以非侵入性地进入小肠部位采集小肠内容物,并在撤出肠道过程中不受结肠内容物污染,成功获取具有空间特异性的小肠微生物群样本,这对肠道疾病的诊断、预后和治疗干预等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370811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111582536.5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胃肠道给药的自定向装置。所述的装置由不倒翁外壳和微针组装而成。所述的不倒翁外壳设计为加重的底部、上部中空,创造一个低质心的外壳;所述微针放置在不倒翁外壳的基底。所述的不倒翁外壳通过3D打印策略进行制造;所述的微针装置进入肠道后,在重心作用下实现自定向,达到稳定状态——微针朝向肠道组织壁;由于肠道蠕动力的作用,微针可轻易扎入肠壁中,促使肠壁产生微细的通道,故负载在微针上的药物可通过微通道释放到组织中,从而避免药物在空腔中被降解。本发明开发的一种自定向微针装置,用于肠道给药,可用于解决避免药物在体内被快速代谢、降解,药代动力学低的临床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3637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561911.6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细胞三维培养的壳聚糖微球压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壳聚糖微球压片是由无交联剂残留的壳聚糖微球与崩解剂压制成片制备,在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经分散后的壳聚糖微球可实现大量细胞的三维培养。在溶菌酶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壳聚糖微球的降解,进而收获细胞。本发明避免了壳聚糖微球在储存和运输时损耗大、灭菌时操作困难、定量不精确等问题,且利用所述壳聚糖微球压片进行三维培养时细胞具有良好的粘附、生长和增殖性能,可进行大规模培养扩增获取高质量细胞。
-
公开(公告)号:CN112755199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121415.4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
IPC: A61K49/00 , C07K14/005 , C09K11/06 , C12N15/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探针为RGD‑HBc/ICG,其包括乙肝病毒样蛋白笼HBc VLP,表面融合有RGD肽,内部装载吲哚菁绿ICG。本发明提供一种荧光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用于区分乳腺肿瘤与正常组织,精确识别肿瘤边界,对可视化肿瘤的手术切缘具有显著效果,降低手术切缘阳性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总生存期,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220924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81328.X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A61K41/00 , A61K31/4439 , A61P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减肥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减脂作用的药用组合物,包括光敏剂和罗格列酮;其中的光敏剂包括光卟啉、维替泊芬、替莫泊芬、二氢卟吩e6、锌酞菁、5‑氨基酮戊酸中的一种或它们中的多种组成的混合物;光敏剂和罗格列酮的质量比为3:1~10:1。施用时,用生理盐水将本发明的药用组合物粉末稀释溶解,然后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本发明将光敏剂的光动力细胞杀伤与罗格列酮的细胞棕化诱导组合,以实现“快‑慢”和“局部‑整体”联合的最优减肥策略。两种药效是很好的互补对,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具有相当不错的协同功效;另外,罗格列酮对于光敏剂治疗有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906230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171868.1
申请日:2017-03-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N15/62 , C07K19/00 , C12P21/02 , C07K1/36 , C07K1/30 , C07K1/18 , C07K1/16 , A61K47/42 , A61P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005 , A61K47/42 , C07K2319/00 , C07K2319/33 , C12N2730/00023 , C12N2730/10122
Abstract: 重组药物载体蛋白基因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基因。采用新型肿瘤靶向的、pH敏感的、具有自组装特性重组乙肝核心蛋白病毒样颗粒作为药物载体用于肿瘤治疗,包括:一种靶向肿瘤的重组乙肝核心蛋白病毒样颗粒的蛋白基因序列、一种靶向肿瘤的重组乙肝核心蛋白病毒样颗粒的制备方法、一个利用乙肝核心蛋白病毒样颗粒装载药物的方法,其中包括采用乙肝核心蛋白病毒样颗粒的可控自组装行为,及内部疏水性微环境装载药物,酸性条件下释放药物的特性。克服传统纳米载体肿瘤靶向性、生物相容性差、免疫原性强等诸多缺点。同时也解决了传统化疗药物用药剂量大、毒性强、患者耐受性差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