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40119A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711380612.8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E04G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的加固装置,所述待加固的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由垂直向的框架柱和垂直于框架柱的框架纵向梁相交形成,所述加固装置包括壳体和纵梁连接段,所述壳体用于套设在框架柱外侧,位于所述壳体沿框架纵向梁方向相对两侧的纵梁开口向壳体外部延伸形成所述纵梁连接段,所述壳体和框架柱及框架纵向梁形成容纳加固材料的腔体。本发明所述的加固装置采用包裹待加固的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并在加固装置的壳体内部加注加固材料的方式对节点进行加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待加固节点进行改造所需要的大量施工作业及二次破坏,施工过程对建筑物及使用的影响小,施工方便,适用面广。
-
公开(公告)号:CN101430840A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710048033.3
申请日:2007-11-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用于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教学试验演示的方法,采用自平衡试验加载系统,使得施加在构件上的力不会传至地面,而是在试验装置内部得以平衡;另外,摄制混凝土构件裂缝发展、构件变形过程,将该过程和数据处理结果实时投影到荧幕上。其实现系统,包括自平衡反力加载试验装置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以及摄像和投影系统。本发明使得试验不需要在专门的试验场地,而可在一般教室中多次重复进行,改善了教学环境;又可在荧幕上实时显示混凝土裂缝发展过程、试验数据采集与初步处理结果,便于学生观察、讨论、分析试验现象,掌握构件受力机制。除用于教学目的外,系统同时也可进行其他合适的科学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9514003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81216.3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倒塌减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冷却塔倒塌引起核物项振动的预测及减振设计方法。本发明通过明确设定振动区域、获取关键冷却塔及场地参数,并利用核物项水平振动加速度反应谱函数和铅垂振动加速度反应谱函数计算对应振动加速度,为评估冷却塔倒塌对周围核物项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定是否需要设置剪切增稠液作为缓冲垫层,不仅提高了设计的针对性和经济性,还通过有限元模型的精细模拟,确保了缓冲垫层设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较为准确地计算出了缓冲垫层的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222544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1911332438.9
申请日:2019-12-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星颤振对相机成像影响的地面模拟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卫星运行颤振模拟组件:包括激振平台、安装在激振平台输出端的相机滑轨以及在相机滑轨上左右滑动的成像相机,用以模拟卫星在轨运行发生的平台抖动;线性地物模拟组件:与成像相机相对设置,包括目标板滑轨以及在目标板滑轨上前后滑动的目标板,用以模拟不同卫星轨道高度;监测组件:包括与成像相机连接的电脑,用以获取实测颤振频率和振幅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靠性高、经济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036602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1355848.8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13 , E04C3/2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可提高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方法,提升梁端极限转动能力,从而充分利用纵筋在应变集中区域外的受拉性能,以更完全地发挥悬链线作用。在近梁端区增配与混凝土局部脱粘的纵向短钢筋,短钢筋布置在梁截面半高位置,使得近边柱梁端顶部纵筋或近中柱梁端底部纵筋断裂后继续提供抗力,以防止结构发生连续倒塌。所述纵向短钢筋与混凝土局部脱粘通过在短钢筋表面外包热缩聚烯烃管实现。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梁截面半高位置增配短钢筋的梁‑柱子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本发明提出的抗连续倒塌设计技术具有易于实践、不会显著影响结构抗震性能及经济性好的优点,给出的极限承载力分析模型具有简单但准确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597428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530689.0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RFM模型光束法平差和影像重采样的颤振探测修正方法,该方法包括两部分:首先基于三线阵影像原始RPC生成虚拟控制点,然后利用多视影像约束匹配获得密集匹配点,将这些虚拟控制点和密集匹配点加入区域网平差模型,由此计算平差后三线阵影像密集匹配点的反投影残差进行颤振探测分析;同时基于颤振探测结果对影像重采样生成没有畸变的影像,并且对姿态数据平滑处理重新生成高精度的RPC,从而实现了成像模型与影像同步重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现成像模型和影像进行同步校正、有效消除颤振影响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038272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184988.1
申请日:2017-11-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弱大型构筑物倒塌引起地面振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Ⅰ)确定构筑物倒塌后瓦砾堆积的地面范围;Ⅱ)提供减振垫层,设计选定该减振垫层的初步物理参数,利用所述瓦砾堆积中的碎片和瓦砾计算得到所述减振垫层的压缩高度,再将所述初步物理参数与所述压缩高度进行比较,进而确定所述减振垫层的最佳密度;Ⅲ)设计制作所述减振垫层;Ⅳ)将最佳密度确定的所述减振垫层布置在所述瓦砾堆积的地面范围内。本发明利用减振垫层所具有的耗能强、压缩后回弹几乎可忽略、耐久性好和维护费用少的优点,在冲击力作用下,减振垫层可产生有效的缓冲耗能,从而有效减弱大型构筑物倒塌引起地面的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04727568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510091836.1
申请日:2015-02-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钢棍抗拉防结构连续倒塌的体外抗力可调钢绞线网装置,是由若干个连接单元纵横交错连接组成,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两段连接线和连接装置,所述两段连接线通过所述连接装置连接形成连接单元。所述连接线为钢绞线(4),所述连接装置为连接盒(5),所述连接盒(5)内部设置有多个锚具、高强度钢块(7)、两个一级钢棍、两个二级钢棍、两个三级钢棍。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具有效率高、经济性好和不影响建筑美观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049688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571638.X
申请日:2016-07-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38 , E04G23/0218
Abstract: 一种可用于角柱失效后防结构连续倒塌的连接单元,包括两段连接线和一个连接装置,所述两段连接线从两侧与所述连接装置固定连接形成所述连接单元。所述连接装置为连接盒,所述连接盒内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一段连接线的一端锚固在连接盒内的第一块锚具、用于将第二段连接线的一端锚固在连接盒内第二块锚具。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连接单元的使用方法,将若干个所述连接单元在结构端跨自底层向顶层斜向布置而组成,每个连接单元一端拉结结构端跨的梁柱边节点,另一端锚固于上层梁柱第二节点内。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单元及其使用时形成悬吊拉索装置具有抗连续倒塌效率高、经济性好、可适用于现浇和预制结构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153594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10380171.1
申请日:2014-08-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E04G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直剪承载力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各个物理参数确定出每片碳纤维复合材的长度和加固层数,然后根据该长度和加固层数将碳纤维复合材沿着与直剪面垂直的方向敷设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表面;本发明对碳纤维复合材的使用量进行了精确确定,能够合理科学地控制碳纤维复合材的使用量,以最少的碳纤维复合材的消耗使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直剪性能得到最大的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