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7649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86742.1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 孚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IPC: H01M50/503 , H01M50/514 , H01M50/2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芯连接组件和电池模组,属于电池模组技术领域,电芯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抱紧结构、第二抱紧结构和连接结构,第一抱紧结构和第二抱紧结构通过连接结构电连接;第一抱紧结构和第二抱紧结构均包括固定部件和活动部件;固定部件的第一端与连接结构连接,固定部件的第二端与活动部件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活动部件的第二端能够在抱紧状态时,与固定部件的第一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且活动部件的第二端与固定部件的第一端连接时形成环形空间,以抱紧电芯极柱。本公开实施例在满足电芯之间较好的导电连接效果的同时,能够降低电芯维护效率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483072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949879.8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壳体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壳体扭力测试方法及扭力测试机,测试方法包括:获取电池壳体内的初始气压值,并控制电池壳体扭力测试机对电池壳体施加扭力;实时采集电池壳体内的气压值和电池壳体受到的扭力值;判断气压值相对于初始气压值是否降低且降低的气压值是否超过预设比例阈值;若是,则控制电池壳体扭力测试机停止输出扭力,并停止采集气压值和扭力值;基于采集到的气压值和扭力值,获取电池壳体泄漏气体的极限扭力值。本发明通过采集到的气压值和扭力值,能够准确的获取电池壳体开始泄漏气体时刻的扭力值,填补了现有技术中电池壳体测试方法无法有效评估电池壳体在外部扭力影响下的密封性和结构强度的技术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7438717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265600.6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 孚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IPC: H01M50/242 , H01M50/244 , H01M50/291 , H01M10/613 , H01M10/6561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H01M50/27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揭示了一种导热结构电池壳体、电池顶盖、电芯及电池模组,其中导热结构电池壳体包括导热壳体,导热壳体内部至少设置有两个用于放置芯堆的芯堆腔室,每两个芯堆腔室之间设置有多功能腔室,多功能腔室内部设置有弹性缓冲结构。有益效果:弹性缓冲结构能够保证壳体强度,能增加壳体的导热面积,提高壳体散热效率;弹性缓冲结构具备弹性缓冲功能,电芯充电时,内部芯堆膨胀,弹性缓冲结构收缩;电芯放电时,内部芯堆回缩,弹性缓冲结构恢复原状;使得芯堆极片膨胀、回缩时均匀受力,可提升电芯的电性能、循环寿命。导热壳体一体成型,提升壳体生产速率,减少围板使用,节省成组成本,减轻模组重量,提升模组能量及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25417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78452.1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 孚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IPC: H01M50/103 , H01M10/613 , H01M10/655 , H01M50/209 , H01M10/04 , H01M50/14 , H01M10/6562 , H01M10/65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壳体、电池、电池包和电池壳体的生产方法,其中电池壳体包括电池腔和冷却腔;所述电池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池芯堆的第一开口,所述冷却腔与所述电池腔共用第一侧壁,所述冷却腔为相对两端开设有第二开口的腔体。当电池芯堆安装于电池腔中,并盖合上顶盖组件等形成电池后,在电池腔中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腔内的空气流动,可以对电池腔进行冷却,且由于冷却腔和电池腔共用第一侧壁,因此,电池腔和冷却腔之间的侧壁厚度较薄,可以提高对电池芯堆的冷却速度,具有更好的换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006099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111271245.4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204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1 , H01M10/6562 , H01M50/24 , H01M50/249 , H01M50/271 , H01M50/296 , H01M50/29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延缓热扩散的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电池模组包括多组层叠布置的电芯、模组上盖以及防火隔热垫,多组电芯的顶部封边与模组上盖之间设有防火隔热垫,防火隔热垫上开设有多个热扩散开口,热扩散开口处连接有打开或关闭热扩散开口的门型结构;模组上盖上开设有多个热扩散孔,多个热扩散孔与多个热扩散开口一一对应布置;每组电芯通过密封结构与防火隔热垫之间形成封闭的热扩散通道,热扩散通道至少与一个热扩散开口相对应。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时,在不希望发生热失控喷发的封边位置通过防火隔热垫压住,阻止该非目标喷发位置破开喷发,高温气体或火焰会冲开门型结构喷发,可降低对其他组电芯的影响,延缓其他组电芯热失控发生,甚至不触发其他电芯发生热失控。
-
公开(公告)号:CN116845417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03524.6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568 , H01M10/44 , H01M10/4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冷系统、电芯充放电的保护方法和健康状态监测方法,其中,液冷系统包括液冷装置、电芯、压力调节器、泄压阀、水箱和出水管,液冷装置的两侧连接有电芯;压力调节器的输出端与泄压阀的输入端连通,泄压阀的第一输出端与水箱的第一输入端连通,水箱的输出端连接出水管,出水管与液冷装置连接;压力调节器用于监测电芯膨胀对液冷装置产生的系统水压;泄压阀,用于调节水箱流入出水管的出水量。通过压力调节器能够实时监测系统水压,系统水压的变化可以准确的反映电芯的健康状况,从而起到预警作用。通过压力调节器控制泄压阀增大或减小泄压,从而调整液冷系统的系统水压,对电芯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起到保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133233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10591862.0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 孚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IPC: H01M50/548 , H01M50/552 , H01M50/514 , H01M50/512 , H01M50/51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芯极柱、电芯和电池模组,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电芯极柱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沿电芯极柱的轴线方向,且由电芯极柱的第一端指向电芯极柱的第二端,电芯极柱的宽度单调减,能够便于与电芯连接件对插,且确保接触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66688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56893.7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35 , H01M10/0587 , H01M50/383 , A62C3/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到电池安全领域,公开了一种通过包覆软包电芯达到定向爆喷的方法及软包电芯,其中方法包括:将预设大小和形状的金属箔根据需要控制爆喷的叠片完成预焊前的卷芯的对应位置进行包覆;对完成包覆后的指定位置的所述金属箔进行焊接;将焊接后的所述金属箔朝着指定方向进行翻折,等待后续入壳处理,本申请通过包覆软包电芯达到定向爆喷的方法可以做到控制软包电芯爆喷的方向,以达到类似方壳电芯设置防爆阀的效果,从而有效的防止软包电芯热失控造成的火焰串烧,有效减缓软包电芯热失控后的安全隐患,也能帮助设计者更好的进行电池安全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645454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255195.3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5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件侧板组件以及电池包。一种电连接件侧板组件包括:底板、多个电连接件以及盖板,盖板与底板连接,多个电连接件位于底板和盖板之间,多个电连接件一侧与底板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多个电连接件的顶部与盖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电芯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存在尺寸偏差时,可通过间隙进行调整。解决了电芯成组过程中电芯尺寸偏差可能引起的成组不良。吸收电芯成组中存在的公差。在多个电芯预紧后,降低极柱所受外力,降低极柱与电芯本体部分撕裂风险,从而保护电芯,降低电芯损坏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6169436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170501.3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533 , H01M50/536 , H01M50/553 , H01M50/176 , H01M50/627 , H01M50/636 , H01M50/3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极柱、电芯和电池模组,涉及新能源领域,内极柱包括极柱主体、至少一个极柱连接凸起和至少一个极柱凸台,极柱凸台和极柱连接凸起分别固定于极柱主体的两侧。电芯包括内极柱。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内极柱的极柱凸台用于与芯堆连接并导电,设置极柱凸台可对芯堆与内极柱的连接位置进行定位,可实现准确安装。极柱连接凸起用于伸出电芯的壳体,从而与外部的电子元件连接并供电。而且通过极柱连接凸起可以准确定位其与壳体的相对位置,降低了定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