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侧翻预警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75510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077273.X

    申请日:2017-02-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7C5/0808 B60Q9/00 G07C5/0825 G07C5/08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侧翻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车辆的载荷转移比LTR等高线的获取;车辆侧翻风险的量化和预测;基于侧翻指标CLRI的侧翻预警。一种为实现所述车辆侧翻预警方法的车辆侧翻预警系统,包含信息采集模块,侧翻指标计算模块、侧翻预警模块,所述的侧翻指标计算模块中的处理电路采集来自信息采集模块的传感信号,进而传递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通过计算得到侧翻指标CLRI,传递至侧翻预警显示模块。本发明能够在线监测车辆的侧翻稳定性,精确量化和预测车辆的侧翻风险,及时、准确地进行侧翻预警或者触发主动防侧翻控制,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一种压电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及集成传感-执行-能量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505910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099462.9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包括馈能模块、传动机构以及振动传递机构,振动传动机构接收外部振源传递来的振动,使其内部的移动件甲和移动件乙产生相对直线振动;所述的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移动件甲固连,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馈能模块的转子固连,传动机构将振动传动机构的相对直线运动转化成旋转运动传递给馈能模块1。本发明利用传动机构将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连续下幅度的敲击动作,进而通过压电组件进行高效地发电;通过该型设计很容易应用于建筑桥梁、车辆系统、海浪甚至人体运动的振动能量回收;在此基础上能够开发出多种应用于不同机电系统的集成功能装置,不仅对振动能量进行高效回收,还可以实现振动主动控制功能。

    一种多挡位手动可调阻尼减振器的挡位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896008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510334181.6

    申请日:2015-06-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挡位手动可调阻尼减振器的挡位显示装置,包括减振器高速特性调节组件和减振器低速特性调节组件,分别通过其减振器高速特性调节旋钮和减振器低速特性调节旋钮调节减速器阻尼特性,经高、低速挡齿轮轴啮合传动,最终通过高、低速挡显示指针显示挡位。本发明能够实时显示多挡位手动可调阻尼减振器的挡位,便于对减振器阻尼特性进行准确的调节;通过齿轮传动确保指针在一圈内能够显示所有的挡位数,便于工程师、赛车手等能够随时了解减振器的工作状态,预估车辆的性能。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拆装方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一种囊式磁流变液挤压流动动力学特性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266821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410557910.X

    申请日:2014-10-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囊式磁流变液挤压流动动力学特性测试装置,包括柔性囊,所述的柔性囊上边沿通过同轴安装的上端盖和上导向座夹紧密封,柔性囊下边沿通过同轴安装的下端盖和下导向座夹紧密封,柔性囊的外侧、外缸筒内部设有励磁线圈;所述柔性囊、上端盖及下端盖之间形成工作腔,工作腔中注入磁流变液或者其他待测液体;所述柔性囊、上导向座及下导向座之间形成导向空腔,引导柔性囊的挤压变形。本发明可用于测试磁流变液挤压或拉伸流动动力学特性,特别是高频激励下的磁流变液挤压或拉伸流动动力学特性;亦可用于其他流体等体积或等面积挤压流动动力学特性的测试。

    多级挤压式磁流变阻尼器
    2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48157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210250662.5

    申请日:2012-07-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流变阻尼器,特别涉及一种多级挤压式磁流变阻尼器,适用于发动机或其他设备的隔振。该阻尼器包括上端盖、外缸体、活塞杆、密封圈、密封螺栓、工作腔、下端盖及活塞头,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隔磁套筒、线圈、上限位弹簧、副活塞头、内缸体和下限位弹簧,所述内缸体将工作腔分成内外两个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充满磁流变液,连接在活塞杆上的副活塞头和活塞头分别在两个工作腔中来回挤压磁流变液流体产生径向流动,进而产生阻尼力;外缸体和隔磁套筒之间设有线圈,提供磁场,可用于实时调整阻尼力的大小。本发明的输出力要远大于常见的磁流变阻尼器,尤其能避免设备在恶劣环境下大幅强烈振动的冲击,并且具有设计合理、构造简单、效率高、响应快速、工作可靠性强、减振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一种双向作用流量控制阀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99810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61124.8

    申请日:2014-04-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11/161 F16F9/34 F16K31/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作用流量控制阀,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上阀体2和下阀体11,其中上阀体2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同轴安装有上阀芯1、上推力杆3和上内阀体4;下阀体11的内部从下至上依次同轴安装有下推力杆12和下内阀体10,以及嵌套安装的线圈6和隔磁套筒7;在隔磁套筒7内部、上推力杆3和下推力杆12之间,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上极板16、磁流变弹性体8和下极板15;并设有两套进出油口。本发明能够通过控制磁场的强度来实现流量连续控制和开阀压力控制的双向作用流量控制阀,它不仅能够根据外部使用条件改变开阀压力的大小,而且共用一套线圈实现两个作用方向的压力控制,也可作为两个单向流量控制阀,其响应快,压力调节范围广。

    多级螺旋式磁流变减振器活塞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3742583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44685.X

    申请日:2014-02-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螺旋式磁流变减振器活塞组件,主要由活塞杆、活塞、密封圈和线圈组成。活塞通过螺栓固定于活塞杆的端部,密封圈和线圈嵌套在活塞外表面的槽内,密封圈用于隔离活塞的上腔和下腔的油液,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活塞中的螺旋流道,对流经该通道的磁流变液产生粘性调节作用,进而改变整个减振器的阻尼力;本发明中磁场对螺旋流道内的磁流变液的影响理论上达到最大,作用区域更广,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加阻尼力调节范围,并可实现阻尼力的多级控制,不仅能够通过多个螺旋流道极大的增加阻尼力的调节范围,也可以适当减少线圈匝数,从而减低发热量、延长使用寿命。

    一种并联空气弹簧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44234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694568.3

    申请日:2013-12-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联空气弹簧,主要由上气腔、下气腔、位于两者之间的浮动活塞以及并联气腔固定架构成,其中,上气腔的上边缘、下气腔的下边缘与并联气腔固定架固定连接,上气腔的下边缘、下气腔的上边缘与浮动活塞固定连接,并联气腔固定架与固定基座连接,浮动活塞与需要隔震和缓冲的装置连接,进而实现本发明的隔震和缓冲作用。所述的上气腔和下气腔的单独刚度可通过变截面、不同体积及不同的充气压力等进行改变,可以根据隔震和缓冲的不同刚度需求进行选择,进而得到多种不同的可变的整体刚度。

    多级挤压式磁流变阻尼器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48157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210250662.5

    申请日:2012-07-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流变阻尼器,特别涉及一种多级挤压式磁流变阻尼器,适用于发动机或其他设备的隔振。该阻尼器包括上端盖、外缸体、活塞杆、密封圈、密封螺栓、工作腔、下端盖及活塞头,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隔磁套筒、线圈、上限位弹簧、副活塞头、内缸体和下限位弹簧,所述内缸体将工作腔分成内外两个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充满磁流变液,连接在活塞杆上的副活塞头和活塞头分别在两个工作腔中来回挤压磁流变液流体产生径向流动,进而产生阻尼力;外缸体和隔磁套筒之间设有线圈,提供磁场,可用于实时调整阻尼力的大小。本发明的输出力要远大于常见的磁流变阻尼器,尤其能避免设备在恶劣环境下大幅强烈振动的冲击,并且具有设计合理、构造简单、效率高、响应快速、工作可靠性强、减振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一种多车协同运载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6859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74553.9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车协同运载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涉及超大件货物运载技术领域,包含:将多个运载单元等效为多个等效车轮,获取运载单元与被运输货物以及运输道路在运动交互下的动力学响应特征,作为等效轮胎特征;将运载单元与被运输货物之间的作用力作为等效轮胎力,将运载单元质心等效为等效车轮接地印记中心,结合等效轮胎特征,构建等效轮胎模型;将被运输货物等效为等效车身,将运载单元与被运输货物联接中心等效为等效车轮中心,并将等效轮胎模型集成至等效车身,得到多车协同运载动力学模型。本发明将运载单元等效为等效车轮,将被运输货物等效为等效车身,能够构建并简化多车协同运载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于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