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23578B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310194138.5
申请日:2013-05-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山东高速青岛公路有限公司 , 路新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施工完成后对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进行检测的方法及一种确保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符合检测标准的施工控制方法,以上两种方法均利用参数K,其中(Hr:结构物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代表值,Dr:结构物氯离子扩散系数实测值代表值);(Hd:结构物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Dd:结构物氯离子扩散系数设计值)。K值合理的反映了实体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水平,对于运营单位,可以找出结构物耐久性的薄弱构件,为日常维护提供指导;对于设计单位,可以在现有施工控制水平下,对结构物耐久性设计参数进行调整,以提高实体结构物的耐久性合格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323579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195454.4
申请日:2013-05-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山东高速青岛公路有限公司 , 路新瀛
IPC: G01N3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分阶段评价方法,该方法建立了评价方程式SD=α1K+α2F中(Hr:保护层厚度实测代表值,Dr: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实测代表值,△x1氯离子侵入的影响深度);(Hd:保护层厚度设计值,Dd: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设计值);Fr是能够代表实体结构物的试件在不同龄期时的冻融耐久性系数,Fd是该类结构物混凝土在规定龄期时的冻融耐久性系数;α1,α2分别表征由氯离子侵入引起钢筋锈蚀与由冻融循环引起保护层厚度减小的系数,在不同服役环境及不同阶段取值不同。SD值反映在氯盐侵蚀、冻融循环破坏以及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不同阶段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2702756B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210206132.0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壁碳纳米管和SBS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国际专利分类IPC的C部化学冶金部材料类技术领域。其主要特征是在160℃~170℃的温度下,在SBS改性沥青中引入一种新的纳米材料多壁碳纳米管MWCNTs,通过搅拌、高速剪切、恒温发育三个阶段制备而得。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提供了一种较为简便的将纳米材料引入改性沥青中的方法,且制备出的MWCNTs和SBS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性能良好,尤其在动力粘度方面有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206057A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1110074369.3
申请日:2011-03-2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4B24/12 , C04B103/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的混凝土超缓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该混凝土超缓凝剂采用羟基乙叉二膦酸、氨基三甲叉膦酸、水为原材料,三者间的质量比例为为6∶1∶13。制备时,将羟基乙叉二膦酸、氨基三甲叉膦酸、水按照先后顺序倒入搅拌容器,缓慢加热至35-45摄氏度并搅拌均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混凝土超缓凝剂生产工艺简单、综合生产成本低,混凝土后期强度无损失且有提高。其在混凝土中的掺加比例为胶凝材料质量的0.05%-0.5%,使混凝土初凝时间达到0-120小时;缓凝结束后,不影响后期强度。其广泛用于夏季混凝土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等领域,有效防止发生温度裂缝,减少坍落度损失,便于长距离运输。
-
公开(公告)号:CN118271043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92522.6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大连长锦科技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4B2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废基地基回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地基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吹填淤泥、电解铝大修渣、山劈石和固化剂混合得到混合物料,然后将混合物料经脱水、振动挤压成型后,养护,将所得硬化物料研磨,得到固废基地基回填材料;在所述研磨的过程中控制颗粒粒径,达到级配设计,将所得回填材料进行回填,形成高强度、稳定性好的复合地基。该方法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了处理成本,而且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44710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393421.0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4B1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胶凝材料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含40~55份电石渣、70~80份海底淤泥、10~20份γ型氧化铝及15~20份激发剂。本发明同时利用了电石渣及海底淤泥,实现多种固废的协同处置。在制备过程中,通过热‑机械‑化学的联合激发,使胶凝材料达到高水化活性,通过对水化产物的定向设计,促使体系生产更多具备高Cl‑吸附性的产物,实现了对Cl‑的原位固溶。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胶凝材料适用于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生产,适应性优异,电通量低,表现出良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215569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979999.3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属于固废环保技术领域。本发明以丝瓜络纳米纤维微晶、稻壳灰、氢氧化钠和水为原料制备固化剂,可有效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的安全处置与固化,对重金属Pb2+、Zn2+、Cd2+、Cr3+和Cu2+的最高固化率分别可达到99.7%、99.4%、99.5%、98.7%和99.5%。本发明的固化剂,充分利用丝瓜络纳米纤维微晶特殊的三维交联网状结构、稻壳灰优良的物理化学吸附性能和离子交换能力等特性,显著降低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生态环境的迁移渗滤,有效提高固废的资源化再利用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518084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56968.1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生态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纳米纤维素晶体复合粉煤灰地聚物材料,用于固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离子。其原材料为:纳米纤维素1‑5份、粉煤灰80‑180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20‑120份、水玻璃40‑80份、氢氧化钠:10‑14份、拌合水:40‑120份。本发明采用纳米纤维素晶体与固废材料为原材料,经济适用,操作工艺简单,有效利用纳米纤维素晶体的短路扩散、空间位阻效应促进地聚物反应的进行,在优化固化体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纳米纤维素晶体所具有的静电吸附、络合反应和离子交换作用,并与地聚物水化产物特有的类沸石结构协同固化飞灰中的重金属,显著提升固化体对飞灰中重金属离子的固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538839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36729.6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4B28/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废处理与生态环境材料领域,提供一种基于纳米氧化铝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固化材料及制备方法,其原材料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100~400份,氢氧化钠10~50份,水玻璃50~300份,纳米氧化铝5~15份,拌合水250~400份,其中纳米氧化铝为γ相,亲水型,颗粒粒径10nm。本发明采用固体废弃物为原材料,绿色环保,操作工艺简单,同时充分利用纳米氧化铝的纳米级尺寸、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和易溶于碱液中的高活性的特征,可有效固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离子,显著降低有害重金属离子的浸出率,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有利于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723807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0181907.2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4B2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水拌合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混凝土技术和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包括335~900份粉煤灰,125~300份矿渣,30‑50份水玻璃,3‑5份氢氧化钠,1.5~2.0份聚丙烯酰胺,40~60份膨润土,40~100份硅灰,8~10份减水剂,200~500份拌合海水,600~800份砂和900~1100份粗骨料。本发明制备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将海水作为拌合用水,粉煤灰‑矿渣地质聚合物代替水泥,并用膨润土代替部分聚丙烯酰胺,在具有良好的抗分散性能、较高的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和耐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同时,充分利用海岛优势,节约淡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工程建设以及推动固废资源利用,具有显著的环保、经济及工程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