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制成型品的制造装置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86034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254499.2

    申请日:2014-08-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下这样的压制成型品:不需要为了避免压制成型的不良而在棱线部设置缺口,而且能够将构件截面扩大至整个设计截面,能够提高汽车车身用加强构件与其他部件之间的接合强度、汽车车身的刚度。压制成型品由拉伸强度为340MPa以上的钢板形成,在规定方向上的至少一端部具有由棱线部凸缘、第1凸缘和第2凸缘相连续而形成的向内连续凸缘,该棱线部凸缘以朝向内侧的方式形成于棱线部的所述端部,该第1凸缘以朝向内侧的方式形成于第1面部的所述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该第2凸缘以朝向内侧的方式形成于第2面部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区域。

    构造构件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07968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70474.6

    申请日:2015-12-01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具有大致槽型的横截面形状的纵长状的金属制的构造构件中受到冲击载荷时的载荷传递特性优异的构造构件。一种金属制的构造构件,其形成为沿着预定方向延伸的纵长状,并具有:槽底部;两个棱线部,其与槽底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连续;以及两个纵壁部,其进一步与棱线部相连,在该金属制的构造构件中,在预定方向的端部具有至少跨槽底部、棱线部和纵壁部地连续地形成的朝外凸缘,槽底部的宽度随着远离具有朝外凸缘的端部而缩小。

    汽车用骨架部件及包括该汽车用骨架部件的前支柱下板

    公开(公告)号:CN105960364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580006921.1

    申请日:2015-0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B62D21/15 B62D25/025

    Abstract: 前支柱下外板(10)包括弯曲部位(13)、第1部位(14)和第2部位(15),该前支柱下外板(10)为假定沿着第1部位(14)的延伸方向承受碰撞载荷的汽车用骨架部件。外板(10)通过将配置于第1部位(14)侧的第1构件(11)和配置于第2部位(15)侧的第2构件(12)接合而构成。第1构件(11)与第2构件(12)的接合线(L)配置在第1边界(16)与第2边界(17)之间的预定区域内。第1边界(16)为连结弯曲内侧的弧状部的靠第1部位(14)侧的端部(10f1)和弯曲外侧的弧状部的靠第1部位(14)侧的端部(10g1)的直线。第2边界(17)为自弯曲内侧的弧状部的靠第2部位(15)侧的端部(10f2)起沿着第1部位(14)的延伸方向的直线。第1构件(11)的板厚比第2构件(12)的板厚厚。

    汽车车身用结构构件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93109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80054749.2

    申请日:2014-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 B62D27/02 B62D27/026 B62D29/007

    Abstract: 提供一种汽车车身用结构构件,其为在顶板部具有槽部的大致槽形截面的结构构件,该汽车车身用结构构件通过设有槽部而有效地发挥提高能量吸收效率的效果,且载荷传递特性、刚度优异。该汽车车身用结构构件由钢板制的压制成型体形成,以沿着预定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且具有顶板部(4)、与所述顶板部(4)相连续的棱线部(4a、4b)以及与所述棱线部(4a、4b)相连续的纵壁部(5a、5b),与所述预定方向交叉的截面形成为大致槽形截面,其中,该汽车车身用结构构件包括:至少一个槽部(8),其在所述顶板部(4)以沿着所述预定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以及向外凸缘(9a、9b),其形成于所述预定方向上的端部处的至少所述棱线部(4a、4b)的范围,根据所述槽部(8)的宽度和所述钢板的板厚来设定所述槽部(8)的深度。

    汽车车身用结构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压制成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592949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80054021.X

    申请日:2014-0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2/26 B21D5/16 B21D24/04 B21D53/88

    Abstract: 在压制成型具有大致槽形截面且在端部具有向外连续凸缘的、高张力钢板制或板厚较大的钢板制的结构构件(1)时,抑制垫板载荷的增加并且抑制棱线部凸缘(7a、7b)的边缘的裂纹、棱线部凸缘的根部附近的褶皱。结构构件(1)的制造方法包括第1工序,在该第1工序中,利用垫板(15、15A、15B、15C、21)按压成型材料(16)并将其压紧于冲头(13),至少使与形成于槽底部(2)以及棱线部(3a、3b)这两者的端部的凸缘相当的部分向与按压方向相反的方向立起,并且利用所述垫板(15、15A、15B、15C、21)使成型为所述棱线部(3a、3b)的部分的端部向所述按压方向弯曲并且约束该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另一方面,使成型为所述槽底部(2)的部分中的除端部以外的区域不受约束,并利用所述冲头(13)和冲模(14)进行压制成型,形成中间成型体。

    压制成型品和压制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压制成型品的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531049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80050226.0

    申请日:2014-08-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2/02 B21D22/20 B21D22/26 B21D53/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下这样的压制成型品:不用为了避免在压制成型时可能产生的不良而在棱线部凸缘设置缺口,能够提高加强构件与其他构件之间的接合强度、汽车车身的刚度等性能,具有向内连续凸缘。该压制成型品是金属板的压制成型品,由拉伸强度为340MPa以上的钢板形成,具有以向规定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棱线部以及以分别自构成棱线部的棱线的两端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第1面部和第2面部,其中,该压制成型品具有由棱线部凸缘、第1凸缘和第2凸缘相连续而形成的向内连续凸缘,该棱线部凸缘以朝向内侧的方式形成于棱线部的端部,该第1凸缘以朝向内侧的方式形成于第1面部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该第2凸缘以朝向内侧的方式形成于第2面部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关于棱线部凸缘的缘部的板厚,棱线部凸缘具有如下的板厚分布:在夹着周向上的中央区域的两侧区域,含有板厚为中央区域的板厚以上的部分。

    汽车车身用压制成形零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41259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780050343.0

    申请日:2017-07-24

    Inventor: 伊藤泰弘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与其他构件接合时发挥较高的承载性和刚度的构件。一种构件(1),其具有具备顶板(2)、上棱线(4)、纵壁(3)、下棱线(5)以及底凸缘(9)的横截面,在上棱线(4)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处,经由顶板棱线(6)设有顶板凸缘(11)并且经由纵壁棱线(7)设有纵壁凸缘(10),并且纵壁凸缘(10)和底凸缘(9)连续,在上棱线(4)和下棱线(5)的端部处,纵壁的角部的曲率半径的总和ΣR以及顶板(2)和纵壁(3)的构件端部处的宽度的总和ΣL是ΣR/ΣL≤0.13的关系。构件(1)经由如下工序制造:第1工序,在该第1工序中,对坯料(26)进行压制成形来进行收缩凸缘成形从而形成凸缘棱线(8),从而制造至少具备凸缘棱线(8)的中间成形品(27);以及第2工序,在该第2工序中,对中间成形品(27)进行压制成形从而制造所述构件(1)。

    汽车的外装板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96183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780046596.0

    申请日:2017-07-26

    Abstract: 同时弥补抗拉刚度不足和碰撞性能不足。本发明的汽车的外装板具备:外装材(110);加强构件(120),其沿着外装材(110)的汽车内侧面与该外装材(110)接触,在与该加强构件(12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该加强构件(120)的与所述外装材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惯性矩是15000mm4以下。根据该结构,加强构件(120)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惯性矩成为15000mm4以下,因此,能够同时弥补抗拉刚度不足。

Patent Agency Ranking