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点喷射式气体/双燃料发动机燃气与空气预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018956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410270163.1

    申请日:2014-06-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32 Y02T10/3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点喷射式气体/双燃料发动机燃气与空气预混装置,包括进气道、外支撑板、中心支撑板、叶片、喷管、导流管,外支撑板的中部设置孔,外支撑板安装在进气道上,外支撑板的孔位于进气道里,中心支撑板位于孔里,叶片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外支撑板和中心支撑板上,喷管为拉法尔喷管,拉法尔喷管包括渐缩喷管和渐扩喷管,渐扩喷管通过其内螺纹安装在渐缩喷管小端的外螺纹外,渐缩喷管的小端和渐扩喷管的小端安装在中心支撑板中部的圆孔里,导流管的上端部安装在进气道上,导流管的下端部位于进气道里。本发明能够有效改善歧管多点喷射式气体/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质量,提高发动机燃料经济性,降低发动机尾气排放。

    压燃式柴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系统及燃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46362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91061.2

    申请日:2023-02-0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压燃式柴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系统及燃烧方法,气缸盖、气缸和活塞组成燃烧室,气缸盖上安装有同心双针阀喷油器和缸内直喷氨喷射器;高反应活性柴油采用双直喷技术;低反应活性氨燃料采用缸内高低压喷射技术,控制所述缸内直喷氨喷射器的喷射压力、喷射正时和喷射次数,根据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形成不同梯度的混合气浓度分层。本发明通过控制缸内直喷氨喷射器和同心双针阀喷油器独立或协同工作,实现燃烧系统双燃料模式和纯柴油模式的切换和备份,确保覆盖发动机整个工作范围和运行的可靠性,实现发动机高效率和低排放运行。

    柴油、氨双燃料发动机及混合气活性改制与高效燃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22973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91065.0

    申请日:2023-02-0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柴油、氨双燃料发动机及混合气活性改制与高效燃烧方法,包括活塞、气缸、排气道、缸内直喷氨喷射器、排气阀、气缸盖、高压共轨喷油器、进气阀、进气道、缸压传感器、ECU,采用单共轨的高压共轨喷油器和高压共轨氨喷射器缸内直喷实现氨和柴油的双燃料供给,并且控制燃料供给实现燃料浓度和反应活性分层及多模式燃烧,通过可变配气系统使排气阀提前关闭来改变缸内残余废气量实现排气捕集,并在排气阶段末期喷少量柴油,利用缸内高温废气实现燃料重整。本发明采用可变配气系统缸内废气捕集、燃料重整和协调燃料喷射脉宽与正时等手段,实现不同运行工况下燃烧模式的灵活调控,从而实现发动机全运行工况下的高效率和低排放。

    一种基于跳缸技术的天然气发动机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12070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010099765.0

    申请日:2020-02-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跳缸技术的天然气发动机工作方法,传感器通过采集当前工况下发动机负荷、转速信号,再由发动机电控单元ECU对当前工况进行判断是否符合进入跳缸的条件,如果当前工况需要进行跳缸调整,则需要根据传感器所采集的信号对所需的停缸数进行选择,然后对需要其停止工作的气缸进行切断燃气喷射以及停止点火的处理,使每一气缸都在发动机低负荷停缸的工作循环中参与停缸过程,以实现跳缸过程。本发明通过根据最优停缸数对停缸顺序进行设计既可以达到传统停缸技术所要求的将发动机工作保持在经济能耗区,也可以降低发动机在长时间处于停缸状态中,由于停止特定气缸工作所导致的曲轴受力不均匀所引起的曲轴强度问题。

    一种基于总管独立补气的大功率V型船用柴油机瞬态特性提升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80403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0239288.8

    申请日:2021-03-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总管独立补气的大功率V型船用柴油机瞬态特性提升装置与方法,主要包括:高压缩气源、补气管、补气喷射阀、高压喷嘴、进气压力传感器、曲轴转角传感器以及控制单元等。本发明将补气装置安装在V型柴油机两侧的进气总管,并在柴油机上装有检测转速、进气总管压力等传感器,将柴油机的运行工况传输到控制系统,实时采集柴油机的运行状态,再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补气装置的运行,从而在柴油机进气不足时定量地补气,满足瞬态条件空气量的快速需求进而改善柴油机的瞬态特性,以避免燃烧和排放恶化。

    一种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多模式燃烧组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18891B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1910559344.9

    申请日:2019-06-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多模式燃烧组织方法,天然气作为低反应活性燃料由所述的天然气低压喷射系统喷入气道,在进气道内和空气进行初步混合,再经进气阀进入气缸内;柴油作为高反应活性燃料由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直接喷入气缸内,柴油自燃后点燃天然气与空气混合气,为发动机提供动力。本发明通过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和天然气低压喷射系统的独立或协同控制,在不同工况下实现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多模式燃烧,使得发动机运行更灵活,可以避免冷起动困难、低负荷THC排放高和高负荷爆震等问题,从而实现发动机的可靠运行和高效清洁燃烧。

    一种采用气体高压直喷和阶梯喷孔喷油器的双燃料发动机及其燃烧组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8046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239286.9

    申请日:2021-03-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气体高压直喷和阶梯喷孔喷油器的双燃料发动机及其燃烧组织方法,气缸盖里设置喷油器和高压天然气喷射阀,喷油器位于气缸盖的中部,高压天然气喷射阀倾斜设置,并与喷油器隔开;所述喷油器为带有阶梯式喷孔结构的喷油器,包括上喷孔和下喷孔,上喷孔位于上阶梯平面,下喷孔位于下阶梯平面,上喷孔的中心轴线与喷油器轴线夹角为60°,下喷孔的中心轴线与喷油器轴线夹角为30°。本发明通过控制高压天然气喷射阀与带有阶梯式喷孔结构喷油器的喷射正时、喷射次数以及喷射量,以实现柴油与天然气的耦合分层,达到合理的浓度梯度分布,改善燃烧室内天然气的着火点分布,提高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燃烧效率,降低THC和CO排放。

    一种阶梯式喷孔结构喷油器的双燃料发动机及其燃烧组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80464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239274.6

    申请日:2021-03-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阶梯式喷孔结构喷油器的双燃料发动机及其燃烧组织方法,气缸盖里设置喷油器,喷油器位于气缸盖的中部,进气歧管里设置低压天然气喷射阀,所述喷油器为带有阶梯式喷孔结构的喷油器,包括上喷孔和下喷孔,上喷孔位于上阶梯平面,下喷孔位于下阶梯平面,上喷孔的中心轴线与喷油器轴线夹角为60°,下喷孔的中心轴线与喷油器轴线夹角为30°。本发明通过高反应活性柴油和低反应活性天然气在燃烧室内形成耦合分层,实现在不同工况下的双燃料发动机高效率燃烧。实现了柴油在发动机气缸三维空间内全范围、多层次和多角度喷射,改善燃烧室内天然气的着火点分布,降低了THC和CO排放。

    一种基于总管独立补气的大功率V型船用柴油机瞬态特性提升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80403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239288.8

    申请日:2021-03-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总管独立补气的大功率V型船用柴油机瞬态特性提升装置与方法,主要包括:高压缩气源、补气管、补气喷射阀、高压喷嘴、进气压力传感器、曲轴转角传感器以及控制单元等。本发明将补气装置安装在V型柴油机两侧的进气总管,并在柴油机上装有检测转速、进气总管压力等传感器,将柴油机的运行工况传输到控制系统,实时采集柴油机的运行状态,再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补气装置的运行,从而在柴油机进气不足时定量地补气,满足瞬态条件空气量的快速需求进而改善柴油机的瞬态特性,以避免燃烧和排放恶化。

    一种带有滚流燃烧室的天然气缸内直喷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339943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811017332.5

    申请日:2018-09-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滚流燃烧室的天然气缸内直喷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系统。其结构包括:高压燃气喷射阀,进气门,喷油器,排气门,气缸盖,气缸,活塞,凸台,凹坑,本发明利用滚流燃烧室的特殊结构,使得高压燃气喷射阀喷出的燃气在滚流运动的作用下与空气充分混合,并在喷油时刻形成喷油嘴附近浓而周围稀的混合气分层。且本发明还采用缸内高压直喷技术和微喷引燃技术,针对发动机不同的运行工况,灵活得调节燃气与燃气喷射规律,从而实现双燃料发动机缸内燃料高效清洁燃烧,满足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法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